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對于高中化學教師綜合素養與教學能力的要求提高,只有具有高素質和專業化的教師才能更好地面對新課程改革,滿足教育現代化的需要,從而提高課程教學效果。文章主要針對新課程的理念,分析新課程改革與高中化學教學相關聯系、新課程改革與高中化學教師教學能力現狀與影響因素、新課程改革與高中化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建議等。在下一步的高中化學教育教學中,高中學校和化學教師可以根據以上策略進行落實,來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變化,更好地推動新時代教育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化學;教學能力;影響因素;教學策略;化學與職業
隨著素質教育與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推進,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教師應該摒棄落后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積極地應對新時代的教育發展變化,接受新鮮事物,持續不斷地閱讀和學習,參與各項教育培訓活動,在逐步實踐中提升教學能力與綜合素養。面對互聯網與新型教學方式的影響,高中化學教師只有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勇于接受新鮮事物,才能掌握更為科學、更為高效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能力與實踐能力,形成社會責任感。下面主要就這些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以期為高中化學教師提供些許的建議,從而更好地優化高中化學教學。
一、 新課程改革與高中化學教學相關聯系
新課程改革對于高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對高中化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明確這些新要求、提高專業化能力的基礎上,才能提升化學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從教學內容來看,高中化學是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的拓展和延伸,初中化學包括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展等知識,多是定性研究物質及其變化,高中化學必修包括化學的實驗基礎、無機物、物質結構基礎、化學反應、有機化學基礎等知識,多是定量研究物質及其變化。從教學方式來看,高中化學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教師講授與學生探究結合起來,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對于高中化學教師的要求也更高,教師需要從以往的模仿教學或者經驗教學,轉變為基于學生的教學,向研究型教師方向發展,多與學生溝通與交流,落實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的理念,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形成專業化的教學理念,提高教育教學的專業知識與相關能力,提高化學教學效果。
二、 新課程改革與高中化學教師教學能力現狀與影響因素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現狀存在著參差不齊的問題,表現在個人背景、教育理念、專業素養、發展意識等四大方面,其中影響因素包括學校與個人方面,下面主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相關分析。
首先是個人背景方面。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個人背景之前有直接的影響,特別是對于新教師而言的影響最大,老教師會因為教學經驗的增加降低與個人背景的關系。高中化學教師大多是本科畢業,新教師中很多都是研究生畢業,專業也大多是與化學相關的師范類專業,不同的教育背景會對教學能力具有基礎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學校待遇、相關培訓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個人應該努力提升自我,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完善自身的知識庫。
其次是教育理念方面。不同的教師之間教育理念的差距較大,根據文獻研究與實際調查,再結合本身的教學經驗,老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傳統,但也有一些老教師會主動接受和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年輕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新穎,大多數年輕教師樂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傳統教育理念認為教學是教師的工作,需要占據主導地位、課堂應該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居于次要位置。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改變固有的教育理念,將學生放在中心位置,多指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課上合作和探究學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固守傳統的教學理念主要是受到時間和環境的影響,新時期教師應該摒棄落后的教育理念,積極擁抱新教育理念,滿足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比如在“氧化還原反應”教學中,落實新的教育理念,學生可以在課前預習中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特點和本質,通過課上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如在教學之前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在課堂上檢測學生對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預習情況,讓一些學生寫它們的化學式,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寫正確。
再次是專業素養方面。信息化教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教師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學能力,還應該學會運用信息化教學的方式,利用豐富的互聯網資源、高效的多媒體工具、新媒體資源等開展教學,從而更好地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很多教師由于缺乏持續學習的精神,或者工作忙、時間少等因素,并沒有掌握信息化教學的技能,不會制作課件、微視頻等教學資源,因此只能運用網絡資源或者互相傳閱使用,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新課程背景下需要做出改變,積極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才能不斷提升專業素養。教師應該在B站和西瓜視頻等App上搜索學習視頻,提前學習Pr、快剪輯等微視頻剪輯軟件的使用,并運用在教學中。在“鐵及其化合物”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融入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微視頻,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最后是發展意識方面。主要是指專業化發展意識,不同的教師專業化發展意識不同,有的教師樂于學習,會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教育技能,從而使得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有的教師則很少學習,這主要是受到個人思想理念與學校的影響,學校如果定期培訓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個人應該持續學習不斷提升自我,學校也應該加強相關培訓,只有這樣才能應對新時期的教育發展變化,更好地實現教育現代化,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根據新教材中新增欄目“化學與職業”,引入化學分析工程師、化工生產技術員、化學教師、醫師、藥劑師等資料,運用多媒體圖文并茂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充分了解與化學相關職業的基本信息,職業規劃要求等,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認知。
三、 新課程改革與高中化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建議
經過以上分析與研究,可知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學教學需要做出改變。首先需要改變的是教師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教師只有轉變傳統落后的教育理念積極地學習,勇于擁抱新的事物,學習信息化教學知識才能不斷提升自我,實現專業化發展,更好地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做到充分尊重學生,關注、關心、關愛每一個學生,從原來的被動式教學轉變為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通過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與自主完成任務,更好地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地培養高中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關于新課程改革下對高中化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建議主要分為三點:
第一,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首先應該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與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學習,有效解決各類問題和完成各項任務。比如在“鈉及其化合物”的課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與參與實驗操作,探析鈉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寫出對應的實驗報告總結,教師可以再進行評價和總結,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掌握本課知識,發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通過學生的思考、探究與動手操作,可以得出關于鈉的一些基礎知識:關于鈉的物理性質:具有銀白色金屬光澤、質地柔軟、密度低、具有良好導熱與導電性、熔點低97.81℃;關于鈉的化學性質,當用小刀切開金屬鈉時,發現表面失去金屬光澤,說明與氧氣發生反應表面被氧化,生成氧化鈉,在空氣中加熱燃燒發出黃色的光,生成淡黃色固體,產物是過氧化鈉;鈉還能夠與水、酸、鹽溶液等發生反應,可以讓學生根據教材內容識記這些反應方程式。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學習鈉的制法,主要是利用熔融的氯化鈉制出,以及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訓練,從而更好地完成本課教學,落實本課教學的目標。
第二,學習新時期教學技能,主要是信息化教學技能,學習電子課件與微視頻的制作,學習希沃白板的運用以及課件的制作,提高信息搜集、整理和靈活運用的能力,從而讓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方式更加多樣、更具針對性、更加生動有趣,更好地提高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以“氯及其化合物”為例,本節課是先研究氯氣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得出它是一種具有強氧化性的非金屬單質,能夠與氫氣、水、金屬單質、堿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結合對氯水研究可以從微粒視角認識混合物,結合氯以及化合物的相互轉化,可以更好地研究離子反應與氧化還原反應。本課中涉及氯氣的實驗裝置以及有關制備的方法、實驗的設計等知識,但是由于氯氣有毒,所以在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地運用數字化資源進行教學。教師應該先去互聯網上搜索關于本課教學所運用的資料,包括圖片、文本、實驗視頻等內容,包括氯及其化合物、與金屬和非金屬單質反應的實驗等。比如關于微視頻,教師可以引入:鈉在氯氣中燃燒、鐵絲在氯氣中燃燒、銅在氯氣中燃燒、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氯氣與水的反應等。關于鐵絲在氯氣中燃燒實驗,教師可以先展示這段生動直觀的視頻,然后設計學生活動:觀察和描述這個視頻;探討生成物鐵元素化合價,判斷出氯氣具有強氧化性的性質,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教師先讓學生自主探討和展示,再運用電子課件進行總結。
第三,運用多樣化教學方式教學,包括微課教學、翻轉課堂、小組合作等,以及了解化學相關專業的職業規劃等。教師落實以上相關教學,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有關氯氣與水反應的實驗教學,教師可以將微課教學與小組合作教學結合起來,先利用多媒體展示氯氣與金屬和非金屬單質發生反應的微視頻,讓學生了解氯氣具有強氧化性的性質,然后提問: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氯,那么它是如何實現消毒的?然后展示氯水的顏色為黃綠色,判斷出氯水中主要溶質是氯氣分子,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做氯氣與水反應的實驗,觀察部分潤濕的紅布條與有氯氣的集氣瓶反應的現象,學生通過觀察得出潤濕部分有褪色、干燥部分不褪色,得出氯氣與水反應生成性物質才能讓紅布條褪色,然后要求學生寫出氯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得出生成HClO分子,讓氯水具有了漂白性。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章主要新課程改革的相關理念,探析與高中化學教學的相關聯系,并結合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個人背景、教育理念、專業素養、發展意識四大因素,探析高中化學教師教學能力現狀與影響因素,并根據具體的分析為高中化學教師提出一些發展的建議,主要是讓教師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學習信息化教學的方式,以及運用多樣化教學方式教學。教師應該結合新課程相關理念,通過持續學習不斷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實現學科教學的專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紅.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5):176.
[2]葉振宇.新背景,轉觀念——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式及其轉變途徑研究[J].華夏教師,2017(3).
[3]劉彩虹.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式及其轉變途徑研究[J].學周刊旬刊,2016.
作者簡介:
鐘雯,浙江省金華市,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