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巖楓
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第三方支付迎來了更快的發展。第三方支付機構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電子手段提供支付服務,實現了支付方式的不斷創新,進一步實現了傳統銀行無法觸及的支付業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銀行的不同,同時也促進了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的穩步推進。第三方支付一方面迅速改變這人們的生活,同時也迎合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推動者各行各業的深度變化。對于商業銀行結算而言,其傳統的線上支付業務受到了強大的沖擊。商業銀行必須緊緊依托客戶需求,實現支付聯網化,創新服務理念,拓展支付結算渠道,提高商業銀行支付市場的占有率。
一、第三方支付的概念及特點
(一)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關于第三方支付的概念,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從狹義上來看,第三方支付指的是具有一定信譽和實力的非銀行獨立機構,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與各大銀行合作,在銀行和用戶之間形成的網絡支付模式。從廣義上來看,第三方支付指的是非金融機構作為收款人、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了預付卡、網絡支付銀行卡收單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收支服務。
(二)第三方支付的特點
1.便利性
便利性是第三方支付的顯著特征,第三方支付的定位決定了交易方便的特征,它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與各大銀行合作,在銀行和用戶之間形成的網絡支付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市場中買賣雙方的資金、信息和交易都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轉移和交換,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實現了網絡交易的便捷。
2.低成本性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出現,能夠是市場中的客戶通過安裝各銀行的接口就能夠實現現金的支付和交易的進行,從而大大降低了銀行網關開發的費用,降低了市場運作的成本,更好地節約了社會資源。
3.高效性
傳統商業銀行在業務開展過程中,主要依托于機構和人員,一旦遇到流程復雜、人員缺少的情況,業務效率就會大大降低。而對于第三方支付平臺而言,通過現代互聯網技術,實現網上的業務審核、辦理,同時,第三方支付打通了與各大銀行之間的支付通道,實現了高效的對接和結算。
二、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主要影響
(一)積極影響
第一,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資金沉淀。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過與商業銀行系統的對接,在商業銀行設置專門的賬戶,這就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資金沉淀,提高了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發展。第二,促進了交易方式的創新。在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背景下,支付方式通常就是匯款或者轉賬,這樣的支付方式會存在一些信譽風險。第三方支付平臺出現之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擔保作用,支付方式也實現大大的創新。第三,加速了商業銀行的改革步伐。第三方支付的出現,給傳統商業銀行帶了強大的競爭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利用自身優勢,加速了改革和發展步伐,逐步煥發出新的活力。
(二)消極影響
第一,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效能降低。與傳統的銀行支付方式不同,第三方支付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的特點,具有較廣泛的受眾人群,這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支付結算效能大大降低。第二,商業銀行的擠出效應凸顯。通常情況下,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的主要來源就是手續費,第三方支付的到來,銀行的支付業務結算業務受到影響,手續費遞延遲緩,甚至會出現負增長。第三,造成商業銀行客戶源的減少。第三方支付的快速發展,不僅影響了銀行卡和現金的使用量,同時也造成了銀行卡客戶的嚴重流失。
三、第三方支付背景下商業銀行支付業務發展的措施
(一)轉變觀念,重新進行市場定位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升華與發展,各種新的支付方式和業務開始出現,滿足的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得到了消費者的信賴。商業銀行應該時刻保持情形的頭腦,積極了解并分析第三方支付帶來的發展機遇,及時轉變自己的經營模式和經營理念,通過對管理風險、交易偏好、客戶需求等指標的分析,不斷創新服務產品和服務方式。同時,要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勢,整合商業銀行的核心業務,拓展服務渠道,實現與互聯網的全面對接。
(二)與時俱進,積極拓展支付渠道
在第三方支付快速發展的今天,商業銀行必須轉變思路,積極借鑒第三方支付結構的成功經驗,從客戶的需求出發,拓展支付渠道。例如,以移動支付為切入點,拓展支付的方式和渠道,把傳統的網上銀行、柜面結算業務轉移到移動客戶端上,提升用戶的體驗。同時,商業銀行還應該加強與第三方支付的合作,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在沉淀資金、信用信息、安全合作等方面互通有無,實現雙方的共同發展。
(三)把握機遇,整理銀行內外資源
第一,緊抓監管偏向,積極開展資金拓展模式。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在第三方支付快速發展的今天,源于央行對支付的監管,備付金托管的市場巨大。銀行應該積極把握機遇,加強技術引領,搶占客戶資源。第二,加強技術研發,提升銀行管理的科技化水平。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拓展業務范圍和能力,加強大數據的整理和分析,提高安全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第三,在時機成熟時,介入第三方支付市場,運用跨行業數據,拓展銀行網絡支付業務空間。(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