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文
(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東園鎮郭灘學校,寧夏 中衛 755000)
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將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無疑是最省時省力最有效果的方法,對學生而言,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接受新的知識,并且運用到實際考試中能取得高分也是受益最大的方式。目的性過于明顯,這就是目前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最大的缺點。無法將知識更好的傳授給學生。學生雖然可以學到知識,但是知識學到知識,從老師處學不到如何靈活運用或是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目的性過于明顯,導致了教師著眼于短期效果,往往忽視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思維的提升,進一步導致模式的固化和思維的停滯不前。
沒有了互動,對于教師而言,教什么人都是一樣的,對于學生而言,沒有了互動,跟誰學都是一樣的。但對于教學本身來講,沒有了互動性也就缺少了教育的靈魂。但目前在許多學校的教學上,都存在著這種通病,教師沒有積極性去控制課堂,單純的進行機械勞動,下課直接走人,不管學生是否對講解的知識和內容的理解程度如何,只管完成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模式是最為忌諱的,也是教學效果最為低下的。
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增加了教師對于教學投入的精力,同時對于學生來講,能夠接受到來自更加具有專業性的教師的指導也是一種有利于提高自身能力的好方法。學生形成了合作學習小組之后,由于學生更加擅長和學生進行交流,因此會提高學生之間的溝通效率。且對于教師來講,針對的目標數變少了,即將原來要照顧到每個學生變成了照顧每個學習小組,這樣教師也有了更多的精力去管理課堂和學生,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更加可以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在成立合作小組的學習模式之后,學生之間就形成了一個相互監督的學習小組,彼此之間可以形成一個相互督促相互幫助的一個小組,更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對學生進行相訓練,也可以使學生獲得智力上的發展,可以使學生更加有針對性的進行系統性和完整性的訓練。通過根據學生小組成員的能力,可以形成一個學習的小團體,讓學生學習的凝聚力更強。更加突出學生在語文上的天賦和能力,教師積極去引導,會使學生在語文課上越來越積極,更有參與感,同時在這個不斷地訓練過程中學生的智力資源也就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同時合作教學是真正實現充分尊重學生的本身,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這種教學模式對于教師、學生和家長來講都是一件很好的教學方法,既能保障解放教師教學困難,同時還保障了教學效果。
在實行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教師通過對學生各個方面的觀察,可以按照“以優帶組”的模式,將一些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強的學生設置成組長,讓他們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去帶動整個小組的學習。在這樣的科學的分組的條件下,就可以讓學生最大程度的發揮自主能動性。既可以讓優秀的同學更加優秀,也可以通過優秀的同學帶動組內其他的同學,其提升其他同學的學習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教師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關注學生能力提升和情緒變化上,從而保證整個班級的綜合能力和提升,也更加可以創造出一個更加適合學習的情景,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更加可以保證教師的教學效果。
原來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就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教師主動講解關于語文的知識,學生被動的吸收相關知識。一種很純粹的知識的傳遞。這樣的教學方法很少產生互動,且主動是掌握在教師手里。有關研究表明,單純的教授知識不進行任何互動是最為低下的教學效果,沒有互動,課堂氛圍也會變得死氣沉沉,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教師的教學動力也不夠強,教學對教師來說就變成了一種機械式的勞動,也就失去了教學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已經逐漸打破了這種單純只是灌輸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多去和學生進行互動,教師進行語言的引導,學生則會增加自己的思考,也會更加有興趣的去加入到課堂中來,將教師從講臺的主導者變成了引導者,不再是把握課堂的決策者,將學生變成了課堂的主體,教師為輔的一個教學體系,真正做到了最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不以教師為主,而以學生為主。通過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還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了一種良好的關系,便于教師對課堂和學生進行管理,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時會更加有效率。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可以帶給學生諸多好處,不僅如此,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保證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通過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的在語文專業素養能力得到提升,也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但是合作學習需要教師進行及時的引導,這樣才能更好地將合作學習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