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瑩
人們學習知識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能夠利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的生活化也受到了越來越多學校和老師的重視。小學數學作為人們數學生涯的啟蒙,與現實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但受限于學生的年齡以及生活經驗還太少,如何將小學數學課堂合理的生活化還需要繼續探索。基于此,本文將結合實際內容,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組織形式三個方面來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展開深入探討。
一、引言
數學作為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其中的很多知識點如果僅靠老師口頭描述,學生是很難完全理解與掌握的。抽象化的東西多了,就很容易導致課堂枯燥乏味。對于小學生來說,枯燥乏味的課堂很難勾起孩子學習的興趣,所以改變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讓數學走進生活,將數學帶進生活,利用各種生活場景進行數學學習的帶入是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的好方法。
二、從教學內容的角度出發,研究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數學的知識大多數是很難靠描述與想象就能張我的,而且孩子的想象力天馬行空,如果任由他們想象,是不利于數學的學習的。如果教師采用了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尤其是年齡較小,注意力比較難集中的小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熱情就很難調動起來,出現學生上課睡覺的現象就很正常了。所以,要想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結合生活現象是非常重要的。不過數學學習的生活化是比較復雜的,教師首先需要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其次就是要顧及數學嚴謹的思想,不能任由學生發散想象力,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作為乘除法基礎的乘法表時,大多數老師都是通過讓學生反復背誦來達到牢記的程度,但這種方法很枯燥、很無聊,尤其是對于天性好動的小學生來說,這種方法無疑是最討厭的。但老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現象,比如很多孩子小時候都很喜歡看螞蟻搬家,那么通過讓學生觀看螞蟻搬家的視頻,然后向學生提問如何算清楚螞蟻的個數,引導學生將螞蟻進行分組,然后開始乘法計算的學習與記憶,這樣就使得乘法表的記憶簡單了很多。
三、從教學方式的角度出發,研究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數學是一門應用非常靈活的學科,數學老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所以適當拓展課本知識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而這也是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式所缺少的。數學課堂的作用并不僅限于某個數學知識點的傳授,如果只有這一個目的,那么數學課堂也就失去了意義。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訓練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對他們之后的學習生涯都非常有幫助,所以在進行數學學習生活化的課堂設計時,教師也應該將這方面的問題考慮進去。比如在認識人民幣時,老師可以在上課的前一天提前布置一項作業,讓學生家長到學生去超市,讓學生擔任超市采購的主力,家長在旁輔助,幫助孩子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將自己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學習,這樣既讓學生對人民幣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同時還讓學生接觸到了向人民幣之間的單位換算、人民幣的加減法等,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四、從教學組織形式的角度出發,研究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數學課堂的時長終究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數學課堂時限中學到的數學知識也是非常有限的,這也是限制傳統數學教學方式改革的一大重要因素。想要突破數學課堂時長所帶來的限制,從數學課堂組織形式下手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創新數學課堂組織形式不僅可以打破數學課堂時長所帶來的限制,同時豐富多彩的課堂組織形式也可以更多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大的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比如現在比較受關注的小組學習法就是一種很好的課堂組織形式,老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小組中進行課堂內容的討論和學習,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小組之間可以解決很多基礎問題,最后在由老師出面,解決經過小組討論后已經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樣也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比如在認識統計圖的時候,老師可以提供一些生活資料以及數據,指導學生畫出相應的統計圖之后,由各小組成員之間進行關于統計圖所呈現出的信息進行思考和討論,甚至可以由學生對統計圖的樣式進行設計,既豐富了課堂內容,又掌握了相關知識。
五、結語
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是現代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將課堂生活化是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一項非常好的教學手段。對于小學生來說,將數學課堂生活化是數學課堂生動性的一次極大的提高,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很大的好處。綜上所述,本文從數學教學內容、數學教學形式以及數學教學組織形式三個方面出發 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進行了詳細分析,希望有所幫助。(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