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星
外貿單證是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必修的一門實踐課程,是多個專業的知識延伸課程。該課程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能力、實踐操作技能、實踐經驗等要求較高,因此就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在未來的教學改革中,可以將校企合作模式運用在教學活動中,加大探索與研究力度。
一、引言
由于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在外貿單證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的興趣低下與理論與實踐相互脫離,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就需要針對這些問題,將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應用到教改中。
二、高職外貿單證教學現狀
由于外貿單證專業是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專業課程,整個教學工作非常專業性、復雜性,因此教學難度較大。然而現階段我國的高職外貿單證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興趣低下。主要是因為整個外貿單據的理論知識幾乎為英文,而高職院校的很多學生英文基礎比較薄弱,因此存在著畏懼心理。很多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積極性低下,在學習中會受到很多困難與挫折,導致學習興趣低下。再加上教學模式為說教式,理論教學過于枯燥乏味,導致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第二,脫離實踐操作。如果理論與實踐相互脫節,將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低下。再加上教學資源較少,教學環境較為惡劣,無法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驗室、實訓基地、操作軟件等,導致整個學習較為抽象化與復雜化,導致學生的知識靈活運用能力低下。再加上教師的綜合素質較低,無法引導學生展開實訓實踐,致使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無法適應將來的崗位工作需求。針對這一教學現狀,就急需要進行改革,來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三、校企合作下的高職外貿單證教學改革思路
(一)教學內容改革
校企合作能夠實現雙方的共贏,能夠加快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的改革步伐。在外貿單證教學改革中,第一步需要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首先,需要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語言+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不僅需要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與高超的實踐技能,還要對市場對崗位工作的技能需求,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其次,要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選擇主要的貿易方式與輔助貿易方式的結合,將教學重點放在“以單據繕制技能”的培訓上,制定多元化的教學培訓目標。
(二)教學資源與環境改革
外貿單證是一門實踐性與操作性很強的專業,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還需要對教學資源與環境改革,才能幫助學生獲得個性化全面發展。首先,需要高職院校的領導加大人力、物力與財力的支持。實現整個院校無線網與局域網的全面覆蓋,實現教學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與一體化。要加大實訓基地、實訓教室、貿易實驗室等建設,要滿足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各種情境需求與環境需求,要實現軟件技術與硬件技術的高效結合。其次,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學習需求展開因材施教,要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設置真實的學習與工作環境,要引入最新的案例與教材。可以邀請企業專業人員與資深教師連同進行教材的編制與教學資源的創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充分利用。最后,還要加大師資隊伍的培養。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不僅要包括企業的專業員工,還要包括院校內的專業教師。鼓勵其加強合作交流,共同分享與交流工作心得與經驗,加強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高職院校還要為教師隊伍提供多元的教育培訓平臺,鼓勵教師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隨時隨地的參與到培訓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做好教學工作。
(三)理念與體系的改革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進行高職外貿單證教學的改革,首先要轉變高職院校領導與企業領導的思想觀念。只有認識到校企合作的價值與優勢,才能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達成目標的共識。其次,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高職院校需要不斷完善相關補貼政策與扶持機制,來吸引更多優秀的企業前來合作,然后通過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校內實訓基地的建立,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相互融合。鼓勵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積極到企業深造,吸引企業的優秀專業人才到學校指導,滿足雙方的人才培養需求。最后,還要通過考核機制的改革。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考核機制就不能局限在試卷考試上,還要進行不斷地優化與完善。比如將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后實踐、畢業實習等全部納入到考核評價體系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全面融合,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將來的工作需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實現高職外貿單證課程的改革,就需要通過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資源與環境的改革;教學理念與體系的改革等策略,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促使學生獲得個性化全面發展,能夠更好的適應將來的崗位工作需求。(作者單位:江蘇財會職業學院)
江蘇省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培訓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