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蘭
傳統商業文化是中國商業領域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理論精華,優秀的中國傳統商業文化對當今商業理論和實踐都有指導和借鑒意義。商科高職院校學生是未來商業領域的后備力量,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傳統商業文化教育現狀展開一系列研究探索,以期發現問題、找到可行的對策為改善學生在優秀的中國傳統商業文化方面的教育狀況和提高職業素養有所助益。
一、商科高職院校實施中國傳統商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商科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高職院校商科專業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從事商業工作的高級技能型人才。21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型技術的運用,商業競爭進入了異常激烈的時期。商業人才的培養,我們一直關注的是按照學生所學專業去培養他們具備相對獨立的專業技術技能,然而,現在商業形態交叉融合、崗位技能交叉融合,越來越多的企業用人單位不再需要僅僅具備單一專業技能的畢業生,轉而更加傾向于復合型人才,這種復合型人才除了具備專業技能加善于協調溝通能力之外,還對學生的職業素養、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落實文化自信、實施中國傳統商業文化教育的需要
前教育部長袁貴仁曾說:“所謂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說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學校作為文化育人的場所,應充分發揮文化所具有的教化和陶冶人的功能。作為商科高職院校,對學生的文化教育首要的應是商業文化教育。結合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落實“文化自信”的目標,商科高職院校實施中國傳統商業文化教育是必然的選擇。
(三)傳承傳統商業文化精髓、培養學生優秀的商業價值觀和職業素養的需要
中國傳統商業文化中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優秀傳統理念和行為準則,這種優秀的傳統商業文化內容不僅在中國古代的商業發展中能發揮作用,現在結合現代商業模式和企業需求必然也能發揮重要的作用。通過開展中國傳統商業文化教育 , 將優良的傳統商業價值觀傳承下去,對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提升職業素養必然事半功倍。
二、北京商科高職院校中國傳統商業文化教育現狀
傳統商業文化教育是商科職業院校文化育人的根本要求和核心體現。實施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學習和傳承優秀的中國傳統商業文化,不僅可以培養高職學生對本國文化的認識、提升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感、還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商業職業素養和綜合素養。但是,通過我們的調查與走訪,我們發現在一部分高職院校當中,針對開設中國傳統商業文化、商業文化等類似的課程和學生教育活動并不認同。
(一)中國傳統商業文化教育課程開設少、學生了解少、教與學積極性不高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北京地區高職學生對中國傳統商業文化知識了解較少,商科院校開設“中國傳統商業文化”相關課程和知識有待提升,商科院校開設“中國傳統商業文化”相關課程教學組織形式有待提升,商科院校學生學習“中國傳統商業文化”相關內容的積極性有待提升。
(二)學校、專業之間實施中國傳統商業文化教育不均衡
調查發現,北京市商科院校開展中國傳統商業文化教育出現不平衡現象,有的學校貫徹多年,開發課程、學術研究、學生綜合培養體系完備,有的學校認為這種課程沒有開設必要,從不設置或者短暫設置之后改為其他更為重要的課程。這些都說明一個問題,在各個學校當中,對中國傳統商業文化的理解不同、定位不同。
三、北京商科高職院校中國傳統商業文化教育問題分析
面對中國傳統商業文化教育在北京商科高職院校中的種種表現,我們發現,未來要提升學生的中國傳統商業文化素養還存在很多障礙需要解決,在校內外合作與課程開發、專業課程設置、教學組織形式等多方面差距還很大。
(一)校內課程設置
通過調研反饋,一些北京商科高職院校將“中國傳統商業文化”當做通識教育來設置課程,未納入專業課程范疇。這不利于將“優秀的中國傳統商業文化”融合到專業人才培養當中去。學生在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中也再難以接觸到這方面的文化教育,無法達到潛移默化的受教育效果。
(二)教學活動組織方式
通過調研反饋的信息我們注意到,一些學校即便是開設了“中國傳統商業文化”類似的課程,其教學活動組織方式也過于單一,實施過程中也過于注重“課堂教學”和“考試成績”,教與學之間缺乏溝通而使得學生對學習優秀的“中國傳統商業文化”失去了興趣。
(三)學校與校外教育場館的合作
在這次調查中,我們也發現,高職院校商科專業在學生傳統商業文化教育方面與校外教育場所的合作不多,最多是學生集體參觀展覽而已。就各種類型的博物館、展覽館來說,由于自身長期存在的自我慣習,職能和現有人才儲備更多側重于專業領域及展覽設計,在教育設計、課程理解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學校方面,利用博物館資源進行課程開發設計的能力也存在不足。博物館不同于日常教學,這對學校老師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長期以來相互封閉的運行模式,使得博物館等場所和學校之間的合作極度不足。雖然兩者都具備教育功能,但彼此長期缺乏合作,并沒有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協作實現教化育人的功能。
四、北京商科高職院校中國傳統商業文化教育對策
(一)課程設置
1.商貿類專業開展中國優秀傳統商業文化教育的課程設置
為了增強學生的中國文化自信,建議開發具有商業文化傳承作用的《中國傳統商業文化》特色課程,并結合北京地區商業發展歷史以及經濟發展現狀,挖掘北京地區的商業文化內涵及特色,特別是非物質文化傳承項目,比如景泰藍項目,突出商業道德規范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認真鉆研的職業精神。
2.積極開展有特色的《中國傳統商業文化》課程建設
根據學校課程開發要求,在調研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國內外經貿往來實際情況等,可以將課程重點定為運河文化、商幫文化、絲綢之路文化、中華老字號文化、茶馬古道文化、古代商業思想、商道等。并組織編寫學習素材、教學資料、項目指導書、學習案例、實地考察體驗項目、觀摩學習視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