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珊珊
【摘 要】目的:探究優質護理對腦外傷術后患者不良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以32例腦外傷患者為對象,研究時間為2018年8月-2019年8月,分為常規組與干預組,每組各16例,給予常規組常規護理,給予干預組優質護理,對比心理狀態與生活質量。結果:干預組護理后HAMA評分、HAMD評分均優于常規組,形成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常規組,形成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腦外傷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有效消除不良情緒,改善生活質量,護理效果顯著,可在臨床推廣及使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腦外傷;不良情緒;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9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1
前言
腦外傷為神經外科疾病,發病率高,因頭部猛烈撞擊造成腦組織損傷,伴隨多種臨床癥狀,如注意渙散、昏迷與癡呆等,且存在喪失記憶、運動障礙等并發癥。腦外傷致病因素較多,如交通事故、跌墜傷等,死亡率較高[1]。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發展迅猛,腦外傷治愈率逐漸提高,但患者術后伴隨焦躁、恐懼等負性情緒,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影響,需實施科學護理干預。本文將以32例患者為對象,探究優質護理對腦外傷術后患者不良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32例腦外傷患者為對象,研究時間為2018年8月-2019年8月,分為常規組與干預組,每組各16例。常規組,男女患者分別為8例與8例;年齡為29~59歲(42.56±3.67);交通傷、墜落傷與砸傷分別為9例、6例與1例。干預組,男女患者分別為10例與6例;年齡為30~57歲(42.86±3.45);交通傷、墜落傷與砸傷分別為10例、5例與1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資料對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組
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行口頭健康教育、體征觀察等常規護理。
1.2.2 干預組
干預組采用優質護理:
心理干預:結合患者一般資料、疾病發展實施心理疏導,對患者所提出疑慮耐心傾聽,并積極給予解答,進而緩解恐懼、不安等不良情緒,講述治療成功的案例,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認知護理:通過PPT、視頻等方式向患者講述疾病有關知識,其中包括治療情況,強調治療重要性與安全性。行為干預:詢問患者喜歡的音樂與電影,在病房播放,營造一個良好的、藝術的治療氛圍,放松身心。情感干預: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交流,指導其家屬增加對患者的關心,使患者感受到來自親人與陌生人的關愛。飲食干預:指導患者的飲食,以富含維生素、高熱量等清淡食物為主,對于水腫患者應當控制水攝入量。術后恢復護理: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按摩,在術后,幫助患者進行肢體活動,每隔2h進行一次翻身,待患者并親好轉,指導患者下床活動,且運動量根據病情適當調整,促進患者肢體活動功能恢復。對于有意識的患者,與其進行交談,從簡單發音開始,加強訓練,促進語言功能的恢復。體征護理:腦外傷患者在發病時伴隨水腫、出血、腦細胞組織壞死等表現,需加強生命體征的關注,若存在血壓低、脈搏低現象,需注意是否發生內臟損傷,及時檢查排除;若患者意識不清、昏迷,需保持呼吸道通暢,對其腦病跡象進行監測,如光線反射、瞳孔針尖樣縮小等,需警惕是否發生腦病。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心理狀態、生活質量,進行分析。
心理狀態:使用HAMA量表、HAMD量表分別在術前、術后進行評估。
生活質量:使用SF-36量表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方法
涉及數據采用SPSS21.0分析,計數資料用檢驗,表示方法為%;計量資料用T檢驗,表示方法為,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性水平均為:P<0.05。
2 結果
2.1 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組護理后HAMA評分、HAMD評分均優于常規組,形成統計學意義(P<0.05)。
2.2 生活質量比較
研究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常規組,形成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腦外傷屬于危急病癥,其病情變化較快,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多數患者在治療后出現功能障礙,如認知功能、語言功能等,但大腦功能是可塑的,通過實施護理干預可促進患者功能恢復[2]。優質護理是一種科學的護理干預,分別從患者的心理、飲食、功能恢復等實施針對性護理,其中心理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的負面心理,由于腦外傷屬于身心摧殘疾病,其突發疾病容易造成患者焦躁、抑郁等負面心理,而不良情緒影響疾病的治療,由此可見,實施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消除負面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進行治療,有助于腦外傷術后的功能恢復。另一方面,患者在術后身體較為虛弱,需加強飲食指導,保持營養均衡,促進身體恢復。除此之外,合理的肢體活動與康復訓練,對患者的術后功能恢復具有重要意義[3]。
本次的研究中,對16例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對16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結果可見,干預組護理后HAMA評分、HAMD評分均優于常規組,形成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常規組,形成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腦外傷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有效消除不良情緒,改善生活質量,護理效果顯著,可在臨床推廣及使用。
參考文獻:
劉霞.優質護理對顱腦外傷患者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7):164-166.
吳長香.針對性護理對腦外傷術后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7,30(16):168-169.
林清蘭.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對普外科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