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英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指出:“普通初中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保ń逃?012)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簡單地關注文本語法和語言點的解讀,而應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提高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廣闊性、敏捷性、創造性和批判性。但在現實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有些教師只關注尋找淺層信息的訓練,而不關注學生對句子或一些詞意深層意義的理解,或者只注重閱讀訓練的形式,而不注重學生語言及思維能力的培養。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一些簡單的單詞發音、詞意或處理文章表層信息,還要培養學生深層閱讀文章的能力。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及思維品質的重要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發揮其主導作用,精心組織教學提問及活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提高。
深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以及思維活動的深度和難度(林崇德、胡衛平2010)。實踐證明,在閱讀后活動中把思維導圖與“頭腦風暴”結合使用,能夠提高學生認識問題的廣度和深度,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說出自己的觀點,并提供支持點,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輔助辯論,幫助他們對表層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有助于他們發現和認識問題,促使思維品質得到一定的提高。
以廣州牛津版《英語》八年級(下)Unit 6 Pets為例,閱讀活動結束后,讓學生圍繞“Is keeping pets a good idea?”主題分正、反兩方進行辯論。剛開始,學生只會在學過的文本中找出一些觀點來進行辯論,但當一方的學生說出一個新的觀點時,他們的大腦就會受到啟發,并根據另一方的觀點進行反駁。例如:正方的觀點為“Walking dogs can keep us healthy.”;反方會想到“Taking dogs to walk is tiring and wasting time.”。激烈辯論進行的同時,正、反方要分別派代表在黑板上繪制思維導圖(見下頁圖),每增加一個觀點,該方代表就在黑板上增加一個支持點。通過完善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主題,深入主題。辯論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看著兩個思維導圖對比各方的觀點,對文章的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時,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就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靈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靈活程度,反映了智力和能力的“遷移”(林崇德、胡衛平2010)。初中二年級的學生開始從經驗型學習向理論型學習轉化,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在適當的教學情節中運用自身的教學機智,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鍛煉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在學完廣州牛津版《英語》八年級(下)Unit 3 Traditional Skills Reading 部分關于 cormorant fishing 的介紹后,教師給學生時間去觀察這種技能實施的整個過程,在他們嘗試利用通過文本找到的相關信息進行口頭表達的過程中,讓他們說一說這些句子有什么不同。學生會發現,整個過程主要是主動句與被動句相結合進行描述的。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捕魚過程中的被動句提取出來,觀察并嘗試總結出其結構:be+Vp.p,然后把整個過程中的主動句變成被動句,提醒學生被動句be 動詞的形式應該注意什么,這樣學生就不難完成語態的變換了。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歸納主動句變被動句的步驟和要點,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時態教學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廣闊性是指既善于抓住問題的各個方面,又不忽略其重要細節的思維品質(王家英2008)。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大多數教師更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內容、細節等,往往容易忽略讓學生去思維、去解決,而是設計一些可以根據題目的題干就能輕松找到答案的問題。教師應設計一些能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的開放性問題,這些問題沒有直接可以找到的答案,如多提“Why...?”“What do you think of...?”等問題,讓學生多思考,根據自己的經驗或想法從不同的角度作出回答,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全面思維,從整體上更好地掌握文本內容。
在學完廣州牛津版《英語》八年級(下)Unit 6 Pets Reading 部分后,教師應該給學生搭建一個思考的平臺。教師設計了討論(discussion)的任務:Whose idea do you agree with? Who is more powerful to convince you? 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與別人談論及思維的碰撞,互相啟發,產生新的想法,從而更全面地思考問題。雖然討論環節耗時較長,但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發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敏捷性是指在正確基礎上的速度,這里包括解決問題的正確性和速度兩個要素。
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閱讀訓練中通常要對文本進行兩次閱讀:快速閱讀和細節閱讀。這兩種閱讀訓練的功能不同。在快速閱讀過程中,教師通常會指導學生運用skimming,scanning 等速讀技巧,迅速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及文本中的一些關鍵信息。在閱讀速度的培養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會學會按詞塊和意群理解句子。在快速閱讀過程中,學生更關注文本的大體結構和主要內容,特別是對于故事類的文本。在故事類文本中,限時快速閱讀訓練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快速地找到5 個關鍵要素,即5W(who,what,when,where,how),從而大致掌握文本的主要內容。在其他非閱讀的課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課前5 分鐘完成一篇與本周學習主題相關的閱讀理解題目。這種限時閱讀的能力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加快他們的閱讀速度。
創造性即創新思維、求異思維,表現為善于獨立思考、創造性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具有獨特性、新穎性和發散性(林崇德、胡衛平2010)。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對故事類文章的復述、改寫和續寫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每學完一個故事后,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主要內容,若有合適的文本,還可以讓他們改寫一個不一樣的結局,引導其突破慣性思維方式,開闊思路,創造出新穎的思維成果。復述、改寫和續寫文本既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又能有效地鍛煉學生思維的創造性。以廣州牛津版《英語》九年級(上)Unit 8 Gifts 為例,這個故事是一個很好的續寫材料。在學完文本后,教師讓學生根據“What happened after Mathilde found that the necklace she bought from her friend was fake?”續寫Necklace 這個故事。續寫文本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其內在動力和積極情感因素,從而更好地完成作業。
再以廣州牛津版《英語》八年級(下)Unit 3 Traditional Skill 為例,當教師帶領學生學完cormorant fishing,并利用圖片讓他們完成復述后,學生對這項技術已經十分了解了。教師給學生布置一份續寫文本的作業:If you are Damin,how will you plan your future? 但不能生硬地將學生引導到“如何繼續保存這種技能”的思維模式中。因為在預設課堂步驟的時候,教師會想到“有些學生會說放棄這個職業,有些學生會說堅持發揚這種傳統技能”。對于選擇放棄的學生,教師為他們設置的任務是:“Try to include some ways can you think of both to make a living and to help make the life of the people in your hometown better.”對于選擇堅持發揚這種技能的學生,教師為他們設置的任務是:“Try to include some ways to protect cormorant fishing?”這些問題能讓學生更深入地思考,發揮他們思維的創造性,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并最終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批判性是指一種有目的性地,對產生知識的過程、理論、方法、背景、證論和評價知識的標準等正確與否作出自我調節性判斷的思維過程(羅旭清2000)。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把學生從思維僵化中解放出來。
在學完廣州牛津版《英語》八年級(上)Unit 3 Computer 后,教師設計了一個辯題:“Computers will do good or harm to us?”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辯論。剛開始,正方更容易說出他們支持的觀點,畢竟日常生活中電腦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隨著辯論的進行,反方會受到正方觀點的啟發而進行有條理的反駁,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正方還是反方,都會感受到電腦對生活有很多不良的和消極的影響。通過這場辯論,教師能引導學生克服定式思維,讓學生認識到科技產品除了給人們帶來生活的便利,很多時候還會帶來一些麻煩。
除了辯論賽,在平時的課堂中也會遇到一些合適的主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表言論。如廣州牛津版《英語》八年級(上)Unit 1 的主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Helping people in need。教師先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所學或者自己的想法口頭表達出一些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的做法。學生踴躍舉手,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其中,有一名學生說:“I choose not to help the man who lost his way.”這種說法遭到其他學生的強烈反對。這時,教師讓這名學生說出自己的原因,學生說:“He should ask some adult to help him. As students,we should try to protect ourselves first.”這種解釋贏得了全班學生熱烈的掌聲。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讓學生勇于和敢于表達與普通思維方式不同的觀點。通過這些辯論、討論的方式,能培養學生對問題的獨立分析能力,以及正確對待事物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思維能力的人,但思維習慣需要逐步培養。在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將文本教學與思維品質培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就是通過各種方法、不同的途徑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習慣。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應該設計一些操作性強的步驟,用以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廣闊性、敏捷性、創造性和批判性。只要能堅持實施這些有針對性的措施,學生思維品質的提高就能促進其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