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原則、方法,積極創新和探索治國理政的理論指南和實踐路徑。新時代,隨著國內外執政環境的復雜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不斷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以保持黨的科學性、先進性,提高黨治國理政的能力,更好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深刻把握和理解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哲學智慧必須從多個角度綜合考慮。從事實維度看,中國共產黨把“問題導向”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方法,以實事求是為原則,立足基本國情和時代特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從價值維度看,中國共產黨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治國理政的根本立場,始終把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從實踐維度看,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和強調理論和實踐的辯證關系,堅持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在“知行合一”中深入推進治國理政。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問題導向;以人民為中心;知行合一
[作者簡介]張婉: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執政地位決定了必須立足時代特征深入推進治國理政實踐,在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環境和世界格局下,中國共產黨必須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原則和方法,進一步創新和豐富治國理政的哲學智慧和實踐路徑,集中回答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具體問題,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一 事實維度:把“問題導向”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方法
堅持“問題導向”是對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理論精髓、中國共產黨思想和工作方法的繼承和發展,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法。當今世界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因此,必須進一步堅持“問題導向”,將解決時代和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出發點。“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在堅持問題導向的基礎上,立足復雜多變的世界格局和時代特征,堅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與時俱進中更好地推進治國理政,提高國家和社會綜合治理能力。
(一)立足基本國情和時代特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堅持“問題導向”,要求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國情和具體實踐,準確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將解決主要矛盾和根本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工作重點,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探索治國理政的各項方略和具體措施。
第一,在實事求是中正確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以“問題導向”推進治國理政,要求實事求是地探求和掌握事物發展規律,在認識和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開展治國理政工作。“‘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在治國理政過程中必須以實事求是為原則,客觀全面地把握和認識各類規律,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的過程中認識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首先,在認識政黨執政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基礎上,把握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特殊性,更準確地認識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工作重點和使命擔當。其次,在認識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規律、資本主義社會建設和發展規律的過程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特殊性、明確具體目標及任務,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最后,在綜合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規律的過程中,更加全面認識社會發展規律,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只有在實事求是原則上,以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進一步深化認識“三大規律”,才能更好引領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具體實踐,推進“四個全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實踐。
第二,立足基本國情,深入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并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得到很大提升;另一方面,中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及發展中國家的現實地位并未改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實事求是,就要清醒認識和把握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我們推進改革發展、制定方針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都要充分體現這個基本國情的必然要求,堅持一切從這個基本國情出發。”同時,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世界格局及我國進入新常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實踐,為我國經濟建設和改革創造了巨大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挑戰。新時代,必須全面分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環境面臨的復雜變化,認識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國際格局下,更好推進治國理政,必須以更加積極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準確把握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工作重點和難點,引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向新征程。
第三,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社會主要矛盾決定和蘊含著治國理政的工作重點和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依據以及工作要求有利于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更好推進治國理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變化是由我國居民總體需求和社會生產力兩個方面的變化決定的。改革開放以來,伴隨我國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精神方面的追求日益提高,然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追求的實現。因此,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必須及時調整和完善總體發展戰略和各項政策,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積極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和社會公平正義,使人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二,將人民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是判斷政績觀正確與否的試金石。中國共產黨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各項決策和工作都以人民根本利益和滿意度作為衡量標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完善醫療衛生保障、教育、就業等惠民政策,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努力使一切工作經得起歷史、實踐和群眾的檢驗。“以什么標準、用什么衡量,實質上是一個對誰負責,讓誰滿意的問題。我們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一切工作的成效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眾來檢驗,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根本標準。”“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是治國理政的根本價值遵循,黨和國家必須進一步貫徹群眾路線、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 實踐維度:在“知行合一”中推進治國理政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也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鮮明特點。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結合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智慧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和發展實踐觀點,高度重視和倡導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避免出現“知行分離”現象,并將其運用到分析和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治國理政具體實踐中,使其成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在新時代治國理政過程中堅持“知行合一”,要求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實踐觀密切結合,提高國家和社會綜合治理能力、更好推進治國理政。
(一)以“知”促“行”,高度重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在治國理政過程中高度重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要求黨員同志和領導干部密切結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的客觀實際,積極開展理論學習。高度重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有利于中國共產黨人立足時代特征,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基礎上,創新和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從而指導新時代黨和國家一切工作、更好推進治國理政。
以“知”促“行”要求必須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基本原則和立場,準確理解其理論特色和實踐意義,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凝聚力量和智慧。“科學理論的價值就在于回答時代課題、推動實踐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煉、升華而成的,在指導實踐、推動實踐中發揮出巨大威力。”當前,我國正處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必須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好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和建設。“過去的五年,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取得這些歷史性成就,最重要、最關鍵的就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就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新時代發揮以“知”促“行”的重要作用,必須繼續堅決擁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黨治國理政的全過程、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進步。
(二)以“行”求“知”,著力提高行動自覺和實踐能力
“知行合一”,根本在“行”,全體黨員和領導干部必須以高度的實踐自覺參與到國家和社會治理中,深入推進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落腳點在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學懂弄通做實,落腳點在做實。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道理,堅持知行合一、真抓實干,做實干家。”在治國理政過程中,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知行合一,以“行”求“知”,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提高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行動自覺、實踐能力,以及執政能力和水平。
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知”與“行”,“學”與“做”的辯證關系,強調只有堅持知行合一、學做統一才能提高黨員干部的實踐能力,增強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理論和實踐能力。2016年習近平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時做出指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礎在學,關鍵在做。要突出問題導向,學要帶著問題學,做要針對問題改,把合格的標尺立起來,把做人做事的底線劃出來,把黨員的先鋒形象樹起來,用行動體現信仰信念的力量。”以“行”促“知”,必須著力提高行動自覺,堅持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切的實際問題。在治國理政過程中落實正確的“知行合一”觀,重點和關鍵是要善于把學到的知識和理論轉化為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所遇到的問題的具體實踐方法。以新的實踐深化思想和理論認識,推動指導思想和理論的發展與創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尤其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全體黨員和領導干部堅持“知行合一”,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堅定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落實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積極擔當和作為,更好推進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之年,黨和國家必須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和創新治國理政的智慧和實踐路徑,推進新時代治國理政的縱深發展。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準確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遠景美好,任務艱巨,中國共產黨必須在提高自身理論和實踐自覺基礎上,增強執政能力和水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奮斗,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創造積極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