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祥
高校招生是一項重要工作,是學生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轉折點,因而,采取何種制度,何種考試方式是工作重點。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高校招生制度經歷過多種變革,直到1977年恢復了高校統一招生考試制度,高招工作才逐漸穩定下來。雖然工作取得了一定進步,但是始終存在問題。如何克服問題,在重視學術考試標準下仍然兼顧權利標準,兼顧個性化和全面化,確保最終導向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這是本文重點探討問題。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高校招生考試制度經歷種種變化,不斷探索各種考試和推薦模式,直到1977年確定高校統一考試招生制度,我國考試制度才算最終穩定下來。盡管,我國經歷了種種探索,但仍然在統一招生考試中,出現問題。高校統一招生考試,主要問題在于權力過于集中,遏制了個性和自主權,應試教育壓力下,教師和考生出現唯分數論的想法,這就影響了學生全面發展。因此,高校招生要客觀面對問題,冷靜思考,提出改進對策。
從法律上講每個人都有資格上大學,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但是在可預見的很長時間里,我國高等教育資源有限,那么,誰來遴選?怎么遴選?這就成為高校招生的應然性標準。現階段,很多高中學校對學生應試成績比較看重,導致社會大眾都將分數看成“法寶”,只要有了高分,就什么都可以有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高校招生制度應當將學術標準和權力標準統一起來,將考試制度和推薦制度結合起來,對學生開展全方面考察,多元化評價,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學生自身主動性。因而,高校招生招什么類型的人,采取什么樣的招生方式就至關重要。
1.1兼顧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高校招生工作是為大學提供人才,大學是為社會為國家輸送人才,因此,從高校招生開始就應當招收服務于國家建設,服務于人才成長,兼顧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人才。大學最終培養人才是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民族復興奮斗的人,這就是為國家利益。同時,每個人都要有自身的理想抱負和人生追求,實現自己愿望,這就是個人利益。
1.2兼顧全面和個性
考生終有一天要走向社會,要面對事業,職業發展,因此,這就要求一個人有對知識的全面掌握,還有具有某一方面特長,要符合全面考慮和個性發展相協調的標準。大學招生可以是全方面的,也可以說具有特長的,不要求每一個考生都成為出類拔萃的尖子生,但是都應當具有個性,能動性,創新性,面對社會競爭,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1.3兼顧公平性和科學性
公平性是道義標準,倫理標準,在現代化建設中要突出程序公平,兼顧起點公平和結果公平。科學性就是效率標準,學術標準。高校招生考試制度的歌宏觀調控與中觀設計,都要講究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2.1安全第一
安全是高校招生考試的底線,也是實現招生考試公平公正的基礎。高校招生考試要做好安全第一,確保招生考試信息安全,不要發生試題泄漏情況,要做好招生考試組織規范,杜絕任何形式的舞弊,要確保考生交通和飲食安全衛生等安全,不發生任何意外事故,要確保招生考試考生全程參與等等。
2.2質量至上
高校招生考試主要在于選拔出所需人才,因而,人才選拔質量如何,才是評價高校招生考試的關鍵性因素。要做好高校招生工作,就是保證高校招生工作質量,嚴格把控招生考試事業永恒的控制線,強化在考試過程全程人員管理工作,注重工作細節,在整個流程中要做好全程監控,建立健全從命題到錄取的招生考試全員全程認真負責的工作機制。嚴格控制整個高校過程,從考生到監考教師,都必須符合考章流程,不發生任何意外,確保任何一項工作細節都安全第一。
堅持做好以上兩個原則,高校招生考試工作才能真正貫徹落實。只有嚴格控制高校招生工作符合以上工作要求,才能確保高校招生無論發生任何形式變革,無論是統一招生還是自主招生,考試什么內容,采取何種考試方式,如何組織考試,是一年一考,還是一年兩考,如何行之有效的堅持實行,如何合理監控,等等,這些都會迎刃而解。高校招生考試工作應該在考試與推薦之間,在統一于分散之間,實現平衡式調整。
2.3創新宣傳形式,多樣化展示院校
招生宣傳一般都是采用紙質媒介形式,比如畫冊,海報,折頁等,這些傳統媒介應用是考生常見方式,大眾也習慣用這樣的渠道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宣傳作用。然而,現代化發展下,高校應當創新宣傳形式,對現代資源合理利用,科學設計,借助現代科技素材和平臺,制作出符合現代審美,多樣化的宣傳資料,全方位展示院校風采,吸引廣大考生的注意。招生不要局限于單一的形式中,結合實用,直觀原則,能夠從廣大競爭院校中脫穎而出,并且能夠在原有基礎上表現現代化形式的宣傳媒介。比如可以將傳統中規中矩的折頁,畫冊,創新設計為帶有宣傳功能的筆記本,或者結合科技制作出二維碼的書簽,還可以制作出美觀大方的手提袋,將宣傳內容印刷在袋子上,還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設計制作出宣傳視頻,通過這些多樣化的宣傳方式吸引考生眼球,從而獲取關注,獲取信賴。
2.4拓展生源基地,加入職業規劃
生源基地是高校和中學之間建立的相對穩定的關系,雙方在生源建設過程中,設立共同的發展動力,謀求穩步合作共贏。高校在建設生源基地中,需要做很多方面工作,包括招生錄取,宣傳等不同方向,這就給高中提供很多便利,提前介入學生職業規劃,利用高校教師資源優勢,教學資源優勢,幫助學生更早看清看自己的職業方向,為學生提供實踐場所 提供實踐機會,幫助學生更早看清自己職業興趣,同時結合學生目前學業成績,實際掌握技能,雙向選擇高校志愿,從而建立雙方合作關系,信任關系。這種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可以提高高校選擇生源積極性,重視對人才培養,另外,生源地建設要重視質的發展,凸顯自身特色,利用生源基地扎實開展工作,實現良性循環。考試招生給高校招生帶來很多機遇,高校要結合日益復雜和競爭加劇的現狀,有條不紊地開展招生工作,尤其要加強實踐教育,科學規劃,為每位學生發展提供體會。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高校招生考試工作在目前狀態下是比較理想的選擇,現有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既可以體現知識考核,又重視能力考察,既可以凸顯智力測量,又重視非智力因素考察,既能做到對學生平時表現重視,又能體現分數。因此,招生工作重點在于執行,保證各項政策都落實到位,在實際招生工作中切實抓好兩大突破點,第一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納入統一高考范圍,第二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招生考試錄取參考。這也是一次重要性突破,在以后的考試招生之路中,要不斷探索,將綜合評價結果作為錄取考生的重要參考,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成為招生錄取重要依據,將高校招生工作操作性和可靠性確保安全,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目標,應試教育理念退出歷史舞臺,促進高校改革工作向前邁進,為真正高素質,高水平的考生提供機會。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招生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