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燕飛 胡瑩瑩
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年輕群體,大學生仍然缺乏許多走向社會的經驗與實踐能力,并且目前許多大學生在面臨畢業之際時往往會出現迷茫、焦慮、不知所措等現象,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為大學生埋頭讀書十幾年,缺乏關鍵的社會實踐能力,還沒有對自己的人生定位以及人生目標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因此,在校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課程,也是解決大學生面對就業困惑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針對新時代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展開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一些改進措施,以期望能夠改善我國高校針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
教育問題是關系到我國社會與國家長足發展以及創新能力的關鍵性問題,是新時代民生大計的重要關注問題,我國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目標,目的就是真真切切的為國家發展不斷提供一批批優秀的人才,而目前大學生職業規劃問題卻出現了差池,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于自己的前景感到迷茫與困惑,因此,我國高校教育必須對此引起高度重視,秉承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注的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這一理念,優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切實提高大學生發展目標的清晰度與就業質量、就業效率問題,落實好國家與廣大家庭關注的大學生就業問題。
我們探討的問題主題是“新時代”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那么,我們首先要認識到“新時代”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的職業生涯教育意義。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示內容,新時代意味著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成就高度,創造了五彩斑斕的美麗生活畫卷,我國的教育事業建設自然也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新發展時期,在這個新的發展時期內,我國的社會生活質量相比以往得到了全面提升,已經不斷接近全面現代化強國標準,因此,社會與國家發展對于人才的渴求程度不斷加大,高校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也越來越重要,因為信息化、智能化的現代社會生活發展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質高能力的管理人才與科研人才參與開發,并且在新的時代國際格局下,國際合作與國際戰略關系變得更加嚴謹與微妙,這均意味著國家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與關鍵性。因此,由新時代的國際發展格局以及我國穩定性現代化建設的背景來看,關系到國家發展與民生大計的高校學生職業規劃問題也必須實事求是,緊緊跟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進行變革,當前的職業生涯教育目的就是培養高能力人才,充分解決大學生就業質量與就業效率以優化我國的人力資源分配狀況,間接的實現國家經濟增長與文化知識的不斷優化。
上面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我國新時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背景,結合我國發展實際狀況著重剖析了“新時代”職業規劃教育中的“新”,從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新時代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發展刻不容緩,國際戰略與國內發展對于人才都有著極強的競爭性,因此大學生必須要對自身有一個足夠清晰的認識與定位,全面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這都需要高校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支持,然而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對于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重視程度不足,僅僅將其視為一項無關痛癢的非限定性課程,教育科學性不足,因此效率效果大打折扣,對于學生的發展影響微乎其微。
2.1 缺乏較強的職業生涯規劃重視程度
我們分析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其中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先來看高校對于這門課程的注重程度,很遺憾,通過我們調查數據所顯示,絕大多數的學校并沒有制定嚴謹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方案,這就顯露出高校缺乏較強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問題,學校不主動進行問題教育,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視為學生力所能及的選項,這就已經注定了大學生畢業季出現緊張焦慮情緒無法正確釋懷現象的出現,我們要知道,大學生自身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社會工作經驗,十幾年的求學經歷決定了學生的身影絕大多數時間都在校園,何談工作經驗的積累呢?十幾年的埋頭苦讀,當畢業季帶來的時候,發現自己的人生將要迎來新的抉擇與轉折,這時候許多人的思維是無法進行較快的適應性轉變的,確實需要提前進行相應的心理教育與職業規劃學習。然而,調查數據顯示大約有50.3%的大學生對于職業和發展存在模糊的認識,只有16.4%的學生規劃了四年以內的職業發展,校方確實應當引起高度重視了。
2.2 師資力量薄弱且結構不合理
由于高校普遍對于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重視程度不足,因此相應的專業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并且結構存在不合理性。通過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高校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育選用的教師都是各學院的輔導員,雖說一部分輔導員同志擁有多年的大學工作經驗,對于大學生的職業方向規劃以及學生個人分析有著自己一套的見解,但是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輔導員不具備職業規劃方向的專業能力,若是單憑個人經驗進行講解,很可能講述的內容并不適合新時代的大學生就業前景,另外,一些輔導員在準備職業規劃講義的時候,竟然沿用多年使用的講義,這種做法就很可能導致講授的職業規劃方法并不適合新時代下的社會就業狀況,是脫離實際,不符合科學標準的。除此之外,高校有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師資力量隊伍還存在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相關專業教學人員稀少,但是政治思想工作人員居多,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缺乏專業性較強的建議與方法,反倒是思想道德工作理論居多,這就導致了課程專業價值性縮水,有營養有意義的專業性知識的匱乏,不利于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2.3 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積極性低,專業指導“集中化”
大學生教育階段都有社會實踐這一硬性科目標準,但是這項初衷以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積累社會經驗的寶貴社會鍛煉機會還往往被大學生所排斥,因此,社會實踐與實習片面化,形式主義十分嚴重,專業指導模糊、集中化現象屢見不鮮,學生們廣泛缺乏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這與其對社會工作恐懼,缺乏自信的心理狀態有著很大的關系,但是越是畏首畏尾,越是不敢放開手腳,就越無法將自己的社會工作能力激發出來,不利于鍛煉自身在社會中的行動能力。
3.1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補充專業性的師資力量是改善新時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直接有力措施,在分析目前高校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現狀時,我們指出由于師資隊伍建設的不合理性,導致了學生得不到專業性的職業發展指導,社會實踐工作無人問津,真正落實到個人強化作業上的人鳳毛麟角,所以才導致了學生腹中空空,無法確立日后的職業方向與具體規劃路徑。通過教師隊伍的集中建設,使得各學院學生能夠及時的接受專業性的建議指導,分別在大一年級與大四年級能夠順利完成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以及創業教育的學習,提升大學生面對就業問題的自身自信心與綜合實力。
3.2 堅持精準就業指導服務
所謂精準就業指導指的是將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這一大模塊單獨分離出來進行專業化的培訓,除了科學準確的落實好職業規劃課程的設定與安排,還應當對待不同的就業行情與職業規劃對學生進行專門答疑,以便消除學生心中的疑慮與焦躁心理,當然,職業分類多種多樣,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文化修習場地不宜進行這種大規模類型的大學生培訓項目,而是應當采用同專門的教育企業合作的形式,通過與外包企業的合作完成對學生一系列精準的指導與學習。
綜上所述,在人生發展過程當中,職業生涯規劃占據重要位,尤其是針對大學生而言,畢業在即,人生將要實現轉變與抉擇,這都需要學生以冷靜平穩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帶給我們的現實問題,同時就業教育是關系到我國民生大計與國家發展的重要事項,那么,提升高校職業生業規劃教育刻不容緩,高校要要深入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發展教育事業的生動闡述,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貫穿大學生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全覆蓋,以便提升新時代中國大學生投身于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的能力與思想水平。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