張紅琳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中對語文審美教學的作用和重要性進行了表述和要求,也進一步明確了審美教學對高中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從目前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育的實際情況,結合高中生審美教育的需要出發,探討了存在的問題,從教學環節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提高文學名著閱讀教學審美的教育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學名著? 閱讀教學? 審美
高中語文教學中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和審美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路徑。一直以來,高中教育工作者對高中語文文學名著教學中的審美教學存在不夠重視的情況。學生在對名著的學習中,僅僅是從字詞句等語文知識點上去學習文學名著,在其中并沒有能獲得良好的審美教育,這是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因此對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學進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文學名著閱讀教育中審美教育的價值分析
高中語文閱讀教育中文學審美是文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提高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是提升高中生文學領悟力、品鑒力的重要途徑,對學生掌握文學知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文學名著開展審美閱讀教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豐富了文學名著的領會途徑。文學名著的文化內容和社會價值都非常豐富。對文學名著的閱讀中如果增加了個體審美體驗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鑒賞文學名著,是一種美好的、向上的審美活動,投入鑒賞者的個體情感和經歷是必要的過程。從調查中發現,如果在文學名著的閱讀領會中,沒有引入個體審美體驗,那對文學名著的理解和閱讀往往不夠全面。在進行文學名著的閱讀中,如果能把審美活動和鑒賞能力滲透其中,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者的文化品位,豐富閱讀人的審美情趣,還能幫助閱讀者的心靈世界和精神領域不斷拓展。特別是能幫助思想觀念不夠成熟的高中生構建更加健全、健康的人格。教師在分析文學名著時,需要把對作品的思想性分析和文學性分析更好地結合起來,引導高中生重視文學名著的多重價值,引導學生領會文學名著的內涵和實質。
二是提升了文學名著的審美能力。在任何一個文學名著面前,評定其藝術價值和水平,一定要去體會其藝術表現力,領悟作品的內涵,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高中生領會文學名著中內容與形式的一致性,主觀與客觀的一致性,感性與理性的一致性等。名著的文學價值,只靠高中生自己領悟往往受到其思想的局限,因此需要老師在閱讀鑒賞中加以更深層的引導。通過對文學名著作品內涵從不同層次和維度的講解介紹、知識拓展,才能多層次地了解名著的意義和創作價值。
三是探索了文學名著的精神實質。在文學名著閱讀中開展審美教育,要注意利用客觀角度、理性思維帶領高中生去研究不同作品的深刻內涵。要進行深層次的、超越性的文學名著解讀。體會名著中所表現的情感,不純粹是個人化情感,往往折射出了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國家精神。文學名著之所以能成為流傳下來的優秀文化代表,是因為作品的精神世界豐富博大。因此,在研究高中生文學名著閱讀教育時,要突出審美教育的優勢,從文學名著歷史價值、現實意義、時代背景等多角度多層次,從物質和精神等多角度有更深入的認識,這也是高中生文學名著倡導審美閱讀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高中語文文學名著教學中審美教學的現狀分析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實施審美教學,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鑒賞能力。目前高中語文教師對文學名著審美教育也進行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審美教育走進了學校課堂,發揮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調查中也發現,在目前應試教育體系下,考試的壓力、升學的壓力,導致高中后期的文學名著審美教學往往被老師和學生所放棄,可以說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育審美教育的現狀不盡如人意。主要現象是:
第一,教師的專業素養難以滿足文學名著閱讀教育審美教育的需要。現在有的教師沒有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沒能結合學生實際制定教學計劃和目標,導致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育審美教育的教學目標比較模糊,科學性不夠,日常教學中往往隨意性大、比較盲目。大部分的教師仍然認為文學名著閱讀教學審美教學的主要價值就是幫助學生在考試中取得高分。高中生在學業壓力下,對文學名著的文學美感感受不強烈,在高分引導下往往忽視了審美教學的良好體驗。
第二,教師方式難以滿足高中生文學名著閱讀教育審美教育需要。現在高中老師在教學中進行文學名著閱讀教育審美教育主要采用的是講解式、對話式、綜合式等方法。總得來說教學的方式還是比較固化,引導學生如何自主開展文學名著的閱讀,如何在文學名著中領會其美學價值,往往沒有有效的教學方式。
第三,無法實現對高中生文學名著閱讀教育審美教育的科學評價。雖然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在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育中增加審美教育的內容,但是并沒有形成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現在對審美教學的評價,還是只能依靠期中、期末等各類考試。語文文學教學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但是目前,還是存在工具性為主的情況。
三、高中語文文學名著教學中審美教學的對策建議
第一,情境出發,激發審美興趣。文學名著作品通過運用意象創作、抒情想象,營造境界、創造靈感,利用語言的錘煉、應用典故等傳遞出厚重、濃厚的感情和氛圍。所以在審美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體會意境,激發審美興趣。比如,在《將進酒》篇目的學習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以主動角度去領會酒仙的姿態和詩仙的風采。教師不僅要講解文本表層的意思,還要還原文本深層的文化意境,調動學生審美的能動性。
第二,情境相通,品味審美精髓。文學名著閱讀中最高的層次就是情境相通,怡然升華。這種過程正是品味文學作品的過程,也是引導學生提高審美水平的過程。所以在審美教學中要在引導學生和作品情境融合,提高品味能力。文學名著之所能稱之為名著,必然有其文學上的過人之處。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文學名著的情感之美。如《前赤壁賦》中,就可以從審美角度讓學生從語言的準確、含蓄等特點進行琢磨,感受和把握作者的人生觀和審美觀。
第三,豐富完善,增強審美能力。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需要在學習美、尋找美中進行培養。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文學名著中的插圖或者是名畫等,幫助提高學生對美的觀察力。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翻轉課堂等教學新形式,引導學生發現文學名著中的意境之美。采用小組討論、辯論、情景劇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對作品中各種美的體會和認識。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知識點掌握得更好,也能潛移默化中提高審美能力。
文學名著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文學瑰寶。我們要通過在高中語文文學名著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幫助學生領會文學之美,吸取優秀文化的精華,感悟和領會文學名著的思想精髓。審美教育和文學名著閱讀教育的結合,能讓高中生在優秀文化的潛移默化中,培養出積極向上的文學精神和文學品格。教師要高度重視從提高自身審美能力入手,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高中生文學名著閱讀教學審美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任莉.語文核心素養觀照下高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
[2]莫松濤.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研究[A].《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八卷)[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6.
[3]汪美霞.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問題與策略研究[D].寧波大學,2018.
[4]溫一曼.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