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靜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我國教育中推廣和普及的程度越來越高。作為一種新興教學媒介,電子白板逐漸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一致認可。基于此,文章從電子白板的功能入手,詳細分析了電子白板在小學數學深度教學中的應用,希望能為促進我國小學數學深度教學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有益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電子白板;小學數學;深度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G43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6-23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1-0061-02
深度學習是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轉變的一個過程,其要求學生轉變傳統的學習觀念,親歷“質疑→反思→再創造”的思維過程,切實調動自身的創新思維進行學習。為此,教師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設計出一套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而電子白板可為深度學習提供有力支持,下面將對電子白板在小學數學深度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探討。
一、電子白板的功能
丁興富教授認為,交互式電子白板是指由軟件(白板操作系統)和硬件(電子感應白板)組成,將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電子通信技術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是計算機與用戶(人)交互的一種智能平臺。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功能模塊主要包括師生互動平臺、學生展示平臺、再生資源平臺、資源管理平臺、協作建構平臺和知識建構平臺,這些平臺給學生的課堂及課后學習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知識建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電子白板在小學數學深度教學中的應用
(一)依托電子白板深化知識理解
深度學習要求學生能深刻理解知識的核心內涵,教師應準確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內涵,依托電子白板深入挖掘知識的深層內涵,對其進行深入加工,使學生可以自覺參與到探究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中來。例如,在講解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青島版)“圓柱體的體積”這一單元時,為深化學生對圓柱體體積運算公式推導過程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借助電子白板的鏈接功能,通過動畫演示的辦法將圓柱體拼、剪的過程直觀地展現出來。將圓柱體依次分割為大小相同的兩部分,共2、4、8……份,再交錯著將各部分進行拼接,隨著份數不斷增加,拼接而成的物體與長方體越來越相似,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圓柱體與該近似長方體之間的關系,如此便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勢,依托電子白板把抽象的、枯燥的數學知識變成了有趣生動的動畫片,這不但突破了傳統教學工具的局限性,還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
(二)依托電子白板深入對話交流
在小學數學深度教學中,只要是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學生)與電子白板之間,隨時都可以進行思維碰撞和交流互動。教師還能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隨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糾錯和點評。例如,在講解小學數學三年級(青島版)“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時,為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借助電子白板為學生創設一款闖關游戲:先設計一個圓形,下面對應一個分數,學生按照分數的大小將圖形劃分為若干份,再將表示分數大小的圖形部分涂上顏色。借助電子白板的色彩噴涂功能,教師可以選擇學生喜歡的顏色進行噴涂,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依托電子白板深化問題思考
數學教學開展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但小學生年齡較小,過于依賴形象思維,這和數學內容的抽象性之間存在一定矛盾。對此,教師可以應用電子白板為小學生在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之間架構一座思維的橋梁,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化,讓學生可以在多個具體的現象中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實現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和轉變。例如,講解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青島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先畫一個長方形,學生知道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長×寬”。教師再在電子白板上顯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并對該圖形進行切割,將切割下來的部分拖拽至另一端,使之構成一個長方形,再將拼接而成的長方形與之前的長方形進行比較,發現兩者面積相等,同時不難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等同于長方形的長和寬。故得出以下結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底×高”。教師借助電子白板使靜止的教學內容動了起來,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借助電子白板的回放功能引導學生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進行了深度反思。
三、基于電子白板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案例分析——以青島版教材中“復式折線統計圖”為例
(一)教學分析
一是分析教學內容。“復式折線統計圖”是五年級下冊(青島版)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完單式統計圖后,更深入地接觸和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并熟練掌握其制作方法和變化規律。學生可以在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統計分析方法的基礎上,分析數據在收集、整理、分析、描述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并對圖形走向作進一步探究。學生在掌握該類圖形的規律及特性后,能進一步認識到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全面增強學生的數據分析和判斷能力。
二是分析學生特征。在學習“復式折線統計法”前,學生已初步掌握了單式統計圖的相關知識,可以利用簡單的數據統計方法,預測、推理數據間存在的邏輯關系,并對數據變化規律進行深層次挖掘。另外,學生對電子白板這類多媒體教學終端的操作比較熟悉,能輕松使用放大鏡、批注、拖放以及點擊等功能,知道如何利用電子白板與教師或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互動。
(二)教學設計
一是設計意圖。在“復式折線統計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多項功能,如思維導圖(第三方軟件)、屏幕錄制、畫筆、橡皮擦、作圖工具等,提高學生得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實現新舊知識的銜接。利用思維導圖和圖片展示功能,可以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加工、重組、內化能力,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利用電子白板對課堂講解的內容進行錄制和回放,可以對學生學習中的錯誤及不足進行有效補救,促使學生對新知識的生成過程進行反思,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二是設計要點。學生在掌握單式折線統計圖相關知識的情況下,將新知識和舊知識有機聯系起來。例如,使用畫圖工具繪制單式、復式折線統計圖,利用思維導圖對兩種不同的作圖方法進行比較,讓學生討論統計圖的畫法和特點。教師要重視課堂交互,引導學生發表獨特的見解和觀點,并將其作為課堂生成性資源進行保存。例如,利用計時器、遮屏、屏幕錄制等功能,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提出自己的觀點,同時將觀點保存下來,實現對課堂資源的逐步豐富和擴充。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情境
在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可用電子白板展示奧運會有關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通過提問的方式與學生展開交流互動。師:“同學們,你們印象最深的是奧運會的哪些環節?”生:“閉幕式、開幕式、比賽現場……”師:“那么大家知道中國在第9至第14屆奧運會上分別獲得了多少金牌嗎?”學生紛紛搖頭,此時教師在白板上用圖表展示中國在第9至第14屆奧運會上的金牌獲得情況,然后繼續提問:“通過表格,同學們都看到了哪些內容?”學生紛紛回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多媒體圖片展示和問答的方式,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另一方面也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達到了新課導入的目的。
2.學習新知
經過情境營造,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此時教師開始引入本節課要學習的知識。師:“通過我們原來學習的哪種統計圖能夠表示中國獲得的金牌數量?”生:“折線統計圖。”隨后教師板書“折線統計圖”,并繼續提出問題:“大家想一下折線統計圖有哪些作用和特點?”學生開始回顧以往學過的知識,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為學習本節課的新知識奠定基礎。
師:“下面我們利用折線統計圖將中國獲得的金牌的數量變化趨勢表示出來。”教師邊講解邊利用電子白板演示繪圖過程,學生則觀看教師是如何繪圖的。
師:“只統計一個項目的數量的折線統計圖,稱為單式折線統計圖。如果要比較中國和韓國的金牌數量,應該怎么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呢?請同學們自己用白板畫一畫。”學生分別畫出了中國和韓國金牌數量的折線統計圖,在畫圖過程中使用白板工具對數據進行標注,并利用橡皮擦功能對畫錯的地方進行修改。這種學生自主操作的方式,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
師:“同學們畫得不錯,但是這樣比較起來很不方便,怎么將兩國的金牌數量變化情況合并在一個統計圖中呢?有沒有同學愿意上臺演示一下?”隨后,一名學生上臺演示操作,在同一個統計圖中先畫出韓國的,再畫出中國的。
師:“同時統計兩個或兩個以上項目的數量的折線統計圖,便是復式折線統計圖,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它與單式折線統計圖有哪些不同之處?”學生紛紛展開“頭腦風暴”,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幕布或遮罩功能,幫助學生進行比較和思考。隨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歸納,并利用思維導圖(第三方軟件)對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進行整理。本環節的教學目的在于強化新舊知識銜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同時總結歸納學生的觀點,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
3.課堂總結
在課堂最后,教師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概念、特點、制作方法等進行總結和強調,邊總結邊利用電子白板的回放功能重現相關內容,方便學生整理和消化本節課學習的知識點。隨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講述學習心得,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查找自我不足,開展自我調節,進行深入反思,進一步鞏固了本節課學習的知識。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深度學習過程中應用電子白板開展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大大改善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教師要靈活地應用電子白板開展教學,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和質量,達到深度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乃學,劉家坤.交互式電子白板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優化設計[J].華夏教師,2019(19):57-58.
[2]王秀錦.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教師,2019(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