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翔
摘 要:美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延伸表現,要求各高校教師人員應該勇于承擔起自身的主體責任,嚴格按照美育教育理念及要求,從多個方面針對美術教育問題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部署。目前,為進一步提高美術教育專業水平,高職院校主張從多個專業教學內容方面進行深化改革,尤其是中國畫教學改革。因此,文章主要對美術教育專業中國畫教學改革策略問題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美術教育專業;中國畫教學;教學改革;策略分析
中國畫作為高校美術教育專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要求任課教師應該對中國畫教學問題予以高度重視。中國畫不僅是高校美術教育專業教學的延伸內容表現,同時也是深化高校美術教育專業教學體系的精髓內容所在。結合以往的教學情況來看,通過合理安排中國畫教學工作,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質,同時還可以深化學生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鑒于中國畫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建議高校美術教育專業中國畫任課教師應該在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對高校美術教育中國畫課堂教育問題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部署,以確保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一、美術教育專業中國畫教學改革契機及發展分析
(一)改革契機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教育理念的全面實施,學校教育工作對于如何實現學生個體全面發展目標予以了高度重視。其中,所謂的全面發展目標主要是指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面對如此發展態勢,學校美術教育專業應該勇于承擔起自身的教學重任,嚴格按照素質教育原則理念,重點針對以往教學工作存在的弊端問題進行及時改正與優化處理。目前,隨著我國美術教育專業的不斷發展,中國畫教學儼然發展成為美術教育專業體系的重要內容[1]。
要求專業教師應該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教學心態,嚴格按照素質教育理念要求,培養出新時代高素質美術人才。結合教學實踐情況來看,為進一步深化美術教育專業中中國畫教學改革發展,專業教師應立足于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發展目標,合理確定中國畫教學工作培養方向和教學內容,并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生綜合素質以及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問題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部署,以確保中國畫教學效果得以不斷深化加強。
(二)發展要求
為確保美術教育專業中國畫教學改革目標得以順利實現,需要專業教師人員按照以下發展要求進行合理貫徹與落實:
一是專業任課教師必須對課程體系進行深化改革。充分立足于中國畫課程體系設計要求,實現與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有機結合;二是專業任課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問題。其中,重點針對課程實踐環節設計與開發問題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部署,通過不斷豐富課程實訓過程,防止教學期間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
結合當前應用實踐情況來看,關于中國畫教學改革的相關研究問題儼然成為高職院校美術教育專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根據前人研究工作總結以及相關分析可知,在當前美術教育專業中國畫教學改革過程中,唯有不斷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以及高度學習熱情,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加深學生對中國畫理論知識以及技能知識的理解與運用[2]。
二、美術教育專業中國畫教學改革現狀及問題研究
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帶來的弊端影響無法在短期之內完全消除,而是需要全體師生不斷努力,克服應試教育理念帶來的弊端問題。以美術教育專業中國畫教學情況為例,雖然從客觀角度上來看,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全力推動下,美術教育專業中國畫教學工作得到了充分貫徹與落實,且在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模式上發生了重大整改,改革勢頭較為強勁。但是從整體角度上來看,課堂教學工作并未完全克服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帶來的弊端影響,尤其是填鴨式教學模式仍舊存在。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教師的中國畫教學理念以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將難以得到穩步提高。因此,建議美術教育專業任課教師應該勇于承擔起自身的教學重任,堅持按照中國畫教學改革策略要求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部署,延長寫生實訓教學環節時間,確保中國畫教學效果得以達到預期目標。
三、美術教育專業中國畫教學改革策略分析
(一)嚴格遵循中國畫教學規律,深化學生美術鑒賞能力
從實際情況上來看,多數高校中國畫專業學生對于中國畫的審美習慣以及表現形式缺乏深度了解。因此,在學生實際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知半解或者技能技巧應用不順暢的問題。因此,建議專業教師在正式教學過程中,適當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引導方式,讓學生深刻理解中國畫背后的文化底蘊。具體而言,專業教師在講解中西方審美習慣以及繪畫表現手法差異的同時,還應該立足于傳統文化理念,加深學生對中國畫作品的賞析力度,確保學生個人的審美理念以及藝術創造能力得以深化加強。
在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也可以對中國繪畫的線性造型模式與西洋畫塊面造型模式進行綜合對比。以宗教題材的畫作為例,我國壁畫《朝元圖》與西洋畫《創世紀》在表現手法方面就存在較大差異。中國畫的精髓在于以線造型,而西洋畫的造型在于利用色彩塑造塊面形體。這是因為中國畫主要以筆墨為主要造型手段,更加側重于利用筆墨營造良好的意境氛圍。在比較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進一步深刻領悟到中國畫的審美意境,進一步深化個人的美術鑒賞能力[3]。
(二)適當融入傳統文化教學內容,深化學生美術核心素養
結合當前發展情況來看,在我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理念的推動下,高校教學工作主張結合傳統文化理念,在課堂教學工作中通過不斷滲透傳統文化內容,繼承與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其中,中國畫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表現,不僅蘊含了我國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同時也弘揚了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精神。為確保中國畫文化理念得以在教學工作中全面體現,高校美術教育專業主張將中國畫傳統文化教學工作融入到課堂教學體系當中,進一步促進我國美術教育專業的長足發展。一般來說,中國畫的繪畫語言主要是由線條、筆墨、賦色以及布局等知識內容組成。同時,在知識文化體系方面,主要融合詩書畫印等方面的知識。
當然,雖然從客觀角度上來看,美術教育專業并不要求學生一定要什么都會,但是學生必須對詩書畫印等方面的知識具備一定的了解,以確保個人的繪畫技巧與畫外修養可以實現多重并舉發展。具體而言,在中國畫教學過程中,專業任課教師可以適當加強書法的教學力度,側重突出以書入畫的理念意識。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書法基本上可以視為體現線條藝術的重要手段。而中國畫恰巧又是以線條為載體,可以認為是中國畫的靈魂所在[4]。因此,建議專業任課教師將書法列入到中國畫學習體系當中,可根據課時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融入書法教學。如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堅持碑帖臨習和書法創作,必要時,也可以將書法視為中國畫教學的考量標準,確保學生在不斷提高個人書法書寫性的同時,深化個人中國畫技法練習。
(三)按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
中國畫教學工作應該嚴格按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力求可以通過潛移默化的教學,提高學生中國畫文化知識以及技能技法的掌握水平。一般來說,區別于一般的繪畫,中國畫在繪畫性質方面往往具備程式化較強的特點。其中,國畫臨摹與寫生教學基本上可以視為中國畫教學過程中難度最大的教學環節。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畫本身具備深厚的根基,是經過前人上千年的積淀以及凝練才形成的藝術形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臨摹成功的[5]。學生只有日積月累地努力以及實踐,才能夠真正提升個人的中國畫臨摹水平。在日常臨摹創作過程中,專業任課教師應該嚴格按照素質教育理念要求與學生之間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指導學生掌握臨摹的本質內涵。一般來說,臨摹的本質內涵主要以掌握傳統程式以及法度為主。因此在指導過程中,教師應該按照取法乎上的原則要求,合理選擇臨摹范本。通過不斷拓寬學生的眼界,確保學生可以在臨摹作品過程中深化個人對中國畫的理念意識,然后再將從臨摹中掌握的各種筆墨技法運用到寫生和創作中去。
與此同時,專業任課教師應該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確立個人的審美觀念,使學生可以從畫家筆法以及構圖形式等方面進行反復揣摩,在此基礎上,準確把握畫家技法以及精神面貌,并按照個人的獨特見解進行創新與應用,從根本上深化個人對中國畫的傳承與發揚。需要注意的是,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發揮自我、創造自我,全方位提高學生個體美術核心素養[6]。
四、結語
高職院校美術教育專業應該對中國畫教學問題予以高度重視,并且能夠深刻意識到中國畫教學對于美術教育專業的發展影響以及重要作用。日常教學工作中,專業教師應該充分把握與分析當前學生學習情況,并適當融入中國畫教學理念,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此同時,任課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中國畫教學實踐活動當中,通過不斷加強個人對中國畫教學的認知程度,為今后個人的教學工作提供良好的內在驅動力。除此之外,美術教育專業學生也應該明確中國畫教學的重要性。通過不斷加強個人對中國畫的學習力度,確保中國畫等傳統文化理念得以滲透于美術學習工作當中。
參考文獻:
[1]韋少東.少數民族地區美術師范專業中國畫教學改革初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0(3):143-146.
[2]黃文祥.高師美術教育專業中國畫課程教學改革探微:寫意山水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美術教育,2018(1):46-48.
[3]劉敏.中職美術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中國畫的教學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7(22):137.
[4]彭琛.由宋代院畫探討當下高師花鳥畫教學的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18.
[5]羅黔軍.基于多媒體技術的中國畫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7):140-141.
[6]李揚.淺析高校中國畫教學改革[J].中國民族博覽,2019(14):21-22.
作者單位:
黔南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