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婷 黑河學院 李慶國 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黑河片區管委會
在 WTO《貿易服務總協定》中指出,今天教育服務主要有四種被廣泛采用和推廣的基本形式,即遠程教育、境外教育、在他國建立學校以及交流專家學者等[1]。遠程教學是通過網絡形式進行系統教學和通信聯系的教育組織形式,教師通過教學軟件等信息技術手段實時或非實時的將教學內容發送給學生。教學組織形式,就是根據一定的教學思想、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主客觀條件,組織安排教學活動的方式[2]。與傳統教學的方式不同,遠程教學突破了時間空間限制,授課地點不受限,還可以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輔導專線等多種不同渠道互助學習,時間安排也非相對靈活[3]。在中國,遠程教學已進行了30多年,但一直未形成大規模廣泛應用。2019年新年伊始,在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遠程教學開始大范圍實行,中國高校主要采用微信平臺、釘釘視頻會議、騰訊視頻會議等軟件,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云連線,彌補了傳統教學面授形式的不足。以國內院校為例,線上教學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授課和雙向互動,多種微課、慕課相輔相成,將大學東方俄語教材、俄語口語3以及走遍俄羅斯等優秀教材以微課、慕課和PPT的形式與學生云上交流,豐富了電子教材及電子資源庫,保證了教學的完整性和及時性,提高了遠程教學的教學質量。
俄羅斯也曾出臺新的法規,以保障用更好的組織形式推廣俄語教程,其中就包括遠程教育,希望俄語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得到進一步的推廣。教師的授課采取視頻錄制,方便以后學生有問題時反復觀看并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以俄羅斯國立普希金俄語學院為例,其遠程教育系統充分運用網絡信息資源與信息技術為來自全球各地的俄語愛好者提供了多種遠程學習課程,其平臺用戶量已達10萬余次。
中國的很多高校已經為在線開放課程做好了信息化建設,最為實用簡單的是微信公眾平臺的構建及視頻課程的錄制,每一位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都不斷提高自己對視頻、圖片和音頻等各類信息的處理能力。
從初步建立在線開放課程開始,第一步就是將大量的圖片格式甚至是PDF文件格式的資源轉變為可移動電子化數據(word)文檔,再經過大量反復工作使文件變為美化好的PPT格式的文件,以供學生在學習研究上能夠更好的了解課程的主要信息,常見的微課以5-7分鐘為例把大量成塊的課程打散為小型微課,錄制方面很多老師采用各類剪輯軟件,包括會聲會影、喀秋莎視頻剪輯等相關軟件,通過制作片頭對課程進行更深程度的美化,這也要求加強教師的教師遠程教育教學經驗的培養,進一步提升教學服務水平[4]。
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開課前采用H5調查問卷的方式對課程的各項指標進行優化,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充分的提高學習興趣,使老師開發的課程更具有課堂以學生為主的發展態勢。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課堂往往是以教師為主,但是在線開放課程的發展態勢已經改變發展格局,不斷優化課程結構做出更適合學生、更適合學校、更適合社會的各類網絡在線開放課程。
通過視頻的錄制、壓縮和剪輯等更多的高清格式視頻在線開放課程,供學生在各種多媒體媒介進行學習,高清的課程文件,可以在電腦、手機、平板及各類媒介設備上進行播放,保證了學生的學習同時也保證了學生的身體健康。
俄羅斯師范教育重視職業技能的發展和職業精神的培養,不但教育學課程和約 20周的實踐活動貫穿整個學程,還有年度教育實習,并列入學生考核的重要內容[5]。現在由于俄羅斯超過80%的俄羅斯高校已采用遠程教學,其在線課程內容與教學大綱是完全一致的,電子版教材以講座、測試和考試的形式提供。學生的實踐內容,教師會首先給學生發布視頻說明,介紹操作方法。學生可以針對不明白的地方立即聯系課任教師。每門遠程課程都有時限,這可以使學生更加專注于學習,學生也可以自行設置學習進度,將錄制的視頻反復觀看,并按時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常用在線課程講課系統采用одноклассники、VK及一些常用軟件分析俄羅斯學生在線學習情況,包括作業布置、學習內容、興趣點規劃、簽到系統和線上提交作業情況進行綜合評定分數及制作可視化配套學習方案,其中俄羅斯普希金學院制作的在線開放課程以免費形式進行向社會公開提供,訓練等級包括俄羅斯考等級測試訓練A1.A2.B1.B2.C1.C2等相應考試科目,從基礎訓練俄語語音,到俄語波段式訓練,再對俄語強化訓練進行深度解析,訓練每一個學員的學習能力和語言感知力,在平臺內部進行多元化的學習方案,有各類游戲、音頻、視頻在線學習方案提供給本國及國外學校進行深度學習研究,在每一個學習者眼中這不僅僅是對俄語知識的深化,也是一種學習目標碎片化學習的展示,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不懂的問題第一時間可以給相關課任老師留言并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案。
當下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對于國內遠程教育更深程度上體現在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授課思維模式的變化,對于每一位老師來說都是信息技能的充分提高,中俄兩國互相學習的同時在網絡教學上存在差異。
一是使用軟件的不同。二是使用的電腦型號不同。三是所在的區域環境不同。四是網絡帶寬的不同。五是各類在線課程應用平臺不同。以上五點雖然不是網絡課程建設環節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對于每一位信息化教師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俄兩國地區差異造成時差,會出現學生聽課壓力增大的情況,對于俄羅斯學生聽中國在線課程或者中國學生聽俄羅斯在線課程都是一種壓力。就教師的信息操作技能水平還有待提高,對于國內外教師信息技術2.0,3.0,4.0而言更是更深程度的信息化訓練,希望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不斷開發全新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架構,制作更多的VR課程能夠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在線開放課程沉浸式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