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穎
(江蘇財會職業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
微課是5~10分鐘的視頻,它是基于一個完整的知識點,運用動畫制作、人物拍攝、錄像等多媒體技術,針對知識點展開講解的教學方式。微課視頻具有“短小、精悍、直觀、有趣”的特點。微課將重點與難點知識融入到視頻中,知識點清晰,是對傳統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平臺的補充。
傳統課堂教學中加入微課,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情緒,多渠道掌握知識點,充分抓住學生對電子產品的興趣。高職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自學能力差,對難點知識的理解存在困難。微課視頻可以通過重復、多次觀看可提高其學習效果,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胡鐵生首次提出了微課概念,開創了國內微課研究的萌芽時期。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2012、2014年舉辦了兩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推動了微課教學的發展,吸引了一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近年來,各省教育廳每1~2年也會舉辦一次省級高校微課賽事,微課的制作與開發越來越普及。校級微課賽事以及各種以微課冠名的培訓班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微課作品的數量和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2.1.1 選題要有代表性
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重點內容是在審計課上講解起來比較抽象的重點、或學生理解起來比較空洞的難點,使微課視頻制作時有一定的目標性。項目組召開了集體會議,探討出所有微課的制作要求和標準。
2.1.2 知識點的實用性
審計課程的實踐性較強,應用實踐指導理論學習。在微課教學設計構思以及腳本撰寫中,以實際工作要求為標準,考慮真實的職場環境,尤其是會計師事務所如何實施審計程序,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實踐能力。
2.1.3 讓學生參與其中
微課教學設計構思前,教師要熟悉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感興趣的問題等,讓學生融入到設計活動中。通過學生的參與,在豐富教學資源的同時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整個制作過程中要全盤把控,并不能全部放權于學生,教師要審查學生的微課腳本以及拍攝過程,以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存在偏差,保證微課的制作質量。
2.1.4 結合翻轉課堂的應用
教師課前通過校精品課程網站等網絡平臺及時發布微課內容并設置相關問題。課堂上,教師對設計微課內容提出思考與討論環節,引發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入思考;課后強化,改革課程考核機制,激勵學生充分利用微課資源,對提出留言、提問、以及意見與建議的學生給予加分等。
“微課”技術應用于高職教學中,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新技術和方法,并廣泛查閱和收集資料。教師親自制作微課視頻,身挑編劇、導演和演員等多重角色,對“微課”進行教學設計,創新教法與學法,反復打磨腳本和臺詞。融合知識性與趣味性,強烈的角色認同感與共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審計微課作品《應收賬款函證》,通過構造西游會計師事務所中注冊會計師至尊寶、審計助理白晶晶、八戒、紫霞仙子以及沙僧、審計紅孩兒公司應收賬款的故事,呈現應收賬款函證三個方面內容。首先,選取應收賬款函證對象,結合西游故事中的人物性格與特點,設計相關臺詞,同學們通過人物對話,掌握如何選取函證對象。其次,運用形象生動的視頻展示積極式函證與消極式函證的格式,并比較兩者的區別,教會同學們填寫詢證函。最后,講述西游會計師事務所收到詢證函后發生的故事,并解釋為何詢證函信息不符,但是沒有舞弊錯誤行為的原因。同學們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應收賬款函證的相關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課前在精品課程平臺發布微課視頻以及思考題(積極式函證與消極式函證的區別);課中,教師針對知識點進行答疑以及梳理視頻中的要點;課后,針對互動性好的同學給予一定的加分,激發其學習興趣。
微課視頻制作者通常是高職院校的教師,他們普遍缺乏制作微課的實踐經驗。在高職教育理念的主導下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使微課視頻體現出企業的管理思想,引導企業深度參與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通過校企結合的微課建設,整合教學內容,加強應用型資源建設。優化改進審計教學的實踐環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推進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的創新。
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微課課程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更多的表現為知識的傳授。課堂講課是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獲取知識固然是學習的根本任務,但也要體現出教師與學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師開展課堂教學,要實現全方位、立體、系統的教學目標,具體闡述為知識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等,而微課只講授某個知識點。
學生在微課視頻教學中,由于缺乏持續的動力以及有效的交流,容易使學生產生孤獨感,無法精準判斷學生是否能夠及時有效地完成課程的學習。
微課是繼慕課之后又一個新的教學方法,它呈現出碎片化的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教學資源。微課視頻拓展了傳統課堂傳授知識的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微課教學方式適合互聯網+環境下高職學生的學習特征,學生學習微課的優勢為:具備了與審計相關的專業知識,喜歡參與到微課的學習活動中來,對信息化內容比較感興趣。劣勢為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自主性較差,容易產生倦怠情緒。微課視頻能夠發揚優勢、彌補弱勢,將引領微課發展從量的積累向質的內涵轉變。
當前微課的制作質量缺乏統一的評判標準,微課質量評價指標包括整體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設計與制作、教學環節設計、視頻制作呈現方式等。其中,學生的學習意愿與效果未放在重要位置。微課最終的受益者與體驗者是學生,學生應擁有評價質量指標的決定權。學生通過微課視頻學習是否達到學習目標與效果。教師與學生對微課的理解差異巨大,教師針對知識點的所思所想,并非是學生愿意接受的方式。從微課整體構思設計、學生參與微課腳本撰寫、學生參與微課拍攝與制作,到整體制作風格的把控,都應該從學生的視角去考慮。由此,制作的微課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和喜好,更容易被學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