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瑾
【摘要】創客〖HJ1.1mm〗教育是基于創造力培養的學習。從創客教育的教學理念出發,分析了創客教育思想在中職服裝教學應用中的優勢特點。闡述了創客教育思想應用于中職服裝教學中,探討以創客項目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協作學習模式,力求探索出創客教育整合于課程體系的生態化中職服裝教學的形式。
【關鍵詞】創客教育? 中職服裝專業? 應用
“創客”源于“Maker”,意指出于愛好與興趣,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學習者的創客素養為導向的教育模式,是創客文化與教育的結合,基于學生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在著重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等關鍵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從業能力的一種素質教育。職校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興趣不濃是一直困擾職業教育發展的頑疾,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課堂活起來,學生的動起來,就必須講究策略和方法。創客教育思想在中職服裝教學中應用有哪些優勢特點呢?以及如何更好地在中職服裝教學中應用創客教育思想呢?
一、創客教育思想在中職服裝教學應用中的優勢特點
創客教育是隨著創客運動而產生的一種教育創新形式,與學生的求知欲和“在實踐中教學"的教育思想不謀而合。越來越多的教育者認為創客教育更適于工程技術類或藝術設計類學科,每個學科都可以將創客教育帶入教室。創客教育思想在中職服裝教學中的運用應有以下優勢特點:
1.體現了項目教學法和創新教育的理念
創客教育在中職服裝教學中的應用,提倡基于創造的學習,即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進行創新的能力,體現了項目教學法和創新教育的理念。“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是主體”,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中職服裝創客教育通過項目讓學生能有效地將學校學習與基于發現、設計與創造的生活及其將來的工作聯系起來,切合實際的創客項目形式,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度。讓學生有機會進行創新和創造生活,為未來的生活與工作做準備,是項目教學法和創新教育的真實體現。
2.體現了做中學和DIY等教育理念
中職服裝創客教育的教室環境是基于項目(一個單元為一個項目)的翻轉課堂,學生不再是坐在固定座位上,而是以小組為單位集中在討論:可以通過電腦和手機網絡查找資料,易于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教師也由站在講臺上講授轉變為項目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以及負責組織創客項目考核、技能掌握情況的教練或導師;同時鼓勵和提倡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方式。這與“做中學”以及“手腦并用”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契合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力的天性。
3.體現了體驗式學習的教育理念
團隊協作即小組活動是中職服裝創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們通過服裝創客項目進行體驗式學習,融合了學習動機和學習情景,增加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加強了團隊間的合作。同學間的互動和協作是完成創客作業時必不可少的一環,而互動和合作本身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同時,教師和學生是中職服裝創客教育的創意者和實施者,是體驗式教學的主體。
二、創客教育思想應用于中職服裝教學策略
“學之有法,更需導之有方。”學習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激發創新意識的內在動力,興趣有多濃,專注、探究的程度就有多深。下面以《男襯衫的制作工藝》教學項目為例,介紹筆者實施創客教育的教學過程。
教學對象是中職18級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二年級1班的學生,全班共24人,分為6組,每組4人,選出組長,小組合作搭建自營網店,以銷售原創男襯衫品牌產品為主,設立店長、網頁編輯、服裝設計師、服裝制版師和服裝工藝師等崗位
1.充分利用資源,確定項目
創新需要氛圍,創造需要空間。基于男襯衫項目專門搭建男襯衫創客空間,男襯衫創客空間內引進富儀CAD繪圖儀、切割機、壓燙機和電腦一體縫紉機等先進設備,并配備已裝有服裝設計和制版常用軟件的系統,包括常用的服裝設計軟件有coreldraw、photoshop、Illustrator等,同時提供各種男襯衫制作所需的面輔料以供學生創作之用。空間內另設有專門用于下載和存儲各種網絡課程資源的電腦,包括有以下常用的學習資源:淘寶開店的視頻、男襯衫制版教學視頻、男襯衫工藝制作的教學視頻、學生的學習任務書和工作評價表等等。另外,空間內搭建服裝電子商務攝影棚,為學生提供攝影器材以完成商品的拍攝工作。
2.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設定一個商務會談情境:當前市面上高檔男襯衫設計以及工藝上越來越有時尚感,突破原來一些呆板的款式,在工藝上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和技術。由此創建的學習任務:制作高檔男襯衫商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此項目活動有了基本的感性認識。然后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思考、去創作。
3.點燃創客熱情,下發任務
教師下發2020品牌男襯衫工藝制單樣板,要求學生參考樣板后,在規定時問內編制出自創的男襯衫制單,然后按照制單要求完成男襯衫商品的設計與制作。強調所設計和制作的男襯衫商品品質必須過關,男襯衫的款式必須符合主題風格,尺寸大小必須與規格尺寸表一致或在允許的誤差批高檔的男襯衫產品上市,所賣出的產品收益歸作者本人所屬范圍以內,工藝水平必須符合標準。
4.具體分工,監管生產
各組小組長分配好組員的工作任務,明確各崗位的角色,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分配到任務,避免個別學生出現不思進取、坐享其成的現象。例如,設計技能突出的學生可以擔任男襯衫款式設計師角色,型體好的同學可以擔任男襯衫制版師角色,工藝好的同學可以擔任男襯衫工藝縫制師角色,每個任務的布置一定按照每個同學的長處布置。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團隊意識,還可以互相監督,促進各環節任務的完成。另外,教師在男襯衫項目教學計劃的時間內檢查各小組的工作進度,予以指導,對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及時的技術支持。
5.發布商品,成果反饋
男襯衫項目完成后,教師要求學生把原創的男襯衫作品包裝成市場商品。利用手機下載千牛應用軟件,注冊登陸淘寶賬號,然后免費開店,對店鋪進行裝修,把自創的男襯衫上傳至淘寶貨架上銷售,商品頁面圖文并茂,所拍攝的商品細節圖力求清晰,能看出面料紋路和工藝線跡,能讓消費者產生購買欲望,并設置互動服務窗。只要商品能賣出去,則說明該商品受到市場的青睞,作者就應得到高分評價與贊揚,讓他們感受創業給他們帶來的喜悅;如果作品因質量問題沒能成為商品投放市場,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本次項目活動的過程進行評價,肯定他們在各個工作環節中的亮點,以正面激勵為主,重視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和態度。
三、創客教育思想在中職服裝教學的展望
1.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學生將自主學習變為自主探究式學習,形成生態化服裝創客教育模式,這是中職服裝創客教育順利實施的關鍵。根據大衛·庫伯(David Kolb)的“體驗式學習”模型,結合互聯網背景下的服裝創客教育,可以將網絡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如穿針引線課程網和創客教育有機結合,學生不僅可以通過穿針引線課程網在線學習,獲得服裝知識,而且能在學校的穿針引線資源共享平臺分享探究式服裝學習成果,例如在涉及“創意服裝設計”這個topic 時,學生可以先通過穿針引線課程網在線學習,獲得相關知識,然后教師根據學生個性化的或是小眾的服裝需求設計創客課程。比如,針對元旦服裝表演活動,設計一系列環保主題創意服裝,要求學生通過實訓平臺進行真實的模擬情景體驗,期間學生要不斷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探究式學習,不僅要用到服裝知識,還用到了平臺中創意材料的運用知識。學生們在真實的情境中不斷產生創意思路、分析問題、及時反饋,直至最后方案的確定,完成這個創客項目。然后尋求針對不同人群應用的可能性,最后爭取將這種個性化的課程放到網上變成大眾的普及課程,讓更多的人獲益。此種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讓自主學習得以良性循環,創客教育整合于學校的課程體系,形成生態化服裝創客教育模式。
2.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從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探究教學方法轉變,這是中職服裝創客教育順利實施的載體。根據項目教學法和創新教育理論指導,教師以現在成衣設計為項目主題精心設計創客項目,將一學期或一學年的教學任務分成若干個部分,設置明確的目標且與學生的自身需求息息相關,以激發其學習興趣,提早布置任務,使其有充裕的時間進行準備;同時任務兼具復雜性、挑戰性和趣味性。學生要想在作品中獲得高分,可能需要,在網絡上搜集資料,還需要運用一些手工材料、繪畫作品以及成品展示等,更需要團隊間的協作。這些都培養了中職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分享意識,落實真實情景中的手腦并用方法,體現了項目教學法、做中學和創新教育的真諦。
總之,將創客教育的理念融入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課程教學中,既可以促進服裝專業教育的改良與創新,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感受到創業帶來的樂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創業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就業率,又可以提高服裝專業的招生吸引力,從而推動中職學校服裝專業建設的發展。教師從課堂的主導者轉變為參與者,從教師轉變為教練,而學生由過去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課堂活動的挑戰者、參與者甚至主導者;但學生在更加開放自主的環境中協同合作、融合創新,不斷進行探究式自主學習。中職服裝創客教育思想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合法的邊緣性參與”機會,叫學生在完成創客項目的過程中不斷由淺人深地解決各種問題,完成對知識和技能的體驗、內化與鞏固,最終實現“心理的創造”與“手腦雙全”。
參考文獻:
[1]祝智庭.從創客運用到創客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15,(04).
[2]李凌.“創客”柔軟地改變教育[J].中國教育報,2014,(09).
[3]胡慶芳.優化課堂教學:方法與實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4]古必傳.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