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初中階段的學習任務在不斷加深,語文學科屬于初中關鍵構成,發揮的作用就是承上啟下,所以,語文教師必須要科學的引導,輔助學生在未來的語文學習中形成科學的學習習慣,給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教育改革的環境背景下,當前的初中語文學習目標也出現相應的變化,初中語文教師開始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讓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的需求,并且受到學生的喜愛。自主合作學習方式,是初中學生接受度比較高的一種教學模式,將這種教學方式科學的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合作學習;改進策略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倡導自主的學習、合作式的學習已經是大勢所趨。語文教師按照此理念,積極的實施分組的模式,讓學生展開自主的合作學習,在一定程度上獲得良好的效果。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推動學生智力發展的同時,也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并且有助于提升群體凝聚力,讓整個教育氛圍更加的和諧溫馨。下面進行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合作學習的改進策略,對于實踐教學工作有價值的借鑒。
一、 自主合作學習概況
自主合作學習不同于被動學習,因為自主合作學習中,學生屬于獨立學習體,可以自行的對自身權利進行調配,進行自我監管、激勵以及評價等,學習方式更加個性化。自主合作學習時,學生不僅學會學習的方式,也會對學習化的社會進行適應,并有助于建立起終身學習的意識。而且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也明顯的不同于個體學習,即主要就是為了完成統一的學習任務,學生分成各小組(或團隊),明確各自的分工,各司其職,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所以屬于互助性學習方式。明確的合作動機、強烈的個人責任感,屬于進行自主合作學習的必要條件。這樣可以讓學生感知自身與合作中產生的價值,體會合作學習給自己帶來的益處以及樂趣。另外,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也會涉及探究學習的內容,其明顯的不同于接受學習模式。探究學習就是得到知識期間,教師起到引導者的作用,讓學生自行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后再處理問題。整個的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能夠顯示出學習的問題性、參與性、實踐性,促進學生完善認知,并且提升能力。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積極有效的運用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自主合作學習的問題剖析
首先,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并不能良好的結合起教師引導教學。自主合作學習,需要凸顯出教師的引導性、學生的主體性優勢。但是,當前盡管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大力的開展自主合作學習的模式,而往往教師并未革新教學的理念,導致自身的引導教學跟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結合的效果不盡理想。例如,部分語文教師的干預較多,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中的地位要高于學生,引導過多,會讓學生產生困惑,不能充分的展示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一切以教師為依據進行學習。還有部分教師表現為過度的放任學生自由的討論學習,主要的目的就是不限制其自主的學習。但是這種情況也會導致自主合作學習偏離主旨,失去科學性的情況。在保障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教師更好做好引導者的角色,而且密切的結合,才可以提升學習的質量。
其次,學生合作學習往往僅是流于形式,實際成效不顯著。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活躍課堂的氛圍,往往抽出一些時間進行朗讀、討論以及表演等形式。雖然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但是所得學習效果卻不盡如意。為了實現高質量的合作學習,必須要讓學生能夠清楚的了解到自己所在小組或者團體的同一任務,并且認識到自身應該承擔的職責和任務。而且進行分組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公平性,各組內的平均能力應該相當,使得所有的學生可以參與到任務的完成中去,均能得到鍛煉,共同得到發展。
最后,學習中僅關注最終的結果,不重視過程以及方法。當前倡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一些教師并未具備與時俱進的教育思想,教師教學期間,多是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中間的過程并不過多的在意。主要的表現就是,通常教師提出總體任務,就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并沒有提出針對性的、具體的教學目標,也不了解學生是怎樣合作學習的,很容易導致學生做無用功,降低學生的質量。語文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過程,認知學習方法的有效性,從中獲得一些情感態度。
三、 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合作學習的改進策略探究
(一)創設學習型的情境,開放另類型課堂
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進行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將學生的探究性思維有效的激發。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建立在考慮學生頭腦中已形成的語文知識結構的角度著手,按照語文教學內容、學生的心理特征落實教學活動。所提出的問題,應該滿足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同時只有經過努力的思考以后才能解答,進而讓學生產生較強的求知欲。除創設問題型情境之外,也可以通過播放視頻、圖片等方式,為學生營造多樣化的學習情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給學生提供輕松的合作學習氛圍。另外,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期間,需要讓學生盡可能去“想”“看”“畫”“說”,有效的調動全身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自主合作學習中去,促使將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有效增強。
(二)明確合作學習主次,促進學生的發展
自主合作學習屬于本世紀人才需要具備的重要素質。教師必須要采取新型的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模式面對學生和課堂,營造出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帶給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合作學習期間,要做到分組的科學合理性,即遵循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成績、性格特點以及學習的內容等,以每小組四到六人的數量為宜,確保全體學生都要參與。組內的分工應該明確規定,諸如小組長、發言人、記錄人、匯報人等。例如,學習《臺階》一課期間,請一位同學進行朗讀朱自清的《背影》中父親買橘子背影片段,然后提出問題“你們能否從蹣跚的、肥胖的、青步棉袍、黑步馬褂的父親的背影上感悟到那濃濃的父愛呢”“讀完小說《臺階》,你在哪里感受到了一位農民父親的追求和努力呢”,請小組內的學生進行解答。然后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探索“課文講述了怎樣的故事”“既然寫父親為何卻以臺階為題”等內容,由小組的發言人進行回答。
(三)注重學生學習自主性培養,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內部激發因素(興趣、學習價值和探究欲望等)、外部激發因素(學習環境、考試環境、社會環境等),屬于形成學生學習自主性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要密切的考慮到影響到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因素,科學的設置合作學習的任務。例如,進行學習《觀滄海》過程中,可以基于興趣的角度進行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把平時知曉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里面的曹操形象,跟本四言詩進行關聯,提出問題“文章中流露出怎樣的情感基調?”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也可以進行播放《三國演義》同名電視劇中的曹操片段,運用外部激勵的方式,促進學生高效率的落實自主學習活動。另外,著重的說明《觀滄海》中的句段補充以及賞析等是考試的重點,在學生的意識上加強重視度,更認真的對待學習活動,提升語文學習自主性。
(四)注重學生探究能力鍛煉,發散創新思維
學生的探究能力,屬于學生在解決語文問題過程中,應用的方法以及技巧等。學生探究語文問題期間,應該對于應對問題的流程進行了解,并且掌握住問題處理的手段。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期間,為了將學生的探究能力增強,教師可以按照“新裝在現實中寓意著什么?”類的問題,對學生加以引導,主動的探究。讓學生梳理文本閱讀、矛盾分析、知識聯系、知識運用的流程,對于“新裝”“現實”之間聯系進行明確,掌握二者的寓意,同時緊密的結合課文,聯系起皇帝貪圖虛榮、分析的矛盾,最終將問題有效的處理。同時幫助學生降低問題處理難度,例如讓學生思考出題人意圖,全面的分析問題,由淺入深的解答,把本次探究經驗進行記錄,增加處理問題的經驗。
(五)注重學生合作能力鍛煉,提升合作的意識
合作能力涵蓋的內容較多,其中主要就是合作的意識、觀念的融合能力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基于從合作意識角度講,教師可進行提前劃分小組,對于小組的探究價值進行明確的講述。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學習一些敘述的方法,例如比較簡單也是常用的就是“起因、經過、結果”,或者是“因為……,所以……”“介于……和……,可知……”的敘述方式。在觀念融合方面,應該讓學生可以對于對方的觀念進行有效的解讀,對比觀察自身的觀點,求同存異,互相尊重。例如,學習《夜雨寄北》期間,同桌之間進行討論學習,如果在討論第一句作者本人是否具備孤寂情懷的問題上出現了不同的意見,教師需要及時的教育學生采取異同比較以及說服方式,實現有效的融合觀念。
四、 結語
在初中的語文教學目標中,教會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最終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已經是重要的內容,并且也屬于各位學生應該擁有的基本素質。為了更好的順應素質教育,應該大力的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在合作中得到新知。同時,要不斷的改進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讓自主合作學習方式切實的發揮出應有效果。進行此項教學模式過程中,要注意顯示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教師起到引導的作用,禁止過度的干預,進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積極進取、主動選擇以及敢于創新的精神。
參考文獻:
[1]趙文昌.新教育理念下初中語文戲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初探[J].戲劇之家,2020(26):41-42.
[2]陳海燕. 淺談解決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7):161.
[3]付小強.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才智,2020(18):113.
[4]左林華,陳多仁.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9):61-63.
[5]韓良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互動教學方式的探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4):29-31.
[6]梁應龍.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7):239.
作者簡介:
張智儉,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北灘鎮杜寨柯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