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艷,王 超,陳衍愷,尹 月
(長春光華學院,長春 130033)
近年來,得益于我國制造業和電子商務的大力發展,關于以專業認證為導向的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設置的探討越來越熱烈。物聯網工程專業具有基礎深厚、理論性強、實踐性強、創新性強、應用推廣性強等特點。由于以專業認證為導向的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建設起步較晚、學科發展根基薄弱、對外部環境快速變化的低敏感性及內部決策層結構不合理性等因素,導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專業認證為導向的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的科研能力培養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甚至部分學科被忽視。針對這些困難,指導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具有具體指導價值的目標設定,用精確的語言把每個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的知識范圍和工作職責界定清楚,以此作為教師教學工作的目標。
物聯網是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物聯網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出具有如下特征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包括技術意識、工程思維、創新設計、圖樣表達和物化能力這五個方面,具有較高的教育研究和實踐價值。物聯網工程專業的人才要能夠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能夠從事智能行業的系統集成與物聯網協議開發工作。
2.2.1 職業素質課程設置
依據學生就業和職業生涯的發展需求,職業素質課程設置應保持高標準。物聯網工程專業基礎課程包括大學英語、技能英語、體育、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概、形式與政策、軍事理論、心理健康、就業指導、學業發展與職業生涯規劃,等等。在設置基礎課程時,要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物聯網工程涉及的學科類目跨度廣且數量多,對于教師的專業性和學生的要求都非常高,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這類課程的教學,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也無法衡量學生在這門課程中的表現。
2.2.2 崗位能力課程和專業知識課程設置
對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制訂統一標準不僅有利于學校進行管理,更有利于進行教材的編寫和課程體系的設置。在開始時,引入計算機等軟硬件設備及系統,利用計算機網絡輔助進行管理工作,還可以運用預算的動態管理系統來進行物聯網工程管理,使物聯網工程管理的信息具有即時性。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包括物聯網技術概論、RF1D射頻技術及應用、單片機C語言應用技術、低功耗單片機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天線安裝與調試、無線傳感器網絡、物聯網工程技術實訓、物聯網項目綜合實務、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電氣安全及電工實訓、AutoCAD實訓、PCB設計實訓,等等。
2.2.3 個性拓展課程設置
依據學生的職業興趣和個性化需求,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這五個學科群有效融合起來,為學生職業發展領域的拓展奠定基礎。學生除了能夠通過選修個性拓展課程獲得學分外,還能夠了解物聯網工程的基本結構和設計方法。個性拓展課程主要包括電路圖形制作員(PROTEL)課程、無線電裝接工課程、調試工課程、維修電工課程,等等。
要注重對物聯網工程專業學生信息素養、邏輯性和計算思維的培養,使其具有獨立獲取知識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掌握與學科相關的基本理論,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實踐技能。同時,要從工作崗位的實際情況出發來優化物聯網工程專業的課程結構,掌握計算機技術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熟悉國家信息產業政策和國內外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掌握文獻檢索的基本方法。此外,要注重在基本射頻識別技術、計算機網絡和物聯網安全技術、無線通信技術等方面的實踐利用。
在學校教育出現之前是通過學徒制的工作方式來實現技能的傳承,在這種模式下,學徒不僅可以在真實的場景中觀察師傅的操作,還可以通過師傅的言行來不斷完善自身,這種繼承下來的嚴謹態度是現代學校教育中最需要的。在以專業認證為導向的基礎上構建物聯網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包括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從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入手,對傳統學徒制進行改造,現代學徒制正式誕生。
工程教育專業強調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轉化能力,強調學以致用,要大膽進行教材革新,并將技能考證教育融入其中。技能考證教育內容的廣泛性比課程設置方式的專業性更加復雜,這與理論教學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很多有益成分有關,比如社會心理學、經濟管理學以及其他自然學科等,使技能考證教育內容的廣泛性比課程設置方式的專業性更具發展優勢,有助于促進課堂理論教學方式的改革。目前,最緊迫的任務是調整現行的教學計劃。在課程培養目標上,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專業素質。在物聯網工程專業的課程內容結構設置上,要合理安排文化基礎課和職業技能培訓課程的比例,以能力的形成為導向,可根據不同專業的需要適當增加職業技能培訓的課時,加強實踐教學,并制訂相應的考核認證辦法。在以專業認證為導向構建物聯網工程教學制度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教學內容的層次性、連續性。以學習產出為導向是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物聯網工程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物聯網工程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可通過與同伴互動、自主學習與反思來獲得專業提升。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應適當縮短理論部分的講解時間,增加實踐課時,讓學生在課堂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多多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