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雅丹
摘 要:高職院校聲樂專業課程,作為音樂學科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不僅涵蓋一系列聲樂理論、音樂演唱技巧,也包含豐富的思想內涵、藝術審美觀念,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文章圍繞高職聲樂專業課程教學,對聲樂理論、音樂作品中蘊含的價值觀念展開深入剖析,挖掘具有實踐引導作用的思想政治內容,加強學生音樂審美、思想道德修養的培育和塑造,以實現專業學科課程立德樹人、“三全育人”的教學發展目標。
關鍵詞:高職院校;聲樂專業教學;學生價值觀;培育
黨的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來,高職院校針對不同學科專業課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基礎理論教學,對學生展開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養,深化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踐行。在這一要求下,高職院校聲樂專業的課程教學應增加更多音樂作品欣賞、音樂內涵表達的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發現自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培養具有綜合文化素養的藝術人才。
一、高職院校聲樂課堂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道德、個人品德的行為規范,對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基本道德觀念的形成具有指導意義,宣傳、培育、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顯著增強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民族使命感。所以在高職院校聲樂課程教學中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重要意義:
一是加強正確思想觀念對學生的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公民價值準則,覆蓋社會生活、道德意識等方面的內容,是對全體公民思想認知、日常行為進行評價的重要標準。將一系列具有明確價值指向的音樂內容引入高職聲樂教學,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理念、價值觀念。
二是深化學生對音樂作品思想內涵、情感色彩的理解。高職聲樂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包含一系列樂理知識、經典音樂作品,這些音樂基礎知識、歌曲演唱知識的傳授,相較于單純思想政治理念來講,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如《我的中國心》《歌唱祖國》等歌曲教學,教師通過對歌曲歌詞的深入分析、價值理念的講解,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團結精神,使學生對歌曲表達的思想內涵、情感傾向有更加清晰的認識與理解。
三是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民族使命感。隨著全球經濟與文化的融合發展,以及互聯網信息技術迭代更新,不同思想道德理念、價值觀之間的碰撞日益激烈,因此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更加重要。高職院校聲樂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指導學生形成堅定政治信仰、高尚道德情操,培養學生的家國意識、誠信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進落實。
二、高職聲樂專業學生價值觀培育現狀
(一)聲樂專業課程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作為一種音樂表演教育,秉持著傳統理論知識講授的教學觀念,更加注重對聲樂理論、學生演唱發聲技巧的教學,包括演唱咬字、呼吸運氣、腔體共鳴等,而忽視對學生政治理念、思想價值觀念的引導教育。面對繁重的聲樂課程教學任務,多數教師以應試教育為主,缺乏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制定,只是在音樂課程教學中,涉及某一思想觀念時順帶提及。部分音樂教師缺乏思想政治意識,使得聲樂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深入程度不夠,因此聲樂專業課程存在教學理念、教學經驗的缺陷。
(二)聲樂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方式流于形式
在高職院校課程改革深入推進背景下,聲樂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式陳舊滯后的問題。在不同聲樂專業課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教材理論內容、案例實踐講解,缺少課外有關思想價值觀念的聲樂內容的引入,對于聲樂專業內容的教學照本宣科,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對于聲樂課程教學方式的選擇與設置,當下多數高職仍以“灌輸講授”為主,雖然也開始使用多媒體軟件、PPT課件等,對相應政治教學內容進行展示,但缺乏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網絡在線教育,而且教師對某一音樂作品思想內涵、價值觀念的教學,僅停留在字面意義的解釋,沒有對其深入挖掘和領會,所以整個聲樂思想價值觀念的教學流于形式,不能帶動學生政治認知、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高職院校聲樂專業教學中學生價值觀的培育策略研究
(一)構建以核心價值觀培養為主的聲樂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聲樂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組織與實施,要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學生自身學習狀況,構建核心價值觀培養的人才教育目標,對每單元或每章節教學中的聲樂理論知識、思想價值內容進行合理規劃。首先,針對高職聲樂專業課的樂理知識、音樂作品,按照不同的思想教育觀念進行分類,分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幾個模塊,設置較為生動形象的課程教學情境、教學演示內容,引導學生在聲樂知識學習中感知思想政治理念、價值觀念。之后,增加課外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學習講座、聲樂演出活動等教學案例,進一步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政治與價值認知,帶領學生參與一系列課外聲樂實踐活動,逐步提高其政治信念、思想道德素質與文化素養。
(二)借助聲樂理論、音樂作品教學滲透價值觀念
聲樂作為思想理念、價值觀念載體,對學生政治價值認知具有指導作用,尤其是一系列具有積極向上意義的音樂作品,逐步啟發和引導學生正確政治理念、思想道德觀念的形成。所以高職聲樂專業課程教學要在觀察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狀態的基礎上,進行聲樂教材理論知識、聲樂表演的講授教育,拉近教師、學生之間的距離,賦予聲樂內容更加豐富的價值意義。如引入《我的祖國》《黃河大合唱》等經典音樂作品,教師對音樂作品的歌詞內容、演唱方式、旋律走向展開深入分析,帶領學生感受革命時期的風云激蕩,以及革命者面對敵對勢力的愛國信念、大無畏精神,激發學生的思想意識、心靈共鳴,向學生滲透愛國愛家、孝親敬老、誠信友善和敬業奉獻等價值觀念,建立起學生在聲樂課學習中的端正態度、正確價值觀。
(三)以聲樂演唱實踐、師生交流深化價值觀塑造
高職聲樂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音高、音程、音階、旋律、節奏和曲式等基礎知識教學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課堂聲樂演唱實踐、課外聲樂表演的機會,將聲樂實踐活動、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相結合,幫助學生在聲樂實踐中陶冶身心、擴展視野,不斷塑造與深化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對于高職院校獨唱或合唱的教學,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情況,引導其進行演唱曲目、器樂實訓項目的自由選擇,加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提供更多聲樂演唱實踐、器樂表演的機會,使學生不斷開闊視野、增長音樂見識,培養其端正的思想政治理念、藝術審美感受。而在教師、學生的互動交流方面,高職聲樂教師應起到榜樣作用,通過加強自身思想道德約束、政治觀念建設,樹立愛國、敬業、誠信和友善的良好形象,并對學生展開循序漸進的教育,保證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與踐行。
綜上所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運轉、公民行動的價值準則,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普通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具有指導作用。因此在高職院校聲樂專業課程教學中,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理念,可以幫助學生摒棄腐朽思想文化影響、繼承優良價值傳統。利用課內外思想政治宣傳、引導教學方式,通過圖片、文字、視頻或音頻進行生動形象的思想內容展示,對學生聲樂理論、音樂表演學習進行規范指導,帶領學生開展經典音樂作品的歌詞賞析、學習演唱,有利于啟發學生藝術審美、陶冶學生人文情操,激發其參與優秀音樂作品學習、演唱與感受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理念、價值觀念和思想道德素養,完成聲樂專業課程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王英.聲樂專業學生藝術實踐與主流價值觀培養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11):69-70.
[2]趙雪.課程思政導向下高校聲樂課堂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策略[J].藝術評鑒,2018(10):74-76.
[3]吉佳佳.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藝術教育,2015(5):170-171.
[4]韓興.大學聲樂教學應用人本主義教育心理學理論的意義與途徑[J].藝術評鑒,2017(8):105-109.
[5]陳香瑩.高等藝術院校聲樂教學中學生價值觀的培育[J].四川戲劇,2019(11):145-147.
作者單位: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