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穎妍
新零售的到來,對中職學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高度和要求。本文以中職學校電商人才培養方向和定位為切入點,分析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并從人才輸出定位、課程體系結構、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師資隊伍等方面闡述了筆者的觀點。
2016 年,馬云在阿里云棲大會上提出“純電商時代過去了,未來十年是新零售的時代”。新零售的概念,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結合商品生產、銷售和流通環節重塑的零售生態圈,線上線下和物流高度融合的模式,未來將取代電子商務的地位。同時,新零售模式將“客戶是上帝”這一營銷核心進行了升級,以用戶為導向,將最好的服務提供給用戶的前提條件是全面掌握用戶信息,這需要通過線上和線下的大數據,刻畫用戶消費需求肖像,從而做到“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高度標準。
傳統模式所開設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并未做到按照市場用人實際進行細分教育,也沒有與時俱進,導致中職學校電商人才培養方向及定位與實際崗位需求脫離。
1.1電商人才培養存在隨意性
中職學校每年都要求制定專業建設方面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每個年級的實施性教學計劃。要制定出具有專業建設推動作用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科學的做法應該是先從市場上、企業里、同行中進行深入的調研探討,形成可行性分析報告,然后再結合本校的招生計劃、人才培養特色、專業實力等因素,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并能推動專業建設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但以目前中職學校的教學教研現狀難以做到。又由于電子商務所涉及的內容較多,不同產業之間也存在差異,導致學校對電商人才的培養體系也相對龐雜,整體課程體系呈現出隨意性,培養出來的學生感覺“哪個崗位都可以干,哪個崗位都干不好”。
1.2電子商務教學課程設計跟不上時代步伐
在大多數中職學校,電子商務的教學方式基本為教師講義配合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較為單一。而電子商務市場淘汰率高,發展速度快,新概念新形式新工具多,需要結合時代發展實際定期進行知識更新。但現今的課堂教學并不能滿足實際需要,課堂設計往往一成不變,教學方式也僅僅局限于課堂,沒有將一線實戰引入日常教學,甚至老師都無法跟上電商發展的步伐,不了解市場,更不用談運用到教學課堂上了。
1.3 實踐性課堂欠缺
大部分中職學校的電商專業的實訓場所就是機房,硬件加軟件的“仿真”式實訓室,這與真實企業的要求相去甚遠,另外,學生實訓的結果只能做到“會不會”,無法考察“好不好”。也有一些中職學校打造電商專業的“創客中心”,承接部分的企業項目以供績優學生實操實踐,但普及面相對較窄。新零售背景下,強調線上和線下相融合,突出購物的體驗,所以電商專業的實訓內容和形式需要做出重大的改變。
1.4師資力量配套水平偏低
電商人才培養中師資力量的配套問題相對尖銳,這也是影響電商專業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導致電商專業師資力量薄弱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學校教師制度所導致的師資力量流通所產生的阻礙。第一,現階段我國大部分中職院校都屬于事業單位性質,雖然學校允許通過社會招聘的方式進行選拔電商教學人才,但是受到事業單位招聘各種條件的限制,如學歷職稱、工作經驗、年齡限制、薪資定級等,難以吸引到具有企業實戰經驗的優秀人才加入教育戰線。第二,現階段大部分中職學校的電商專業,基本是隨著市場發展需求在商貿或者營銷專業分離出來,從事電商專業教學的教師可以說大部分是“半路出家”,再加上電商發展的短暫性,大部分教師對于電商的認識也相對較淺,因此,也無法支撐電商的專業建設和發展。
目前,對于中職學校培養的畢業生,輸出路徑往往只有兩條:
2.1就業輸出
結合電商企業或者各個行業領域需求的電商人才,就業輸出的崗位一般集中在網店美工、電商客服(包括售前售中售后)、在線運營這三類工種。但隨著電商的發展,各種新型的科技型工具的出現和運用,對各個崗位的技術性、靈活性、互通性都提出了新的高度。例如,網店美工要求不單只要會制作靜態的店招、產品海報,還需要掌握動態的H5、短視頻、AI設計等制作技能;在線運營要求不單只會策劃線上營銷活動,還要求掌握網紅直播、線上社群運營及營銷等技巧。在崗位互通性上,客服崗位的員工由于深知客戶的需求,并且容易獲取客戶的信任度,因此成長路線更寬,可以往產品設計或者運營等崗位轉型提升。
2.2升學輸出
中職學校每年都會根據與合作高職高專院校的協議要求,把通過升學考試的少部分學生輸送到高等院校繼續升學和專業培養。但近幾年來的合作反饋出不少問題,中職學校的學生與普通高中的學生由于學習的課程內容完全不同,這就要求高職高專院校對中職學校升學上來的學生,需要專門制定一套人才培養計劃和授課計劃,并且做到與中職學校的課程進行良好的銜接,雙方明確不同階段課程教授的側重點,否則高職高專院校會因為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難以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
3.1以企業崗位需求為導向
新零售模式下的電商人才培養方向和定位,引進企業參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輸出需求方案和培養方案是關鍵。只有以企業崗位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才能真正的“接地氣”,學校輸出的學生才能真正為企業所用,才能大大降低電商人才的市場淘汰率。同時,有了企業崗位需求為導向,學校培養電商人才便能建立專業特色,在某個領域的人才輸出做到高精尖。
3.2以精準模塊式教學為導向
由于在新零售背景下,電商課程的更新速度太快,三至五年穩定版的人才培養方案往往造成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脫節,建議可以采用“精準模塊”式課程體系架構,按照崗位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將原先可能覆蓋在幾門課程中的知識點和技能點抽離出來,轉換成一個個獨立的知識或技能模塊。這樣既可以精簡冗余的課時,又有利于快速構建出最合適的課程。另外,這些小模塊可以隨時根據市場的變化,企業需求的變化而調整,并按模塊要求可以分別設置成理論課、實踐課、理實一體化課程和講座,聘請不同的老師來授課,安排在多媒體教室、實訓室、學術報告廳等多種教學場所,使電商的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樣。
3.3以帶教提升模式為導向
中職學校的電商專業要發展,師資力量的提升是最硬的“軟實力”,但目前中職學校的電商教師面臨著課時量多、培訓機會少、企業實踐缺乏等問題。因此,把企業引進學校,就可以借力企業的專業人才,以帶教的方式讓老師跟學生一起實踐,學校老師可以通過企業落地的項目實操,更加了解市場的需求,讓自身能力得以提升,為專業教學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3.4結語
新零售是未來電商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對傳統電子商務的突破與顛覆,做好電商人才培養不僅是新零售發展的重要基礎,還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內在需求。在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提出了中職學校電商人才培養的方向和定位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對中職學校的電商專業發展有所幫助。
(作者單位:廣東省輕工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