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初中英語讀寫示范課的課例點評"/>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蘇美環
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品格、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等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是一個有機整體,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林立2011)。
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的主要途徑。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的思維過程。閱讀有助于鞏固和擴大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有助于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判斷能力及思維能力,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讀”的五級目標要求如下(見表1):

表1
寫是一種表達技能,是學生認知水平和書面表 達水平的綜合體現,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寫作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表述事實、闡述觀點、抒發情感、交流信息的能力。《課程標準》從寫作內容、語言要求、篇章結構三個方面對“寫”的五級目標提出要求,具體描述如下(見表2):

表2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教育價值的根本所在,是學科教學的落腳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含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在具有整體性的語言教學活動中進行。
廈門外國語學校翔安附屬學校英語教師陳雨化以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出發點,設計了一堂初中英語讀寫示范課。
1.關注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
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以聽、說、讀、寫等方式來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陳老師的這堂課聯系生活素材,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習得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
2.關注學生的文化品格形成
文化品格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文化意識、人文修養和行為取向。陳老師這堂課中,利用恰當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通過一則關于臺風“莫蘭蒂”的新聞報道,引導學生討論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內容,讓他們認識到人們在自然災害面前必須眾志成城、齊心協力。
3.關注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
思維品質是指人的思維的個性特征,反映個體智力或思維水平的差異。陳老師這堂課遵循詞—句—篇的認知順序,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解讀語篇,讓學生由低階思維走向高階思維。
4.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
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增強學習密度,拓寬學生學習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陳老師這堂課以學生為中心,引導他們參與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暴風雨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及怎樣解決遇到的困難。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本堂讀寫示范課的教學內容為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Section A 3a 的閱讀材料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文章條理清晰、框架結構明顯,講述了主人公本(Ben)在暴風雨過后和鄰居們齊心協力共建家園的故事。
After this lesson,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skim for general idea of each part and analyse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2.scan for details in the passage
3.build a clear and logical structure of an article
4.use the advanced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passage to write their own articles
5. realize that disasters have no mercy, but humans do
Students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divide the whol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according to the timeline.Besides,they may feel difficult to remember all the useful expressions in class due to the time limit. It’s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build a frame before starting their writing.What’s more,it’s necessary for them to learn to use the expressions from the passage to make their own articles better.
Step 1:熱身與導入
教師讓學生觀看一則關于臺風“莫蘭蒂”襲擊廈門的報道,然后閱讀課文,思考暴風雨會帶來什么及暴風雨是否對人們有好處。
Step 2:略讀
學生快速閱讀短文,并根據時間順序將文章分成三個部分:暴風雨前、暴風雨中和暴風雨后(見圖1)。
Step 3:細節閱讀

圖1
1.教師讓學生仔細閱讀文章第一段,并完成圖2 的單詞填空。

圖2
2.教師讓學生仔細閱讀文章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并完成圖3 的句子。

圖3
3.教師讓學生仔細閱讀文章第四段,并繪制思維導圖(見圖4)。

圖4
Step 4:梳理文章內容
教師讓學生再次閱讀文章,并對文章內容進行梳理,構建文章框架結構。
Summary: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
Beginning:The news on TV reported that a heavy rainstorm was coming.
Body(見圖5):

圖5
Ending:Although the storm broke many things apart,it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
Step 5:知識歸納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所學語言知識(見下頁圖6),并提醒學生可以將這些語言知識運用在寫作中。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框架結構、嘗試仿寫,并板書關鍵信息;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寫作的步驟,強化其對記敘表達類文章結構的理解。
Step 6:寫前
1.學生口頭描述暴風雨前、中、后的景象。
2.學生依照黑板上的關鍵詞列出寫作提綱,然后與同伴分享、互評。
Step 7:寫中
教師布置以下寫作任務:
21st Century 開設“災難無情,人間有愛”專欄,請你回憶2016 年家人或學校師生共同抗擊臺風“莫蘭蒂”的情形,并以Fight against Meranti 為題寫一篇80—100 詞的作文,然后投稿。注意:文章須涵蓋以下要點:
1.臺風發生前、中、后的自然環境;
2.你和家人或者學校師生是如何抗擊臺風的;
3.此經歷讓人難忘的原因。學生進行寫作。

圖6
Step 8:寫后
1.教師提出如下幾個問題,供學生對初稿進行自評:
(1)Did you answer all the questions in the outline?
(2)Did you use the outline well?
(3)Did you try to use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you learnt today?
(4)Is there any spelling and grammar mistakes?
(5)Did you use some connections between sentences to make your writing more excellent?
學生對初稿進行修改。
2.教師讓學生參照寫作評價量表(見表3)在組內互評修改后的習作。

表3
Step 9:作業
1.完善你的寫作;
2.完成練習冊上的對應練習;
3.復習并準備明天的測驗。
本堂課對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效結合閱讀與寫作以實現輸入與輸出的有效銜接作了很好的嘗試,學生基本完成了讀、說、寫、評的任務,基本達到了“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寫并進”的目的。下面從本堂課的成功之處、不足之處及再設計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1.以論為讀
本堂課以討論的方式導入話題,并教學生詞,教師借用臺風“莫蘭蒂”的新聞報道拋出兩個問題供學生討論:“What a storm can bring?Whether the storm can be good for people or not?”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背景,增強了學生的閱讀欲望,同時幫助學生學習了重點詞匯和詞組,為后續閱讀排除了一些障礙。
2.以讀為讀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包括根據圖片和題目進行預測、略讀、跳讀、猜測詞義等。本堂課陳老師在導入后說文章的主人公本也遇到了像“莫蘭蒂”一樣的災難,讓學生依據標題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預測閱讀材料的內容。
為了關注閱讀文本的內容,實現讀者與文本的深層對話,陳老師先讓學生通過略讀來驗證預測并了解文本大意;然后讓學生以尋讀、細讀的方式再次閱讀文本,了解文本的細節信息。通過這些活動實現了“reading for skills and information”的目標。
3.以讀帶寫、以寫促讀
八年級的英語寫作任務多為仿寫,特別是在遇上好篇章的時候。本堂課的寫就是一種仿寫。在仿寫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從閱讀材料中明白自己可以寫什么、如何寫。本堂課陳老師引導學生采用研讀的方式進行第三遍閱讀,且要求學生在讀后討論中構建文本的框架結構:Before the storm→During the storm→After the storm,這個過程體現了“為寫去讀、因讀學寫”。
4.以說為寫
在讀寫整合課中,讀與寫之間的橋梁就是說。這時的說讓尚無寫的靈感的學生在聽他人發言中萌發出智慧的火花,讓語言不太豐富的學生在聽他人發言后激活更多的詞匯和話頭。本堂課讀后教師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從而讓學生為寫積累了更多的素材。
對于初稿的評改處理過于草率,沒有更好地發揮初稿評改的作用。本堂課中陳老師在學生完成初稿后只是發放了如下評改依據:Did you answer all the questions in the outline? Did you use the outline well? Did you try to use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you learnt today? Is there any spelling and grammar mistakes? Did you use some connections between sentences to make your writing more excellent? 旨在讓學生通過簡單的自評加以修改。事實上,通過批閱學生的二稿發現,僅通過做到以上幾點離好文章還有一定的距離。之所以說本堂課的初稿評改不夠科學,主要是陳老師沒有收集學生在本篇習作上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引導,讓他們逐漸認識自己的問題并及時解決;也沒有重視交互活動在作文修改中的作用,沒有有效地加以組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組內評改和全體評改中得到學習和提高。
針對以上不足,再設計時應作以下改變:
1.改變課時安排
由于本堂課的授課時長為40 分鐘,教師沒有充裕的時間安排讀、寫、評等活動,因此,再設計時,將“寫”布置為家庭作業,再利用一堂課作為此次作文的評改課,以保障評改充分,讓學生通過評改學會寫作。
2.改變評改角度
在寫作評改環節,不再簡單地讓學生根據教師事先預想的幾個問題進行自評,而是先收集不同層次學生的習作,記錄并總結他們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中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做到評改角度更科學。
3.改變評改的主體
在寫作互評環節,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保證每個小組包含不同層次的學生,促使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共同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