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長虹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幼兒對于兒歌的學習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應從多個層面進行相應的學習。在中職學前教育過程中兒歌表演唱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也是學前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因此中職教師必須要重視起來,創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式,對相應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措施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將更多的知識通過兒歌表演唱,傳授給學生。本文就如何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有效的開展兒歌表演唱課進行介紹,同時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在人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有音樂出現,音樂不僅會給人們帶來輕松愉快的感受,同時還可以改變人們的學習和生活氛圍,從而促使人們可以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和生活。所謂音樂實際上就是將音符與文字進行有效的結合,從而使其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歌曲和音樂。隨著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通過研究發現了幼兒在母體中,可以有效的感知和記憶母親所哼唱出的歌謠,由此可以看出兒歌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因此中職教師在學前教育專業兒歌教學中必須要給予高度重視,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幼兒教師,讓幼兒教師在幼兒園幫助幼兒培養音樂感知能力和學習能力。但實際上,目前兒歌表演唱的課程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中往往只注重形式上的學習和技巧上的鍛煉,忽視了對幼兒音樂細胞的培養,從而導致幼兒對音樂缺少美的體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使幼兒不僅學到相應的音樂技能,同時還可以使幼兒具備相應的音樂欣賞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同時中也要積極提倡“做中教,做中學"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實際上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習相應的技能知識。但是很多教師在音樂唱歌課中,都會過多的對歌曲的演唱技巧進行訓練。兒歌表演唱,必須要以唱為主,以演為輔,因此作為未來幼兒教師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僅要積極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同時還要明白如何在幼兒園開展相應的歌唱活動。這也要求我們幼兒教師在授課前必須要對幼兒有一個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選擇出適合幼兒的歌曲,從而促使幼兒可以積極主動的學習歌曲,另外幼兒教師在授課前也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兒歌進行學習,這對提高幼兒兒歌演唱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1.1 音域
音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而音域能力的高低需要長時間的科學訓練才能形成,因此幼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重點對幼兒的音域進行訓練和培養,從而使幼兒具備良好的音域。歌曲的音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歌曲演唱的難易程度,作為一名幼師必須要具備較強的音域能力,并且還要學會如何應用音域來進行選曲,這對幼師來講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音域的判定不能僅限于最低音與最高音之間的距離,同時還應該在相鄰音之間距離的遠近,因此在選曲時必須要將這兩點列入到考慮的范疇。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所以他們的聲帶發育并不完全,這樣就使得他們的音域較窄,這樣就會導致不同年齡的幼兒會出現一定的差異。另外,幼兒肌肉協調能力較弱,這樣就會使得很多幼兒無法準確的唱出,所以旋律起伏不能太大,應以平穩為主。
1.2 歌詞
通常情況下兒歌中的歌詞都會具有一定的含義,這就使得歌曲的主題單一。例如,幼兒非常熟悉的洗手歌曲的主題,就是要教會幼兒如何去洗手,并且告知幼兒要勤洗手。幼兒歌曲與成人歌曲最大的不同就是歌曲一般都會以型態各異的人物或動物等形象模擬,以此來迎合幼兒的童趣等特征。在前期兒歌教學中歌詞要與旋律進行一字一音的簡單組合,同時還要給幼兒留有想象的空間,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歌唱水平,同時還可以讓幼兒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而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這些都是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師還要具備一定的歌詞改編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根據幼兒的特點對歌詞進行改編,例如幼師在講到《請你唱個歌吧》一課時,幼師就可以將歌詞中的小杜鵑形象改編成幼兒喜歡的動物,這樣不僅提高了幼兒的歌唱能力,同時還可以起到發散學生思維的目的,使課堂教學“活"起來。
2.1 集體討論
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要積極主動的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并且要在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相互討論時間,這樣才能有效的將幼兒的思想火花激發出來,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使幼兒擺脫傳統的教學禁錮,使幼兒的思想可以得到有效的發散,這樣不僅有利于幼兒的音樂學習,同時對于幼兒的日后成長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采取分組討論的形式,當一個小組在表演唱的時候其他小組要在旁進行認識的學習和旁聽,這樣不僅可以發現對方小組存在的問題,同時還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2.2 角色互換
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都是幼兒跟隨著老師去模仿,然后在模仿中進行“啟發",這種教學模式會阻礙幼兒的思想發育,從而使幼兒慢慢的失去思考能力,同時也會扼殺幼兒相互之間的交流與碰撞,因此教師要學會如何在教學中給幼兒營造一個自由、靈活的氛圍,除了加強學生自主性和學會對比學習之外,還要給幼兒營造相應的學習情境。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充當教師的角色,來開展“幼兒園模擬上課”,孩子在這種氛圍中就會學到更多的知識,同時還可以促使幼師的職業能力得到提升。
3.1 表演能力
在兒歌表演唱中表演發揮著輔助作用,表演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幼兒對于歌曲的欣賞與理解,如何可以將一些簡單有趣的動作加入到表演中,那么兒歌的演唱將會變得更加活潑生動。這種表演對于幼兒教師的專業技能有著很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根據歌曲內容加入表情和動作,還要適當編入一些幼兒舞蹈的基本步伐等內容,并將其進行有機的結合,盡可能的保證動作得體。
對此,在中職課堂教學中,就應該對學生進行相關方面的特定教學,其中涉及到了表演技巧、基礎知識、表演禁忌等等,并適當引導學生制作和運用一些頭飾、服飾等道具,此外也可以利用身邊常見的補品布置相應的表演場景,然后組織幼兒結合歌曲內容進行歌劇表演。通過這樣的培訓和教育,在以后的幼兒教學中,不僅可以吸引幼兒的眼球,同時也能幫助其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大致意義,并在此過程中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表演技能。
3.2 創編能力
在幼兒歌曲表演中,歌曲創編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的,中職教師應該注意教會幼兒教師進行音樂創作,利用不同的兒歌進行試驗創新,在現有的旋律基礎上編入歌詞和動作,也可以嘗試著改編旋律曲調,用不同的音色靈活的演繹不同的歌曲節目。由于這一技能難度較高,因此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各方面協調一致,不能顧此失彼,適當的分部進行創編,讓學生具備可以靈活處理歌曲的能力。
總而言之,中職教學要注意懂得“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因此,教師應該將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技巧、豐富學習經驗上。兒歌表演作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個技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對此,必須要予以高度重視,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強化中職學生的專業技能。
(作者單位:博羅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