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勇
[摘 要] 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監督管理對提高國有企業的運作效率發揮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針對國有企業政治監督當中已經形成了自身的管理體系,但是在實際的操作和管理當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因此有效的管理措施非常關鍵。文章從國有企業強化政治監督必要性出發,指出國有企業強化政治監督是黨的監管的必然要求,強化政治監督是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和提高國有企業生產效率的關鍵。概述國有企業強化政治監督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問題主要包括:政治監督重視不夠、監督機制不合理、監督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整改。探討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加強政治監督的重視力度、完善監督管理機制、保障監督問題的高效整改和落實,有效深化相關課題的看法。
[關鍵詞] 國有企業;政治監督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有企業獲得了快速發展,當前國有企業占據重要的經濟部門。國有企業為經濟的全面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增強黨自我凈化能力,根本靠強化黨的自我監督和群眾監督。”這一重要論斷,為新時代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管理的重要骨干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須強化自我監督,在優化企業治理體系和提升企業治理能力方面探索一條新路[1]。但是最近幾年,國有企業在實際的發展當中,企業浪費、監督措施缺乏、腐敗問題突出等等。因此有效的政治監督措施非常必要,對保障國有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非常關鍵。文章從國有企業強化政治監督必要性出發,概述國有企業強化政治監督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探討針對性的管理措施,有效深化相關課題的看法。
一、國有企業強化政治監督必要性
(一)國有企業強化政治監督是黨的監管的必然要求
國有企業強化政治監督是黨的監管的必然要求。國有企業的政治監督管理是我黨強化國有企業監管的重要舉措,黨中央高度重視。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強調,要突出重點、精準有力,緊盯重大工程、重點領域、關鍵崗位,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和行業的監督。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2]。找準職責定位、有效履行監督責任,監督國有企業黨組(黨委)主體責任履行到位,是推動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國有企業強化政治監督是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國有企業強化政治監督是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當前,國家經濟和文化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價值觀受到的巨大的沖擊。西方一些不良思想深刻影響了很多人,出現了一系列國有企業領導的腐敗現象,部分國有企業出現塌方式腐敗。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為保障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的發展,強化政治監督非常的必要,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強有力的政治監督措施,才能保障國有企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3]。
(三)國有企業強化政治監督是提高國有企業生產效率的關鍵
在國有企業管理當中,通過建立良性的監督體系,對國有企業內部的組織架構和生產流程進行監督管理,面對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保障國有企業各級機構高效的運行,保障國有企業生產高效完成。
二、國有企業強化政治監督實踐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治監督重視不夠
當前在我國部分國有企業的政治監督過程當中,監督重視力度不夠,部分國有企業領導在政治監督上走過場,認為政治監督是國家的事情,與自身管理職責無關。在實際的落實當中,部門監督措施落實不夠。另外部門領導在國有企業的管理當中,將工作的重點放在業務的拓展和效益的提升上,對政治監督措施重視不夠。有的對履行主體責任認識不深、定位不清、職責不明,對一些制度執行不到位;有的關鍵環節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三重一大”決策制度落實不力;有的重經營、輕黨建,黨組織建設存在薄弱環節,黨建工作抓而不實,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弱化[4]。
(二)監督機制不合理
在當前國有企業的監督過程當中,很多企業在內部監督上形成了自身的管理體系,但是在實際的管理當中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部分企業在政治監督方式和方法上問題突出,落實不到位的現象也較為明顯。當前國有企業人員的違紀違規行為,主要集中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選人用人機制、公開招投標、黨委議事程序等方面。有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監督權、執行權、決策權彼此制約程度不高,內控制度不完善,存在監督程序走過場現象[5];有的企業對一些制度干脆不執行,或在執行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違規決策現象依然存在;有的紀律規矩意識不強,不按制度辦事,該請示的不請示,該報告的不報告,不愿主動接受監督,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6]。
(三)監督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整改
監督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整改是當前國有企業政治監督當中較為常見的問題。在國有企業的政治監督當中,經常會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我國的國有企業監督具有自身的管理體系和流程,在一系列的監督活動當中或多或少發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但是面對問題,這些企業都是通過開大會的形式來完成,至于問題怎樣解決、誰來解決、何時解決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責任人和規定,這樣就導致相關問題不能有效解決,沒有充分發揮政治監督的最終作用。另外在國有企業政治監督當中,監督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落實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相關培訓和教育機制不到位[7]。目前不少國有企業在實際的政治監督和教育過程當中,具有自身的培訓體系,當時在實際的培訓當中,相關培訓思想只是在培訓的會議和培訓考核當中所使用到,但是在真正的工作當中,并沒有落實培訓的內容,因此政治培訓就成了一個走過場的形式。沒有發揮培訓的最終效果,因此相關監督中出現的問題,并沒有轉化成經驗教訓。
三、加強國有企業強化政治監督的對策
(一)加強政治監督的重視力度
加強政治監督的重視力度。當前部分國有企業領導在政治監督上走過場,認為政治監督是國家的事情,與自身管理職責無關。因此面對這些問題,在實際的管理當中必須改變這一錯誤的做法。充分認識到政治監督對保障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改變只重視經濟效益,忽視政治監督的傳統做法。在實際的管理當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旗幟鮮明講政治放在首位,結合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找差距抓落實,強化政治監督能力,加強政治生態研判,嚴把黨風廉政意見回復關,緊盯黨的領導是否堅強、“兩個維護”是否堅決、履行主體責任是否到位、決策制度是否執行和班子成員思想作風等突出問題,督促國有企業黨組(黨委)履行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實處[8]。緊盯重要節點,聚焦“關鍵少數”,從嚴查處違規發放津補貼、收禮送禮、公款吃喝等頂風違紀行為;緊盯重要環節,嚴肅查處國企產權、工程招投標、選人用人、“三重一大”違規決策或者搞權力尋租、利益輸送、關聯交易等腐敗問題;緊盯重點事項,嚴肅查處對中央決策部署貫徹不堅決、執行不嚴格、落實不到位,以及企業干部職工反映強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持續強化“不敢腐”的震懾[9]。
(二)完善監督管理機制
在國有企業政治監督的過程當中,監督機制的完善非常重要,它是國有企業政治監督的前提和基礎,只有良好的機制支持,才能保障監督的有效落實。當前很多企業在內部監督上形成了自身的管理體系,但是在實際的管理當中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政治監督方式和方法上問題突出,落實不到位的現象也較為明顯,因此必須有效完善相關政治監督機制。在企業政治監督過程當中,有效落實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針對法律法規的各種問題要及時地保障與落實。認真落實黨建章程、黨委議事前置程序等要求,確立黨組織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進一步明確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的職責邊界和權限劃分,有效保證公司治理主體各負其責、有效運轉。在實際監督過程當中做實做細日常監督,督促國有企業黨組(黨委)細化完善主體責任、“一崗雙責”和監督責任三項責任清單,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落實落細,完善巡察發現問題的整改銷號機制,并將巡察結果運用到企業績效考核和業務管理中。強化問題導向和靶向思維,緊盯涉及黨的建設、作風建設以及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點環節、重要崗位、重大事項等問題,整合紀檢監察、審計、財務、監事會等部門的監督力量,采取交叉檢查、專項檢查、定期督查等方式,全方位形成監督合力[10]。
(三)保障監督問題的高效整改和落實
在國有企業政治監督當中,最終就是要發現問題,并充分解決問題,這樣才能發揮國有企業政治監督的最終作用。在國有企業政治監督當中,面對監督問題,必須形成一個高效的管理體系。針對信訪件數量大、紀檢監察組人員不足的現狀,綜合運用本組核查、“借力”核查、轉辦核查等方式開展問題線索核查,做到“統一登記、統一研判、統一籌劃”。在實際的管理當中,堅持上級交辦優先、巡察移送優先、實名舉報優先的原則,分清輕重緩急,采取合并處置,提高信訪線索辦理效率,注意甄別誣告陷害,澄清不實舉報,實現及時、精準、有效監督,避免工作重復和影響企業正常經營[11]。國有企業黨組織要堅決落實中央巡視工作方針和堅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視要求,在全面總結歸納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展巡視工作實踐創新成果和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根據黨的十九大以來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制定出臺巡視工作規劃等制度,對巡視工作相關主體的責任任務、工作方式、工作權限和紀律要求等作出細化規定,為不斷深化巡視監督提供基本遵循和制度保障。
另外在國有企業監督過程當中,要保障相關培訓機制的有效落實。因為監督的最終落實者還是人,只有人的思想覺悟提高,其監督措施才能有效的落實。目前不少國有企業在實際的政治監督和教育過程當中,具有自身的培訓體系,當時在實際的培訓當中,相關培訓思想只是在培訓的會議和培訓考核當中所使用到,但是在真正的工作當中,并沒有落實培訓的內容,相關監督中出現的問題,并沒有轉化成經驗教訓。因此面對這一常見問題,國有企業在政治培訓當中,要形成完善的培訓方式和流程,首先要保障所有培訓人員都參與相關培訓,對于那些無故缺席培訓的人員要提出批評和通報,嚴重的情況要進行處理。其次要建立培訓考核機制。在培訓過后要針對培訓的效果進行考核,針對培訓的重點內容和知識進行書面和抽查考核,對每一個考核的結果進行分級管理,將考核的結果與工資和福利掛鉤,這樣才能保障培訓的相關知識要點得到充分的落實,保障政治腐敗和相關教訓得到及時吸收,使廣大國有企業工作人員引以為戒[12]。
四、結語
國有企業強化政治監督是黨的監管的必然要求。國有企業的政治監督管理是我黨強化國有企業監管的重要舉措,黨中央高度重視。在國有企業管理當中,通過建立良性的監督體系,對國有企業內部的組織架構和生產流程進行監督管理,面對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保障國有企業各級機構高效的運行,保障國有企業生產高效完成。當前國有企業在政治監督當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部門領導在國有企業的管理當中,將工作的重點放在業務的拓展和效益的提升上,對政治監督措施重視不夠。在國有企業的政治監督當中,在一系列的監督活動當中或多或少發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面對問題,這些企業都是通過開大會的形式來完成,至于問題怎樣解決不能有效的解決,沒有充分發揮政治監督的最終作用。因此面對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充分認識到政治監督對保障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改變只重視經濟效益,忽視政治監督的傳統做法。有效完善相關政治監督機制。在企業政治監督過程當中,有效落實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針對法律法規的各種問題要及時保障與落實。
參考文獻:
[1]董鳳林.國有企業巡視巡察工作研究與探索[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9(04):85-88.
[2]張弘.國企高管職務犯罪的成因及預防路徑[J].交通企業管理,2020,35(04):13-15.
[3]臧千元.做好國有企業巡視工作需要把握的“四個關系”[J].中外企業文化,2020(06):32-33.
[4]楊子慧.國有企業監督效能提升探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9(S2):150.
[5]房煦.國有企業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中的問題及對策[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9,32(03):24-25,28.
[6]謝柯.扮演好“六種角色” 推動十九大精神在企業落地生根[J].中國煤炭工業,2018(05):40-41.
[7]李洋.強化監督合力 著力營造國有企業良好政治生態環境[J].新西部,2018(06):44,51.
[8]曾慶銳.如何加強和創新國企黨建工作[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14):163.
[9]李慶奎.切實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核心作用[N].學習時報,2017-04-19(004).
[10]莊琳.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促進國企長遠發展[J].黨史博采(理論),2017(03):38-39.
[11]方雷.對國企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以中國石化監察局北京分局為例[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7,30(02):84-85.
[12]陳青.適應深化改革新形勢 把握國企黨建新機遇[J].中國有色金屬,2017(0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