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艷
(山東省臨清市先鋒路街道辦事處,山東 臨清 252600)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時候,各種資源的消耗速度不斷的加快,對于森林資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導致很多地區出現了對森林資源的過度需求,破壞了當地森林的恢復能力。但是,隨著我國政府對于生態環境的高度重視,針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和發展也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成績。相關部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讓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始終在增長,也為未來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現在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成為了全球范圍內發展的問題。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林業資源本身就是生態的組成部分之一,不僅能夠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物質保障,更是能夠很好的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所以對林業資源的合理利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環境保護中,森林的涵養水源作用比較明顯,能夠保證一定范圍內的水資源比較豐富,同時還能做好保持水土的作用,有效調節水源。樹木在生長的過程中可以保護土壤,尤其是應對暴雨天氣時,能夠減少因為雨水的沖刷而造成的土壤流失,與此同時還能保護地表植被[1]。
森林能夠減少暴風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固定沙土,森林中的樹木根系多,并且發達,不但能深入地下保護土壤中的水分,還能固定土壤,防止出現水土流失的現象。
樹木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實現光合作用以及水循環,以保證基本的生長環境,在此過程中需要熱量作為基礎物質維持樹木的生長過程,還可以起到降溫作用。同時樹木在進行水循環的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水蒸氣,保證周邊環境中擁有大量的水汽,起到加濕作用。
森林在生長過程中能夠減少環境中的污染物質,例如二氧化碳,森林樹木在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需要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在此過程中能夠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且保證氧氣充足。
林業在建設的時候需要相關部門做好監督與指導工作,但在生態建設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工作職責不明確,在保護方面規劃不全面,同時政府對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小,相關法律還不完善[2]。在生態保護的過程中人們對林業的保護重視程度不夠,致使出現保護不科學的現象,相關部門的定位不明確,影響了整個林業生態保護的效果。
在林業生態保護的過程中,需要相關部門做好監管工作,明確工作的指標,并達到相關標準,但在實際工作中,相關部門并沒有做好工作內容,沒有切實保護林業資源,雖然很多地方已經設置監管機構,但在實行過程中監管水平并不符合標準,管理能力有限,嚴重影響監管水平。
林業生態工程涵蓋的范圍比較大,在建設過程中所承擔的任務比較繁重,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在實際建設中所得到的資金并不能滿足基本的生態建設,影響工程效果。政府投入的資金未經過有效的管理,導致使用效果不明顯,重點工程中缺少資金,影響工程建設的效果,同時導致其他項目開展困難。
森林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人們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保護,防止出現林業資源供不應求的現象,影響周邊的生態環境,對于可持續發展道路,需要加強人們環保意識,全民參與森林保護,才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在保護森林資源的時候同時需要注意保護方式,將農業與林業相結合,能夠從根本上提升人們的保護意識,并且了解森林資源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實現持續發展的目標。相關工作人員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使用農林結合的方式進行規劃用地,實現農林之間的和諧發展。
針對當前發展環境,可以使用先進的科技進行規劃實施,在特殊區域需要用到特殊的方法,才能完成對樹木的種植,實現種植的要求以及林業發展的目標。而高科技的運用,會改變干旱地區等特殊氣候地區的林業資源,培育出適合干旱地區的樹種,優化樹種的適應能力,此種方式不僅能夠促進林業資源的多樣化,還能夠改善當地環境,緩解干旱的現狀。
在林業建設中需要運用種植技術實現多品種種植,保證樹木在種植過程中能夠適應當地的環境,并且改變當地的森林資源,樹木混合種植能夠降低病蟲害的影響。選擇種植品種時需要考慮當地的環境以及病蟲害的影響,選擇適合的品種,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建設自然保護區,能夠有效地保護林業資源,實現生態發展。
對于生態林業的建設應該結合當地的實際發展情況,政府需要做好相關工作,支持生態林業的發展,制定相關政策,政府工作人員需要重視林業的生態發展,并且落實計劃,對于林業應該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資金投入,滿足林業發展要求。
生態環境保護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林業,占據重要位置,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護林業資源,并且實現既定的目標。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加強人們的保護意識,根據實際情況做好防護工作,實現林業的現代化發展,全方位的改善林業資源,以達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