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平
摘 要:在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背景下,現代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尤其是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既能滿足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需求,又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教育事業個性化教學提供了便利和途徑,尤其是微課資源的有效應用,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個性化學習具有明顯的作用和價值。文章以初中物理教學為例,重點研究現階段個性化學習活動存在的問題,并借助微課資源提出補償個性化學習的具體策略,同樣基于微課資源提出具體的教學關鍵路徑,從而實現有效的個性化學習。
關鍵詞:初中物理;個性化學習;補償策略;關鍵路徑;微課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7-13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1-0075-02
微課是信息時代發展的產物,它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為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基本保障,并改變了學習方式和教學觀念。目前初中物理教學仍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且個性化學習滲透較少,這導致學生的學習欲望較低,課堂教學質量不理想。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微課資源,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開展個性化學習活動,來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一、現階段初中物理個性化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不足,研究不夠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占據絕對主導的中心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且對個性化學習認識不足。大多數教師主要因經驗不足,不敢實施,導致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很難開展個性化學習。另外,個性化教學對教學資源要求較高,導致部分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受到種種因素的限制,出現半途而廢、仍然走傳統教育的道路的現象,因此初中物理教學效率很難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二)教學體制限制個性化學習
大班額教學是我國初級階段教育普遍存在的現象,導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很難有效地顧及每一個學生。從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學來看,無論是教學模式還是教學環節都是固定和預設好的,因此學生必須緊跟教師的步伐,而教師則根據教學進度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顧慮最多的問題就是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無法有效顧及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導致學生被動學習,學習效率較低。
(三)學生個性化學習不足
物理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存在明顯的認知不足,更不懂如何去學習以及有效的個性化學習。一般情況下,初中生接觸物理學科,都會根據教師的講解和要求進行學習,幾乎不會進行個性化學習。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未能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且不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導致學生未能有效地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只是為了作業而學習,對物理問題的探究較少,物理學習效率低。
二、基于微課資源的個性化學習的教學補償策略
(一)需求定向策略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學生的基本需要,是個性化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制訂需求定向策略時,必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將初中物理知識細化分為基本知識、要點、重難點以及知識擴展,然后分別制作不同的微課資料包以滿足每個學生學習的基本需求,從而為個性化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在選擇、制作微課資源時,必須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然后對微課資源進行加工處理,確保滿足學生的需求。此外,在學生個性化學習活動中,要善于觀察每個學生,提高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分析,選取、制作滿足學生需求的微課資源,確保個性化學習活動能夠順利、有效地進行下去。另外,也可以借助學生的好奇心理,利用物理實驗或者物理探究性問題,來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
(二)集體引導策略
雖然個性化學習比較注重學生個體的學習,但卻不能忽視集體的發展,因此要幫扶指導個體,注重集體發展。個性差異在初中階段表現明顯,同樣學生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如生理與心理尚未成熟。在借助微課資源開展個性化學習教學時,既要營造個性化學習環境,又要設定集體學習目標,即基于物理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從而實現對個性問題和重難點問題的突破。個性與共性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且兩者之間無法割裂。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單獨指導某個學生的個性問題,同時對其他學生而言,也有一定的幫助。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指導的內容進行自主檢驗,實現縱向、深度的學習,從而把某個知識點弄懂吃透。
(三)學生主體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中,明確強調任何教學活動都要堅持學生的中心主體地位,因此個性化學習也不例外。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微課的優勢,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一種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充分展現每名學生的個性,然后給出針對性指導和評價,從而實現激發每名學生潛能的教學目的。另外,在選擇和制作微課資源時,還應堅持以生活為基礎的原則,制定本土化、系列化的微課資源,打造個性化學習資源包,為學生提供真實且豐富的微課資源,促使學生能夠高效學習。例如,在滬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聲的世界”教學中,使用影像設備錄制居民區高架橋噪音隔板阻止噪聲的微課,利用噪聲監測設備測量噪音隔板的作用,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探究,并讓學生掌握如何正確有效地控制噪聲。這種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實例,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只有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才能有效引入相關知識。
三、基于微課資源初中物理個性化學習的教學關鍵路徑
(一)課前制訂個性化教學方案
在新課教學前,為學生提供微課視頻,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預習接下來的新課教學內容,同時以微課的方式呈現出本節課教學的要求和重難點。在微課設計時,要充分結合教材內容、學生實際生活,然后要求學生在課前觀看微課視頻并學習,促使學生對新課教學內容有基本的了解。同樣在微課視頻中增加相應的練習題,檢驗學生的微課學習情況,并找出學生個性化問題,然后以此為基礎為課堂教學提供充分的依據。例如,在滬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熔化與凝固”一課教學中,微課視頻內容簡單介紹了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然后介紹熔化和凝固的特征,并以小實驗的方式向學生介紹“熔化與凝固”,最后設計對應的問題,問題以層次遞進的方式讓學生對“熔化與凝固”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時問題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確保問題簡潔明了。另外,也可以在微課中增加網絡資源,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在微課視頻最后以測試的方式考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并根據測評結果進行分析,診斷學生個性化學習情況,同時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方案制訂提供參考依據。最后根據教學目標和任務以及學生的測評結果,對學生實施動態分組學習,促使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為提高個性化學習效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課中開展分組小主題學習
基于初中物理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設計小項目活動,并確保學生可以短時間內完成,這就是小主題學習。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開展小主題學習活動:一是為了增強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二是為了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它主要包括四個環節:小主題確立、組內討論、組間交流、師生點評。例如,在滬科版物理八年級《認識浮力》一節教學中,先使用微課小視頻向學生展示一個小實驗,在礦泉水瓶內放一顆塑料球,通過控制礦泉水瓶的方式控制塑料球上浮、下沉,激發學生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興趣,然后引出潛水艇,要求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并根據討論結果設計潛水艇。因此小主題就是潛水艇,并進行組內討論,遇到困難時可以向教師求助,最終設計出一個可以自由上浮或者下沉的潛水艇,在課下可嘗試制作。接著,在課堂上展示每個小組的設計結果,并向其他小組講解,同時要認真聽取其他小組的建議和評價,促使本組的潛水艇設計更加完善。最后,由教師對每組最終的潛水艇設計進行點評。
(三)課后拓寬學習范圍
微課不僅在課前、課中設計,還要在課后環節中設計。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為三個層次,即基礎、提升、拓展,并針對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對應的微課。對學習成績欠佳的學生,主要以激發對物理的學習興趣為主,并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主要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為主,能夠根據學習要求和實際生活,對新課傳授的知識進行二次加工。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主要以開闊視野為主,微課內容會更多地涉及生活中的趣聞和最新的科研新聞,促使學生對其進行探究。例如,在滬科版物理九年級上冊“液體內部的壓強”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對應的課后微課:針對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制作一條簡短的科普視頻,視頻內容是帶魚從海底打撈上岸的經過,并提問“帶魚為什么會死?現實生活中為什么沒有活著的帶魚?”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發現其中樂趣,并愛上物理;針對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借助托里拆利實驗引出使灌入的液體變為水需要多長玻璃管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液體壓強公式是否只適用于液體中;針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制作潛水器深潛的紀錄片,并在微課視頻中詳細列出幾個重要的難題,引發學生思考和解決。
課后微課資源是學生復習和鞏固的重要資料,更是個性化學習的保障,對知識的持續學習和提升學習能力具有促進作用。而三個不同層次的微課,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尊重每名學生,這樣才能有效地引導并鼓勵每名學生持續自主學習。
四、結語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學,需要廣大初中物理教師不斷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微課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在運用微課時需要特別注重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借助微課,促使學生主動、延續開展學習,最終提高個性化學習的可操作性和效率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卓義鳳.初探大數據背景下初中物理的教學實踐——“個性化學習手冊”的使用心得[J].神州,2020(5):79-80.
[2]張金高.“互聯網+”時代初中物理教學中“個性化學習”的實踐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13):109.
[3]謝維群.“互聯網+”時代初中物理教學中“個性化學習”的實踐分析[J].文淵·高中版,2018,3(1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