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道寬 賈素青 馮倩倩
【摘 要】目的:對四肢骨折患者內固定術后延遲愈合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探討處理策略。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01月~2019年01月期間收治的行內固定術治療的四肢骨折患者104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患者的愈合情況進行分組,其中79例患者正常愈合作為對照組,25例患者延遲愈合作為觀察組,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探討患者行內固定術后延遲愈合的原因。結果: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發現,觀察組患者粉碎性骨折、術后感染、過早負重及切開復位內固定效果差等均是導致患者延遲愈合的主要因素,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四肢骨折行內固定術治療的患者導致患者術后延遲愈合的因素較多,因此,加強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及時給與相應的預防策略,是有效的促進患者術后恢復的關鍵。
【關鍵詞】四肢骨折;內固定術;延遲愈合;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6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1
四肢骨折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骨結構的連續性部分或者完全斷裂引起的。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交通事業的發達,交通事故的發生率也逐年增長,導致四肢骨折患者在臨床上的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若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則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影響患者的生活[1]。目前,臨床上對于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療原則主要為復位、固定以及功能訓練等,盡可能的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臨床常規的治療方法為內固定術治療。但大量臨床數據顯示,四肢骨折患者行內固定術治療后,延遲愈合的發生率較高[2]。本文通過對我院2018年01月~2019年01月期間收治的行內固定術治療的四肢骨折患者104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探究導致患者延遲愈合的原因,并分析對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樣本選取我院2018年01月~2019年01月期間收治的行內固定術治療的四肢骨折患者104例,所有患者經過臨床診斷確診,且均對手術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本次研究排除耐受力較差,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排除免疫系統、呼吸系統障礙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礙及心肝腎功能障礙者。根據患者的愈合情況進行分組,其中79例患者正常愈合作為對照組,25例患者延遲愈合作為觀察組。觀察組中男女分別為15例,10例;年齡為14~52歲,平均為(36.85±5.19)歲;其中9例患者為交通事故傷,7例患者為高空墜跌傷,9例患者為重物撞擊傷;12例患者為鋼板固定,8例患者為髓內釘固定,5例患者為螺絲釘固定。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49例,30例,年齡為14~55歲,平均為(37.02±4.93)歲;其中25例患者為交通事故傷,21例患者為高空墜跌傷,23例患者為重物撞擊傷;39例患者為鋼板固定,25例患者為髓內釘固定,15例患者為螺絲釘固定。采用SPSS23.0軟件對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年齡構成等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均無明顯差異(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之后均進行常規的X線片或者CT檢查,明確記錄患者的骨折類型以及相關指標,同時記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情況等,對兩組患者的骨折情況,感染、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治療情況進行記錄分析,綜合評估導致患者延遲愈合的原因。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判
對比兩組患者的骨折類型,術后感染情況,過早負重及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治療情況等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將計數資料(以%表示)和計量資料(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全部錄入到SPSS23.0軟件包中進行統計分析,分別采用檢驗和t檢驗,P<0.05時則表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延遲愈合因素分析
3 討論
骨延遲愈合主要是指四肢骨折患者經過內固定治療半年后,患者的骨折端出現壓痛、疼痛、關節活動異常以及叩擊痛等癥狀,經過X線片檢查發現斷端硬化,骨性骨痂減少以及骨質萎縮等情況,且患者的斷端間隙變大的情況[3,4]。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104例行內固定術治療的四肢骨折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導致患者發生骨延遲愈合情況的原因。本次研究結果發現,患者為粉碎性骨折,術后感染,術后過早負重以及內固定治療效果較差等均是導致患者出現延遲愈合的危險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當患者為粉碎性骨折時,患者的局部血運受到影響較大,若大骨頭處理不及時或者處理不當,則會導致患者的骨折端連接受到影響,導致其出現局部骨缺損情況;當患者術后發生感染后,極易導致患者的血管受到堵塞,進而導致骨折斷端壞死幾率升高,最終影響血運,導致骨折愈合延遲等;另外就是患者內固定效果不穩定也會導致患者術后恢復受到影響,進而導致延遲愈合情況[5]。
介于上述情況,為了有效的避免患者延遲愈合情況的發生,臨床治療是需結合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科學的治療及術后康復策略;對于粉碎性骨折患者,給予患者針對療法及三聯療法,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加強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制定合理的運動訓練,叮囑患者不要過早開始負重,密切觀察患者術后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以有效的促進患者術后的康復。
參考文獻
邵斌峰,林佩達. 四肢骨折內固定術后切口感染的有關因素分析[J]. 浙江醫學.2019,41(3):278-279.
郭慶山,周思儒. 更新圍手術期康復理念加速四肢骨折內固定術后功能恢復[J]. 創傷外科雜志.2019,21(5):321-325.
黃漢道. 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四肢骨折患者的安全性分析[J]. 中國當代醫藥.2018,25(19):98-100.
侯洪濤. 經皮微創內固定術對四肢骨折病人的治療效果研究[J]. 黑龍江科學.2019,10(10):46-47.
李景輝. 經皮穿針內固定術聯合中藥治療四肢骨折的臨床效果研究[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8,18(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