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雁 胡耀全
(1.玉林師范學院,廣西 玉林 537000)(2.劉主小學,湖北 武穴 435404)
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升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能力,創建世界科技強國,國務院于2017 年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確定了我們人工智能發展目標和總體部署,在制度、文化、理論體系、技術體系、創新平臺、高端人才、智能企業、智能社會、智能服務、智能治理、智能設施等各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規劃,確定了我國建設智能型國家的保障措施。2018 年3 月,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啟動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針對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學科建設進行了深入研探與交流。隨后,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針對高校出臺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指導意見,支持各高校加快構建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提升大學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質量,形成人工智能人才優勢,為科技強國、智能強國、創新強國提供人才支撐。

人工智能技術獲得了眾多企業的青睞。百度斥巨資成立的百度研究院中,設立了3 個人工智能相關實驗室,先后分別由人工智能領域泰斗吳恩達、陸奇擔任首席科學家。其研發的機器人機交互系統可以實現智能硬件的交互,可以為企業提供良好的服務,大幅降低企業成本。百度研制的小度機器人在最強大腦舞臺上與天才們競技,多次打敗人類選手,充分展示了百度在機器視覺、語音識別、語言處理等領域的優勢。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與騰訊現有業務場景結合,在內容生態、人機交互、智能云等領域研制了大量人工智能技術并投入到其游戲、社交、營銷、智能家庭等產品中,對騰訊運營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人工智能相關崗位需求也呈爆發式增長。生產過程單一、重復性機械化類工作崗位迅速被智能制造代替。通過標準化訓練的人才如電話銷售員可替代率達99%,重復性高的職業可替代率達97%。2019 年,人社部發布職業就業景氣分析報告,我國人工智能人才供求比例為1:10,且人才缺口超過500 萬,到2025 年人才缺口將突破1000 萬?!?020 人工智能人才報告》顯示,2016-2019 年,AI 人才需求年增長高達 74%,除人工智能理論與相關產品研發之外,人工智能在教育、金融、醫藥、工業、通信、運輸、農業等各行各業的應用也不斷涌現,相應的人才需求也大幅增長。
作為教育主管部門,教育部貫徹落實國務院文件精神,啟動人工智能專業統籌建設。2019 年3 月,教育部首次批準了35 所高校的人工智能專業建設資格,包括浙江大學、南京大學、重慶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哈爾濱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全國各區域頂尖高校,紛紛成為首批獲準建設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2020 年3 月,新增的備案本科專業中,人工智能專業成為最熱門的新增專業,中國人民大學等180 多所高校成功獲批建設。除人工智能專業之外,眾多高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物聯網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自動化技術等專業紛紛開展人工智能方向的培養。智能制造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機器人工程等專業也與人工智能高度相關。除了理工類專業,經濟學、醫學等眾多學科紛紛開展人工智能技術訓練,提升學學生人工智能理論和實踐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行業問題,高校通用型人工智能和針對某種領域需求的專業型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工作正如火如荼的開展中。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數學、統計學等多學科交叉專業,在數學理論、算法設計、編程技術、專業應用等各方面均有很高的要求,然而,地方高校人才資源優勢較弱,整體水平低于中心城市,應結合當地實際,培養實用型人才。以下對地方高校培養滿足地方需求的人工智能人才提出五個培養策略。
各地級市對人工智能需求有著明顯差異,如以制造業為支柱產業的城市,對智能制造的需求最為旺盛;以農業為支柱產業的城市,對農業智能化自動化的需求最為迫切;以旅游為支柱產業的城市,對智慧旅游的需求最為廣泛。地方高校應對本地的需求進行充分地調研,深入了解地方企業的需求痛點,提煉解決當地實際問題的理論和技術,提出可行性高的培養措施,為解決地方企業緊迫問題培養相應的人工智能人才。
根據調研的結果,設計適合地方需求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方案,在理論、技術、應用等各方面為解決地方企業實際問題進行針對性培養。理論上要掌握能解決當地人工智能產業問題的基礎和算法。技術上能將理論算法予以實現,并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適當的調整與改進,應用于當地的產業和企業。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培養目標,大力提升學生解決當地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企業培養技術好、用得著、留得住的優秀的人工智能人才。
師資建設一直以來都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任務之一,人工智能作為前沿技術,高水平師資嚴重匱乏。地方高校普遍定位為應用型大學,基礎研究較綜合型大學弱,但是在解決當地實際問題方面卻有先天優勢,可以實現彎道超車。地方高??山Y合當地需要,派遣教師與企業聯合攻關,培養有能力引領并解決當地實際問題的師資團隊,進而為培養人工智能人才提供優異的師資力量。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學習人工智能知識,不斷提升技術能力。
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較多,基礎技術的訓練較為豐富,但是欠缺針對企業實際的鍛煉。地方高??膳c當地企業建立無縫合作的聯動機制,聘請企業技術專家、管理專家參與高校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實施人才培養教育過程,以課程實訓、實習、見習、講座等多種方式,向學生介紹企業實際需求,講解解決企業問題應具備的技能。教師或企業專家帶領學生參觀企業,參與企業實際開發,在校期間即解決企業部分問題,為當地社會、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學生與企業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生增長了實踐技能,同時,企業也能近距離觀察學生情況,進而可以更高效地挑選適合企業需求的人工智能人才,實現高校人才培養和企業人才招聘雙贏。
人工智能領域涉及的知識十分豐富,即有深厚的理論,也有靈活的技術。智能化的思維則可以從小學階段即可開始培養。在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中增設簡單的人工智能內容,讓小學生了解人工智能,學習簡單的人工智能算法,會使用現有工具實現人工智能算法,將現實問題進行簡化后,讓學生結合人工智能工具和算法予以解決,從小培養孩子的人工智能思維、技能,增加對人工智能的認知。同時,在學校中開設科技社團,結合科創、STEAM 制作智能化產品。家長應鼓勵孩子學習人工智能知識,支持孩子參加科創類興趣班,學習編程、機器人等知識,讓孩子獨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在鍛煉自動自動化的智能思維,提高動手能力。
人工智能是國家戰略規劃,人工智能人才受到企業廣泛歡迎,高校人工智能教育迅速普及,為社會培養優秀的人工智能人才,彌補人工智能人才短缺。分析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及人才培養存在問題之后,提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的措施,從小學開始讓人工智能進小學課堂,支持小學生參加人工智能類興趣活動,從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為學生提供人工智能咨詢和教育,全面提高學生人工智能應用水平。在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定位、師資建設、培養方案、實踐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案,值得高校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