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云
摘?要:本文通過探討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教學課程中的設計與構建,對傳統的專業教學進行補充與促進。對《數字出版》課程翻轉課堂模式的研究與探索,可以豐富高職院校的新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更新職業教育的觀念,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職業教育理念,同時對高職教學模式的創新和專業教學改革有一定探索意義。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在線學習;平臺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20)01-0145-02
無論是大學還是高職院校,大部分課程的教學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模式。然而,很多高職學生并不熱衷于課堂學習,對他們來說,固定不動地坐在那里,被動接受知識是痛苦的,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用在基礎和學習習慣普遍較好的大學生身上,但對于很多高職學生,并不是十分受用。近幾年,翻轉課堂的理念流入中國,尤其在高職教育中越發受到關注,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為高職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翻轉課堂的誕生
20世紀90年代,哈佛大學的物理教授埃里克·馬祖爾最早開始研究“翻轉學習”,之后美國富蘭克林學院的教授正式提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美國科羅拉多州WoodlandPark中學的兩位化學老師在2007年的化學課中,首次對外呈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之后這種模式開始逐漸向美國中小學教育推廣。“翻轉課堂”成為全球教育研究者共同關注和研究的熱點,是在2011年TED大會上由薩爾曼·汗提出的。2012年林地公園高中首先對外呈現“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翻轉課堂”是指將傳統教學過程翻轉過來,將原來的“學生課堂上學習,課后完成作業”改為“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堂完成任務”,教師也不再是在課堂上直接傳授知識,而是在課堂上答疑解惑,將課堂時間進行了重新安排,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參與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構建的探索。
二、構建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數字出版》課程的教學改革通過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從傳授者變為管理者,課上講授的時間變少,給了學生更多的實踐空間。通過采用“翻轉課堂”,將多媒體課件和文字、圖像、音頻及視頻等多元化的資源上傳到網絡平臺,讓學生在課堂前自行學習,這樣既節省了課堂的時間,又能增加教學效果。
1.課程設計前期準備
“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最重要的區別在于課前準備階段。教師雖然在課堂上講課的時間大幅度縮短,但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教學視頻、課件、素材等教學資源。為了提供清晰的視頻,需要講究巧妙的拍攝技巧,同時需要對視頻進行后期處理,加上縮放、暫停、回放、快進等功能,使學生可以自我控制,信息清晰地傳遞,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此外,教師需要重新設計課程計劃。前期分析要將學生的主體特點和課程內容特點結合在一起,使所選擇的教學方案與學生的主體特征相匹配,并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選擇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開發教學資源,這些都是教學活動成功的關鍵。
2.學習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
以在線學習平臺——“學習通”作為《數字出版》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平臺,將學生自學的資源和學習任務上傳到學習平臺上。視頻內容應包含生動的語言、有趣的文字和精美的設計,以問題為導向,指導學生打開思路,讓學生把學習作為一項娛樂活動投入其中。在課前教學視頻中提出幾個小問題,讓同學們自行尋找答案,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繼續向下學習的動力,教師在課堂上公布答案并解答。學生在積累了相應的知識和技能之后,就能夠按照作業要求分步完成任務。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科特點、學生特征來制定學習任務,提出模塊學習的任務要求,并對任務進行分解,列出相關的子任務。布置的任務應當凸顯真實性,以學習者自身的知識含量為依據,與生活相結合,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同時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其感興趣的內容為主題,以《數字出版》課程中的網頁設計與制作模塊為例,讓學生制作自己的QQ個人主頁空間,整個空間包括主頁、日志、相冊、留言板、說說、個人檔、音樂和更多子網頁,并將每個子網頁作為一個子任務,分階段來完成設計與制作。
針對每個模塊任務完成情況制定積分制、獎懲制,設計一套有效的任務驅動模式、評價機制和考核標準。通過在線平臺的討論系統、答疑系統、反饋評價系統來討論學習難題、分享學習情況和反饋學習效果,加強師生間的交流。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對學習通平臺統計模塊記錄的學生教學資源的課堂積分、簽到率、訪問量進行統計,為各項數據建立評分標準,以納入該課程考核的最終成績。
3.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設計
將《數字出版》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過程分成課前教學活動、課中教學和課后教學反饋三個階段。課前兩周學生在線學習教學視頻,完成學習任務,做好課堂作品展示的準備工作,同時記錄好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問以備課堂上教師解答。一些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課前學習需成立小組,建立高效的組長督促監督制,由小組組長督促組員完成視頻學習任務,并獨立完成作業。
課中學生演示自己的作品,教師認真聽取、補充修正,并對本堂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和升華。為了防止其他同學代寫作業的情況發生,每周進行隨堂測驗,根據檢測結果,對個別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再進行單獨指導。
課后在討論區互動交流,共同總結反思,復習所學內容,最后構建評價體系。學習評價采取過程性評價,評價時參考學生的學習態度,而不僅僅根據提交作業的好壞來考核學生。采用綜合評價的方式,包括學生自主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
4.研究翻轉課堂教學的應用與評價
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法研究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效果反饋以及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等,了解學生對這種形式的接受程度和知識的掌握度,同時進行教師座談會,討論如何深化這種教學模式。根據調查結果,優化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將自學新知識內化形成自身的認知結構,完成對知識的鞏固,強化教學效果。
三、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
通過移動設備登錄學習通在線平臺進行課程的視頻學習,這種O2O(線上到線下)的互動方式將學生的碎片時間串聯在一起,消除了場所、時間上的限制,營造出更加輕松自由的學習狀態,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高效和方便。這種模式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因為學生個體的差異,對教師在課堂上所授課內容的接受程度不一樣。而“翻轉課堂”利用視頻學習的回放、重播功能,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重復學習至掌握。同時,“翻轉課堂”適合學生主體教學。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采用“翻轉課堂”模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視頻,學生在課前完成模仿練習,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學習操作,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在遇到難題后解題的動力會激發學生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討論中去,這種教學模式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發現并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自學帶來的成就感,達到個性化學習的目的,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綜合能力。
因此,如何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應用于課堂中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對高職教學模式的創新和專業教學改革有一定探索意義。
參考文獻:
[1]?姚海鳳.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13):158.
[2]?康麗敏.對高等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2(19).
[3]?李壯.MOOC背景下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智庫時代,2019(15):90-91.
[4]?黃敬瑜.任務驅動與翻轉課堂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在網頁設計課程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9(4):28.
[責任編輯:楊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