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飛
【摘 要】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同時閱讀是閱讀教學的起始點?;谡n程改革背景下,需要凸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加強自主學習,所以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應以學生具體狀況為依據,進行朗讀訓練教學。本文分析了朗讀訓練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并提出了具體的應用對策。
【關鍵詞】 閱讀教學 ?朗讀訓練 ?小學四年級 ?語文教學 ?應用價值
前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以全體學生為對象,重點培養其理解能力、語言能力以及朗讀能力。當實際開展閱讀教學時,朗讀發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在朗讀環節,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進行閱讀分析,而朗讀效果成為閱讀分析能力的一項決定性因素。
一、閱讀教學中朗讀訓練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其一,通過朗讀教學,可以增強學生語言能力,并且對于小學閱讀教學而言,增強學生語言能力是一項重要目標。因為漢語博大精深,其構造非常復雜,無論是拼音還是詞匯都獨樹一幟,所以從小學生角度來講,難以把控這部分因素,那么學生應該注重日常實踐,以此掌握這些知識,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朗讀訓練中對學生造成較大影響,刺激其感官,從而提高他們對語言的記憶深度,進一步增強學生語言能力。
其二,在課文學習方面,朗讀訓練同樣可以為學生提供有效幫助。小學生年齡尚小、比較貪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難以集中注意力,然而利用朗讀這一方式則可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同時在朗讀過程中,也可以提高他們對文章的記憶深度。由此可見,在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朗讀訓練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通過朗讀訓練,既可以促進學生語言發展,也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掌控文章所傳達的思想情感,并準確把控文章層次與主線。
二、閱讀教學中朗讀訓練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一)注重朗讀的層次性
1. 詞語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利用換詞這一方式,品味相關詞語。選取句子中的關鍵詞語,要求學生動腦,替換成意思大致相同的詞語,并選擇出最佳詞語。以《頤和園》為例,文中寫道:“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贬槍υ摼浣處熆梢韵驅W生提出問題,即能否將“滑”替換為“游”?然后對比兩個詞語,在此過程中體會到:采取動態描寫的方式能夠表現出湖水之靜,利用“滑”充滿趣味性,可以襯托出前一句,動靜結合,方可凸顯湖水之靜。如此一來,有利于學生的后續朗讀,能夠打下良好基礎。
2. 句子賞析
利用句子通??梢詡鬟_出較為具象且獨立的情感。深入課文之中,掌握其精髓,同時欣賞與分析描寫優美的句子,從而為學生提供有效幫助,使其感悟作者情感。
3. 段落體驗
其一,分角色朗讀。在對話課文中,此種朗讀方式應用率較高,而且不可或缺。首先教師為學生指明文中角色,然后選擇合適的學生,這一方式得到他們的認可與喜愛。其二,表演朗讀。以分角色朗讀為前提,要求學生結合獨立編出的動作,采取演讀方式將文章變為課本劇,另外也可以要求學生在朗讀的同時進行表演,從而激發他們的朗讀興趣,并且培養其表演才能。
4. 領悟全文
在誦讀過程中,向他人傳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如此方可提高文章價值。以《桂林山水》為例,在學生誦讀環節,當讀到“桂林山水的靜、清、綠”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化身為作者,創設乘木船游于漓江之上,觀賞山水的情景。在此基礎上朗讀課文。通過開展此種朗讀訓練,學生可以加強對朗讀的應用,將其視為一種傳達自己內心感受到手段。長此以往,無論是在朗讀環節還是寫作環節,均有利于學生真情流露。
(二)注重文章核心
其一,深入課文之中,獲取其情感點,并掌控課文朗讀基調。以《貓》為例,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應該向學生提問,即在你們的印象中貓是什么樣子?教師話音未落,有的學生回答“可愛”,也有的學生回答“淘氣”,然后教師要求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從中了解作者描寫的貓是什么樣子,即“性情古怪、淘氣可愛”,由此可見老舍先生非常貓這種動物。此時,教師應該要求學生重新朗讀課文,如此方可使其準確掌控課文基調。
其二,深入課文之中,發現形象點,并幫助學生分析。以“……雨來沒理他 ,腳下像踩著風,一直朝后院跑去?!睘槔渲杏休^多動作描寫,比如沒理他等,十分形象地傳達出主人公勇敢、聰慧、機智的特征。由于雨來年齡尚小,當敵人拔出刺刀時,以為他會拼命往后院跑,但是雨來的目的是引開敵人,為交通員打掩護。如果學生可以準確掌握各個重點詞語,那么在朗讀訓練中方可做到聲情并茂,生動展現出雨來的形象。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取得良好朗讀效果,需要長期堅持朗讀訓練,但是因為諸多影響因素的存在,導致朗讀教學難以深入,因此需要加強技巧練習,結合實際生活提供情感指引,逐步提高,日益豐富朗讀教學經驗,久而久之達到聲情并茂的朗讀效果。
參考文獻
[1] 韋月華.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魅力中國,2019(13):25-31.
[2] 程巖巖.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J].新課程(中), 2018(1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