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鄒艷
摘 要 國內高校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普遍存在重理論輕案例分析的不足,本文探討了以問題為導向的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模式,分析了其重要性與必要性,提出了基于問題導向的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流程與具體方法,為加強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理論知識與實踐密切結合提供積極的借鑒。
關鍵詞 計量經濟學 問題導向 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0.050
Abstract Domestic college Econometrics teaching has widespread lack of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 oriented case teaching in econometrics model,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the flow process and specific method based on problem oriented econometric case teaching, to strengthen the econometrics teach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closely to provide a positive reference.
Keywords econometrics; problem oriented; case teaching
“計量經濟學”課程自20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后得到了迅速普及,不少學者也紛紛應用計量經濟學先進分析技術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問題進行了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計量經濟學與現有的經濟學、統計學、數學、計算機等學科密切相關但又明顯不同,計量經濟學技術的應用要求學生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功底,而且還要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解決現實問題是“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目的。否則,即便理論上通過了計量經濟學課程考核也無法真正掌握現代經濟學研究方法,仍然缺乏采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分析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
在加強計量經濟學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增強對實踐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關鍵還在于對其傳統理論教學模式的深刻反思,理論教學在幾十年的教學過程中具有其獨特的優勢,但不同學科對其依賴程度不同。在傳統的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理論素養與學術功底常常成為其授課水平高低的關鍵因素。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在當前國家提倡創新、創業的重要時期,“學以致用”正成為眾多普通高等院校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重點要求,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理論素養,更應該具備對社會經濟現實問題的敏銳發現能力與分析能力。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活動關注的重點常常放在教材分析,教學技巧研討、課件制作規范,雖然也強調了課程教學的目標、重點、難點甚至對課后作業也提出了相應要求,但由于缺乏對現實問題的應用分析,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有倦怠情緒,因為他們不知這些理論知識與實踐到底在發生著怎樣的聯系。
因此,只有將社會經濟問題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以理論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向,在對問題的解析過程中融入理論教學知識點才能邊實踐邊反思邊研究,課程教學的意義才會明確顯現。在計量經濟學課程案例教學過程中,問題導向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而言,計量經濟學的案例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明白“在學什么?怎么學?怎么用?”的問題。
1 案例教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1.1 以問題為導向的案例教學有助于對經濟理論知識融會貫通
傳統理論教學往往從書本到書本,在注重概念掌握的同時忽略了理論知識之間的整體融合,使教學與實踐脫節。學生被動地接受了知識卻對知識的應用缺少興趣,只為通過考試而學習,主動性不強,目的性不明確。而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就必須要采用更為靈活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關注教學知識的應用,而案例教學能夠很好地彌補傳統理論教學的這一缺陷,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能自主地從教材走向實踐,啟發學生不斷思考、不斷提問,促使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化。
1.2 以問題為導向的案例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作為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擺脫了傳統理論教學的說教方式,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愿大大增強,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從一個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向一個問題的提出者轉變,這不僅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有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現實情景進行分析的能力,否則學生將不會具備發現現實社會經濟問題的敏銳眼光。而且由于現實情景往往具有復雜性,案例教學并不要求學生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答案,而是重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思維模式訓練以及盡力尋找多種可能存在的解釋,這種思維方式的訓練將極大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1.3 以問題為導向的案例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由于受多年傳統教學模式的深刻影響,學生常常養成機械記憶教材內容的學習方式,尤其是臨近期末通過大量的突擊記憶知識應付課程考試的情景各大高校都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能通過考試但其學習能力卻大打折扣,機械式的思維模式固化了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學生不敢去創新,不敢去思考。但以問題為導向的案例教學模式由于是對現實復雜情景的分析,“答案”并不唯一,并且還是開放的、動態的。
計量經濟學的課程本就要求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學理論知識前提下再學習,而初次接觸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學生往往因對社會經濟現狀認識深度不夠而對課程開展的案例分析感到無所適從。因此,采用問題導向式的案例教學不僅重要而且必要。在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中,教師采用啟發式方法提示關鍵詞,引導學生分析、研討并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綜合點評,這種方式有利于提出多種印證基本概念的不同的現實社會經濟問題,從多個角度打通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渠道,通過對學生個體和群體思維的積極培訓,激發學生最終實現印證基本概念的能力,這種經過反復多次積淀后獲得的學習方法,無疑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一種巨大的提高。
2 現有計量經濟學教學問題與不足
2.1 “理論講不清,學生聽不懂”
財經類專業招生通常文理兼收,文科生與理科生均可入讀經濟類專業,甚至允許跨專業學生報考,這樣造成的問題在于:文科生的統計學或數學基礎較薄弱,部分教師授課偏重于數理模型與公式推導,這使文科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感到困難重重;而理科生與跨專業學生由于在本科階段缺乏經濟類基礎課程學習,如微、宏觀經濟學、中級經濟學等,即便在研究生一年級補修了本科經濟學相關基礎課程,但由于時間關系,根本無法很好地消化吸收,這類學生對經濟學理論的理解仍然比較模糊。這就使得計量經濟學教學出現了“教師講不清,學生聽不懂”的情形。
2.2 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和案例教學脫節
計量經濟學教學通常理論講授設置在前,如果在后續授課過程中,教學時間分配不合理,則實驗教學往往時間很少甚至被忽略,其原因在于實驗教學還需要相應的硬件支持,如果實驗設施老化陳舊,則實驗課的效果難以保證。其次,在計量經濟學授課過程中對需要實驗的教學章節,教師必須安排好理論講授、上機實驗與案例應用的相互關系,但正是因為案例教學跟不上,學生在知道理論知識后無法去捕捉現實經濟問題,只能是模擬課本例題,然后完成課后習題,這種模式嚴重阻礙了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也使研究生無法較深入地理解計量經濟學模型的經濟學涵義及其應用。
3 以樹立問題意識作為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起點
案例教學中的問題導向首先要求教師具有自我反思的態度,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因循守舊,既要結合經濟理論對現實社會經濟發展提出問題,又要對如何應用理論教學中的知識點不斷進行反思,啟發性提出問題。例如,在講授人的行為動機相關理論之消費者追求最大效用水平時,理論上需要從典型的個人出發,從偏好到無差異曲線或效用函數再到需求函數,從獨立決策的個人需求到市場需求,但在提醒學生思考時卻應要求學生考慮以下問題:從決策和行為上,消費者能否與生產者截然分開?個人的決策是否獨立?外部性的邊界在那里?對這一系列問題的回答將促使學生不斷深入思考從而從邏輯上建立對問題的完整認識。
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要求在不設置約束條件下讓學生盡可能進行深入思考,層層分析產生問題的相關因素,在此過程中采用石川馨圖能夠加強學生思考問題的邏輯聯系。能否提出高質量的實踐問題也是考查教師能否正確反省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及教學效果重要依據。如果在案例教學中,課程教師未能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圍繞教學內容廣泛查閱資料,認真思考,否則學生將很難在案例課上得到實質性的收獲。
4 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流程與具體方法
(1)理論啟發與案例引導。教師在備課時應該把握理論教學知識點與現實社會經濟現象的聯系,在講解理論知識時采用啟發式提問要求學生思考與該理論聯系的社會經濟現象,在時間維度上可以選擇過去發生的事件,也可以是當前發生的事件,但盡量選擇熱點社會經濟問題。如果學生之前從未關注過類似事件,那么在案例分析課時就要分配一定時間進行必要的案例內容陳述,以避免學生分析案例時的茫然感;
(2)知識引入與分組討論。是有效的案例教學方式,國外普遍采用simnar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術討論,對計量經濟學案例的分析討論同樣適合采用simnar方式,只不過為了有效組織教學秩序,學生應分成若干小組并且有組長負責組織討論過程,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拆分,越細致越好,然后采用計量經濟學模型構建步驟對問題進行逐一評價分析,教師則負責指導學生建立問題與理論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
(3)分組闡述討論結果。學生分組討論的結果由其他小組學生參與點評,最后由教師現場總結點評,此時的點評要結合理論知識點進行,點評完畢則要求學生繼續修改完善小組的分析結果并以課程作業形式進行規范的書面整理;
(4)各組整理書面作業。各小組對評論后的作業進行修改完善,教師挑選優秀作業留存為課程作業案例,作為對下一年級學生課程教學時的展示范本。高年級學生作業范本的展示有利于對低年級學生產生重要的鼓勵效應,這種展示向低年級學生表明,不是不可能,也不是做不到,只要經過規范的訓練和主觀的努力就能夠完成一份優秀的作業成果。
以問題為導向的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并未忽略對理論知識的重視,只是切合理論知識引入及采用啟發式模式要求學生對現實熱點社會經濟案例進行分析,加強了學生的經驗認識,有效地將理論教學與案例講解相結合,在對實際社會經濟問題提出和解決過程中掌握EViews軟件的使用方法。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感到計量經濟理論方法更加貼近經濟管理實際,生動形象而不枯燥,能夠激發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馬成文,金露,魏文華.案例教學法在《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應用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1(31).
[2] 鄧月仙,張寶,劉文寶.案例教學法應用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11(4).
[3] 蓋耕宇.本科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5).
[4] 徐冬梅,鄧瑛輝.關于案例教學法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實踐的研究[J].金融經濟,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