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重科
(甘肅省岷縣清水初級中學,甘肅 定西 748400)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可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回歸生活,解決生活生產實踐中的問題。生活實踐活動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它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源于實踐”的觀點。初中物理作為一門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的課程,物理教師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提高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效果。
物理課程的一個主要知識特征就是注重實踐和應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應該注重與生產、生活實際以及時代發展之間的聯系。該階段的初中物理課程教學應該關注學生認知方面的特點,增強教材知識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以及科技發展之間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世界觀。可見,初中物理教師采用生活化的方法和手段,把物理科學知識和生活生產實踐相聯系,使學生切身感受到現代物理科學知識給現代社會帶來的重大變化,如宇宙飛船、現代化的家用電器、電腦、手機等都是物理科學發展的產物。使學生發現物理課程的趣味性和獨特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科學、探索未知世界的動力。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長期以來,考試成績、分數成了許多學校和家長衡量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題海戰術、死記硬背物理概念、公式成了傳統初中物理教學的主要模式。學生成天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中,很難對物理課程培養起來興趣,更談不到學校教學效果的提升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全國上下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廣大初中物理教師要認識到物理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和價值,積極探索有效開展物理教學生活化的途徑和方法,幫助學生架起物理學習和生活實踐的橋梁,使枯燥乏味的物理理論知識充滿生活氣息,提高初中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推動物理課程改革的進程。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許多知識都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物理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就要從初中生所熟知的生活現象入手,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學習物理課程的方法和技巧,增強學生利用物理科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1]。教師在進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多種途徑來調動初中生學習物理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通過生活化的課程設計,提升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比如,教師結合學生家庭用電的實際狀況,讓學生懂得家庭安全用電的常識和方法,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熱情。
雖然絕大多數教師都認可生活化教學方法,但真正在教學活動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教師并不多,而且部分生活化教學模式還存在著形式主義的問題。很多初中物理教師在生活化教學方面所下的功夫不夠、開展的研究不多、可供學生利用的高質量教學資源不多,難以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對部分學生來說,他們對教師開展生活化教學并不支持,認為生活化教學方法和提升學習成績、考取重點中學之間沒有直接的關系,因此,不愿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與生活化教學活動,對教師安排的生活化教學任務大多采取應付差事的態度。
目前,許多初級中學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初級中學,除了物理實驗室外,幾乎沒有其他可供物理教師開展生活化教學的設施,很多用于生活化教學的器材都是物理教師和學生自行設計制作的,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生活化教學的效果。現有的一些生活化教學設備也因老化、不及時維修而處于癱瘓狀態。對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初級中學來說,學校所在區域內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十分有限,如天文館、科技館等,都會影響生活化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實施。
雖然許多初級中學的物理教師都通過生活化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著生活化教學形式相對單一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課堂導入形式單一。許多初級中學的物理教師都會選擇生活化的事例導入課堂,也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有效手段,能夠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然而,大多使用圖片、視屏及具體事例作為課堂導入素材,缺乏對學生感興趣的一些最新科技成果的靈活使用。第二,課后作業形式單一。很多教師給學生布置的關于生活化教學的作業,大多是物理實驗報告和練習題,缺乏技術發明和應用類的作業任務[2],使學生對生活化教學模式失去興趣。
在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物理教師要破除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牢固樹立生活化教學的理念和思想。要從生活實踐中搜集和挖掘有用的教學素材和資源,實現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有機結合,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和專業素養,努力創設有利于生活化教學的情境,積極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學效果創造條件[3]。物理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課程的內生動力,讓學生理解和認可生活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發揮教育教學改革的功能和作用。
良好的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前提和保障,初中物理課程生活化教學設計需要課堂教學導入形式的多樣化。物理教師要通過科技產品、重大科學發現等和生活生產相聯系來導入新課,起到“引發學生表現欲、激發學生求知欲”的積極作用。課堂作業也是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要實現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目標和效果,物理課教學就要改變傳統的以練習題為主的作業模式,突出課后作業的實踐性和生活性。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踐性作業,實踐性作業有助于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2]。初中物理生活教學還要充分發揮實驗課的作用,通過實驗課教學,既讓初中生理解了原本艱澀難懂的物理理論知識,也懂得了很多技術應用原則和方法,對培養初中生的動手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與傳統、單一的課堂灌輸方法相比,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效果十分明顯。就初中物理課程而言,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討論問題式的方法是落實生活化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既能了解學生掌握書本知識的情況,又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生活化教學的方法開展初中物理教學工作,還要向相關學校、學科組學習,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和方法,并結合物理教師的生活體驗,創設相應的課程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探索科學規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