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是學生在學校正式接觸歷史的第一課堂。歷史教學為學生展現的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所以如何上好第一堂歷史課是很多歷史老師都在研究的問題。很多學校開展了第一節歷史課的活動,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果,在吸引學生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初中生活的第一堂歷史課為主要內容,在教學方法進行系統的總結。
關鍵詞:歷史課;初中;教學內容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5000年的歷史長河里有說不盡的倉滄桑與輝煌。歷史是初中生必須要學習的課程。對剛升入初中的初一新生來講,新環境、新教師,一切都是新奇的,新生對于新的老師、新的課堂有著太多的好奇和期待。學生對新老師的印象首先是通過第一堂課來獲得的,而且第一堂課的印象是尤其深刻的。因此,上好第一堂課,就好比演員第一次上臺,第一次亮相了,它會為以后整個演藝生涯奠定基礎。教師精彩的第一堂課,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心,學生對所上老師的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就變成了愉快的事情。對于歷史學科教師,如果能亮好第一次相,上好初中歷史第一課,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學好這門被大多數教師、家長、學生認為副科的學科。
一、 初中的第一堂歷史課讓學生體會到藝術性很重要
歷史的講述其實是一門藝術,那么如何把握初中第一堂歷史課呢?上好初中第一堂歷史課,也是很多老師都研究的問題。初中歷史才有很多新鮮感,也帶有很強的民族氣息。曾有學者指出:“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教師在充滿藝術性的新課程教學中起著傳授、控制、交流、合作、創造和心理調節等方面的主導作用。而所有這一切,必須通過和諧、優雅的感染和感動。那種“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境界,有賴于教師的“美”的要素。首先,給學生以美的視覺感受。雖然不必刻意去打扮設計,但至少要做到服裝干凈整潔,儀態大方得體、精神飽滿自信。其次,給學生以美的聽覺感受。各人的音質是先天的,但是,可以在語言上下些功夫,教師的語言是一種專業的語言,一方面要做到歷史語言的專業性,準確性。另一方面還要在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幽默性、風趣性等方面下功夫。使學生置身于歷史語言的環境之中,回味無窮。
讓學生理解第一堂歷史課的藝術性也是非常重要,從學科特點上看,歷史的藝術性很強。除了讓學生了解到上課環境的藝術性,也需要將歷史內容的藝術性。歷史課程的藝術性主要表現在內容安排的藝術性。在內容安排上,將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歷史都逐個的展現在其中,良好的授課方式,在吸引學生興趣方面有重要意義。老師在初中第一堂歷史課程中可以對三年的歷史內容進行總結,讓學生了解到歷史內容的特點,為以后的學習提供更多的便利性。
二、 第一堂歷史課如何加入情感思維也很重要
歷史教學中加入情感思維也是非常有效的辦法。學生在理解歷史內容也有一定的提升。情感在歷史教學中非常廣泛。很多老師采用多元化情感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得非常好。從情感思維中看,溫暖是情感教學的一個點。溫暖帶給學生的是一種心靈感應,也是相互溝通的基礎。在溫暖的環境里,歷史課程能增強他們對歷史的感知。
教育沒有感情如同池塘沒有水,俗話說,沒有水不能被叫池塘,沒有感情的教學過程,也就沒有教育的內容。從學科特點上看教師與學生之間愛也是一種師德的核心內容,也是老師與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而在現實生活中也一定會發現這樣的情況:學生只要喜歡某一位老師了,那么,這位老師的課他一定會認真聽,這門學科他也一定會學好的。
那么,如何在第一堂課上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而愛你呢?筆者經驗是:在課前到班主任那里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如班內有殘疾的學生,調皮好動的學生,成績特差的學生,脾氣執拗的學生,上課愛打瞌睡的學生,并且有意記住他們的名字,上課過程中和他們進行一些“無意”的交流,如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欣賞的話語,一個撫慰的動作等??傊?,要力爭在第一堂課上就抓住這類學生的心,激發他們上好歷史課的興趣和信心。因為這類學生一般比較敏感難溝通,往往成為被遺忘的群體,教師更應“偏愛”他們,要給予更多的愛和欣賞。你對他們的重視會讓他們感動,有的人甚至會記住你感激你一輩子。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產生歧視學生的想法,要在教育過程中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思維、要將老師和學生的關系變得更親密,也會蘊含更多的思維。老師經過多年的教學,在良師益友方面蘊含更多的思維,也是第一堂歷史課需要重點講述的內容。
三、 第一堂歷史課的嚴肅性很重要
歷史也嚴肅的一面,對于每個學生的要求,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非常重要?!罢嬲慕逃辉诳谟柖趯嵭??!苯處煹纳眢w力行,率先垂范,不但樹立了自身的威信,更為學生做出了表率。
例如,當教師進入教室后,發現黑板沒有擦,講臺上一片狼藉。看見這種情況,可能大多數教師一般都會提醒值日生去完成。而筆者總是默默地認真地在學生的注視下做好這些事。有一個畢業了多年的學生,每次和我見面都會深情回憶起這個場景,細說當時的感動。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的工作具有強烈的示范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
四、 歷史教學中也需要滲透生活中的內容
教育來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例如,找一些當時社會上的熱點,有些熱點學生很關心,但沒有正確的觀點或者不能進行深入的思考,因此,既可以通過簡單地討論這些話題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又有利于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這種方法比教師單純強調歷史課如何如何重要要有用的多,也有力的多。第二,擺事實,樹典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應試教育的理念在逐漸的弱化了,學校越來越重視第二課堂的開發。本校社團活動豐富多彩,歷史社團活動尤其豐富,外出參觀、小小講解員、端午包粽子、冬至包團子等活動成為學校社團活動的出彩點。筆者在初中歷史第一堂課時會把這些歷史社團活動的圖片、視頻資料等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學科的趣味性,可以點燃學生心中學好歷史的火焰。
五、 讓歷史的時空性滲透到第一堂歷史課中
時空發展是第一堂歷史課程都需要注意的問題。在歷史課程中,時間與空間的歷史性需要把握。時間與空間也是歷史課程的兩只眼睛。如果不能好好地把握歷史的空間性,歷史內容是蘊含在歷史的時間進程中,需要賦予更多的活力,才能保證歷史內容的多樣性。歷史學科是構建在歷史事件的基礎上,歷史時空概念和空間概念,是一種結構體系。第一堂歷史課也是需要構建一種空間的結構體系,讓學生了解每個動態事件發展的過程。從歷史特點看,歷史現象、歷史人物等都帶有空間性,是動態發展過程,所以第一堂歷史課程要帶有空間性。要滲透更多的空間思維。認識歷史的過程一個系統化過程,是以不斷流動、不斷發展作為基礎前提,這也是未來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過程,也是歷史學科掌握的基礎。
六、 第一堂歷史課需要讓學生把握人類歷史發展過程
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蘊含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領域的內容,不同內容所蘊含的演化背景不同。在第一堂歷史課中,要將這些內容給學生講述清楚。讓他們了解更多的演變過程。初中歷史有三冊書,每一冊書中的不同階段都有政治、經濟、文化的內容。所以,把握好不同階段政治,經濟文化中的典型活動,讓學生把握好人類歷史發展過程,學生在歷史知識掌握中就會有很大的突破。初中歷史課程中,需要將每一條專題引入一條歷史發展的“線條”也就是歷史發展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更突出思維的跳躍性,使學生深刻了解歷史發展。
老師在第一堂歷史課程中,應該從民主、法制等方面,從政治角度深入進去。一個章節、一個小專題等都需要做好總結。從而達到取長補短的作用。讓學生把握這個過程,可以理清歷史發展過程,對掌握內容有很大的幫助。也能夠在第一堂歷史課程中達到想要的效果。
七、 結語
在學生聽得熱血沸騰、群情激昂的時侯,從學生實際出發提出學好歷史的幾點要求和建議,學生是一定會認真聽并去執行的。這樣,初中第一堂歷史課雖然沒有涉及具體的教學內容,但是學生在上完課后一定會感覺意猶未盡的,對今后的歷史課充滿期待,因為她在學生心中點燃了新的求知欲和希望。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每個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進行創新,調整教學方法,從初中第一堂課就做到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做學生的表率,用精神和人格魅力去贏得和喚醒學生的學習內驅力,用寬廣精深的專業知識去感染激勵學生,讓歷史課充滿感情和精彩,從而使學生把學習歷史當成一種樂趣。
參考文獻:
[1]郭煒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科學咨詢,2020(41):253.
[2]劉琦.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靈活運用[J].神州,2020(28):180.
[3]余明江.初中歷史信息化教學探究[J].讀與寫,2020,17(30):197.
[4]姚碧.歷史故事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南北橋,2019(24):189.
[5]周淑艷.歷史故事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魅力中國,2019(50):319-320.
[6]鄭重.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文淵(中學版),2018(12):166.
[7]方超.歷史影視資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8(36):61.
作者簡介:
過麗芳,江蘇省無錫市,無錫市東北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