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森森 張林琳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而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即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1]。伴隨著我國高校教育不斷改革創新,“滿堂灌”式傳統的教育觀念及教育方法逐步被替代,課堂借助先新進地技術手段,如雨課堂、學習通等更多地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改革,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主宰自己的課堂;對從小就可接觸電子設備的學生而言,網絡的便利讓他們在學習上失去了更多地主動性、興趣和樂趣,甚至更可怕地是導致了一部分護理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缺乏責任感、使命感,醫患糾紛逐級上演。如何使護理學專業學生熱愛自己的專業,同時把課程思政融入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從思想上改變學生的價值觀迫在眉睫。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一直是我國教育的核心,也是高等院校教學改革在課程建設中的一項重要環節,尊重課程建設規律,強化課程管理。把“課程思政”全面滲透到基礎護理學教學全過程,包括在理論課、實訓課及第三學期臨床實習上,最終讓“課程思政”與基礎護理學教學有機結合,形成協同效應,從認識和實踐上,確保課程教學改革取得成效,讓課堂成為鑄魂育人的生動課堂,讓課程逐步成為有“溫度”,有情感的課堂,讓學生的價值觀念在學習中逐步培養。打破原先思政教育和專業課教育“兩張皮”的模式,讓課堂主渠道功能實現最大化。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護理行業不同于其他任何行業,護理學專業也不同于其他任何專業?;A護理學學科本質蘊含著社會責任、人文精神等要素,在“課程思政”視野下將思政教育融入《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可幫助護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培養既有護理知識和技術,又有良好職業素養的德才兼備的護生,顯得尤為必要。調查發現,護生們普遍認可思政教育融入基礎護理學教學中,對思政教育內容的專業課堂融入充滿興趣,這也符合護理學學生的特點,興趣廣泛,但學生價值觀判斷容易受外部影響。因此,課程思政引領下的基護教學,應將對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搭建并維護好知識傳授、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于一體的基礎護理學課堂教育教學主旋律。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切入點,找準結合點,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教學有機結合,使基礎護理學教學與思想教育協同并進,真正實現教師傳道、授業、解惑。
結合現階段護理專業崗位需求以及基礎護理學課程內容和課程特點,將護理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和價值信仰等納入“課程思政”范疇,初步制訂了“課程思政”視野下基礎護理學教學實施方案。
在思政實施過程中,專業課教師起到了主導作用,只有通過教師這一媒介才能對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有強烈的思想認同,才能轉化為動力傳遞給學生,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理念,強化思政認同,提高育人能力,以良好的職業素養去影響、感染學生,做到自覺、有效育人。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觀念出發,重新整合教材內容,突出本課程教學的育人導向,注重專業知識、技能與之相結合,注重“術”與道”相結合,將家國情懷、個人品格和科學觀教育融入課程教學中,確立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的思政目標是培養護理專業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情感,具有以人為本、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能科學運用護理程序方法,為患者制定適合起身心健康發展的提整體護理,并能敢于運用評判性思維方法來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
1.課上
在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影潛移默化與知識點相融合,即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找準切入點。如在緒論部分講解時,可列舉獲得“南丁格爾”獎的護理前輩,以前輩為榜樣,在融入自身職業價值觀教育同時使學生樹立強烈的愛國情懷,規范自身行為,告知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應時刻謹記榜樣精神,牢記使命。在無菌技術教學中,可結合第三學期在手術室實習同學分享實習經驗,滲透學生應具有高度的慎獨精神、嚴謹的工作態度,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原則執行,對患者負責,應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對自己負責。在出入院護理章節教學中,可通過角色扮演,交給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注重心理護理,給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緩解患者的焦慮感、孤獨感、自卑感等負性心理,想病人所想,盡可能為患者提供貼心的服務,給患者帶來家的溫暖以培養學生關心、關愛患者的品質。在排泄章節講解時,教師可通過與學生分享臨床實際案例,培養學生學習不怕臟不怕累的精神,讓學生知道平時我們的微小付出,可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病概率,減輕患者病痛,以培養其職業認同感與幸福感。給藥章節,教師可穿插臨床案例,尤其是兒科,因其特殊性,兒科是醫患關系較為緊張的科室之一,小兒用藥劑量較少,作為一名兒科醫護人員,我們更應嚴格遵循“三查七對”原則,認真核對,如未認真核對將會發生不可預計地臨床事故,因此,應培養學生嚴謹、細致、認真負責地工作態度。面對未來的臨床工作,學習護理學專業理論是重要的基礎知識,同時護理技術能力培養亦是至關重要。因次,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標準化病人臨床見習和案例教學為主線,加強學生職業素質能力培養。在靜脈輸液、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實訓課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分小組進行練習和學習,教師可根據醫院考核制度制定考核標準,嚴格要求學生執行操作,告知其具有嚴謹細致的責任心,遵守查對制度,培養慎獨精神,并側面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同時扮演患者角色,讓學生能在未來進入臨床時才能夠站在患者角度,體會患者的疼痛,注重患者心理護理,主動學習轉移患者注意力的方法,為減輕患者不適感積極工作。在“健康與疾病”章節,教師可選擇“健康中國行動宣傳片”這一大健康主題相契合的環節,通過分享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健康威脅與學生共同探討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守護人民群眾的健康,并以文字形式分享他們對健康內涵的理解以及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健康中國夢。
2.課外
通過學校學習通平臺推送融入思政素材的章節學習資料,完成課前預習;課后利用第三學期的見習機會,要求學生了解病人情況,及時發現護理問題,形成完整見習報告,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人際溝通能力、隨機應變處理問題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另外,課程組充分利用智能教學助手,要求學生近期專業課學習的思想動態以及對專業的認識以文字的形式上傳至學習通,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總結學習收獲和經驗、強化專業情感。
知識來源于生活,越是生活中鮮活的現實問題,越容易引起學生關注和共鳴。課前布置預習作業,將學生角色設為責任護士,提出主觀開放性問題,如遇到病情危重卻無錢就醫的患者時怎么辦?引發價值觀方面的討論,因勢利導,使學生將學習目的與自身責任擔當結合起來。通過各種典型病例,使學生明白每一位遭受病魔侵襲的病患都需要被耐心、細心、精心對待。在教學中通過這樣潤物無聲的方式融入職業道德和敬畏生命、感恩回報等價值觀方面教育,培養學生職業使命感和責任感,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
為更好地評價“課程思政”視野下《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效果。在教師層面上,我們可從單一的專業內容和授課技巧維度評價外,延伸到師德教育、言傳身教等多維度,包括課程思政案例集;在學生層面上,我們可以借助課后小感想書寫、階段性學習心得體會、調查問卷、教學過程觀察及師生交流記錄等。
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育教學是教育的大勢所趨,而《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學的專業學習的基礎課程,也是護理學生走向臨床工作崗位必修課程,在“課程思政”視野下進行基礎護理學理論、技能操作、職業態度有機結合,可在一定程度上使護生充分認識到提高個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對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讓學生認識到自身肩上的使命和社會責任,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起到正向作用。同時可提高社會對學生的和對教師的滿意度,使學生將家國情懷,職業情懷更好地融入個人發展,讓自己成為一個為社會、為地方發展有用的人,一個有溫暖的護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