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君
摘 要:以問題為導向的小學數學自能學習即以問題情境為載體,以問題解決為導向,以問題活動為路徑,在情境中衍生數學問題,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不僅有利于小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同時還有利于他們學習態度的穩定和意志品質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導向;自能學習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特別強調:“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設計,應使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求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自能學習立足于“自”、著眼于“能”、內化于“行”,是在自主學習基礎上的有步驟、有系統、有目的地學習,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自覺、能動、獨立的學習方式。因此,基于問題導向的小學數學自能學習既是課程改革的需要,又是學生發展的需要,還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基于問題導向的小學數學自能學習的關鍵就是學生質疑問難的進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通過質疑、解疑、思疑培養自身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進而提高自能學習能力。
一、前置作業
前置作業,就是基于所學的內容,給學生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源和提示具體的學習要求,讓學生自己提前自學完成的一種作業類型。前置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進行嘗試性學習,讓每個學生帶著準備的頭腦進入課堂進行學習,在課堂中針對自己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進行有的放矢的學習,其目的是培養學生自能學習的習慣,為學生在課堂上充分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奠定基礎,使學生獲得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從而獲得一種愉悅、成功的體驗,最大化地提高自能學習的效率。
1.讀出問題。學生獨立自主閱讀教材,讀教材的主題圖,說說從圖中發現的數學信息以及提出的數學問題;讀例題,說說從例題中知道了什么,解決了什么樣的問題;讀“小精靈”的話,說說自己的想法,在讀中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
2.劃出問題。在閱讀教材后,把重要的知識點劃下來,尤其是對注意點和易錯點做上記號,并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好標記,提出自己的疑問。
3.議出問題。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小組長組織帶領本小組成員交流自己的學習情況、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過程、自己自學后的收獲、自己得出的規律和方法、自己遇到的困難……在交流的過程中解決簡單的問題,梳理提出比較復雜的問題。
4.練出問題。在小組交流整合后,獨立完成教材“做一做”,以評估自己的學習水平,提出不明白或不能解決的問題。
二、自能學習
1.自能探究,發現和提出問題。新課程改革以來,課堂教學的三個基本要素增加了“教學背景”這一要素。它的增加為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發生學習行為提供了思考的環境和空間,進而誘發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并使提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成為可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往往來自一個好的問題情境。一個好的數學問題,會激發學生自能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常常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不憤不悱”的效果。
2.自能活動,分析和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數學的學科特點,精心設計學生喜歡的數學活動,激勵學生經歷活動過程、體驗活動環節、積累活動經驗、達成活動目標,將主題活動作為路徑梯次達成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自能學習。這樣,學生的活動過程就成為他們內化新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他們通過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分析、解決了問題。
3.自能練習,檢驗和提高能力。學生在自能學習之后,根據學習的層次、熟練的程度、自身的學習水平自主選擇模仿練習、變式練習、綜合訓練或拓展應用等不同梯次的習題,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而培養和提高自能學習的能力。
三、自能模式
1.激趣定向。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課堂中應營造能激發興趣的氛圍。根據學生年段特點、學科特點、教材內容的實際,精心預設每一節課的情境創設,以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及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滋生學習的情感。同時進行目標定向,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學習目標。
2.自主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的內因才是獲取知識的關鍵。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放”,勇敢地“退”。解放學生的頭腦、眼睛、嘴巴,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權,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盡可能多地增加學生讀書思考的機會、動手操作的機會、自主發現的機會、相互啟發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
3.點撥引導。學生的自能學習不是漫無目的地自由學習。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勇敢地退出來,還要適時地走進去,以學定教,順學而教,順學而導。一是教師確定教學的任務、目標和重點,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學習;二是教師在課堂上善于引導,合理控制節奏,使學生在課堂上科學有序地進行學習;三是教師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精心設計學習問題,不斷啟發學生深入思考,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疑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課堂教學應努力“四化”,即教學內容要“優化”,教學方法要“活化”,思維訓練要“深化”,評價檢測要“層化”。自主學習與點撥指導環節可以交叉進行。
4.鞏固拓展。要使學生學好數學知識,既要使學生自主探究,深刻理解,還要加強記憶和運用,把理解、記憶和鞏固知識聯系起來。因此,進行學習小結非常重要,可小結知識點,小結學法;鞏固練習也不可少;課堂任務,當堂完成。同時適時延伸拓展,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帶著問題走。這既能使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得到升華,也能為學生的課外學習、繼續學習拓展新的渠道。
問題導向的小學數學自能學習基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讓學生人人參與、主動探究,有意識地培養他們主動獲取知識的各種能力,激勵學生主動、健康地發展。建立師生學習共同體,彰顯多元、開放、包容的課堂教學文化,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形成最優化的課堂形態,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育人質量,以此促進學生自能學習力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