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摘?要:藝術院校的“課程思政”建設,需要使各藝術專業課程同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逐漸形成協同效應,實現立德樹人和藝德育人的充分結合。從“課程思政”建設實施以來,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著某些障礙性因素,只有深入分析問題的產生原因,不斷找尋問題解決之策,才能逐步構建起具有藝術院校特色的“課程思政”建設之路。
關鍵詞:課程思政;育人功能;特色發展
中圖分類號:D69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20)01-0143-02
一、引?言
“課程思政”就是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通過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藝術院校“課程思政”的建設,應在突出自身辦學特色的同時,將思想政治教育貫徹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逐步構建起具有藝術院校特點的協同、有效、有力的思政教育大格局。
二、藝術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實施“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解不夠深入
“課程思政”概念提出和落實的時間不長,當前還處于不斷探索和嘗試階段,部分藝術院校各專業、各學科的課程育人理念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部分專業課教師淡化甚至忽視在專業知識的傳授中對價值觀教育的滲透和融入,嚴重割裂了價值觀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之間的緊密聯系。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部分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觀念的淡化,教育思維僵化,德育意識較為薄弱;另一方面,部分專業課教師由于教學和科研任務較為繁重,缺少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專業課教學中的德育元素進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有的則流于形式,簡單的應付了事,無法真正形成思政課與專業課協同發展的長效機制[1]。
(二)推進“課程思政”發展的機制不夠完善
就藝術院校“課程思政”的實施情況來看,當前還存在著促進發展的機制體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問題。首先,是統籌整合機制不完善,突出表現為課程設計缺乏對德育資源的整體規劃,各藝術專業課程只是偶爾加入部分思政教育內容,育人效果不佳;其次,是執行機制不到位,由于缺乏制度性安排,資金、技術、人員等方面的保障不到位,使得“課程思政”的推進顯得乏力,可持續性不強;最后,是監督機制不科學,監督的形式、內容等方面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隨意性較大,缺乏科學有效的衡量指標,缺乏規范、適當的監督方法,導致監督效果不佳。
(三)落實“課程思政”評價的體系不夠系統
部分藝術院校存在著尚未健全“課程思政”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考核無統一的標準,缺乏規范適當的評價方法,有的甚至無任何考核評價過程,直接導致“課程思政”建設目的不明確,導向不突出,效果不明顯。其次,是考核的管理工作不細致,突出表現為考核審核監督的缺乏,使得考核過程存在明顯的漏洞和不足。這些問題的出現,都使得專業課教師很難從學生那里得到及時的反饋,嚴重影響著“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三、藝術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實施的路徑
(一)不斷挖掘“課程思政”體系的育人元素
藝術院校的“課程思政”建設,必須要充分結合學校自身發展的特色和藝術專業特點,不斷挖掘各類藝術專業課中的德育元素,并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工作。藝術院校深入挖掘專業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實踐探索。首先,結合相關紅色藝術作品進行德育教育,藝術專業課教師通過系統分析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表達的深刻意涵、對當時和當前的重大影響等,對藝術作品中的德育元素進行深刻挖掘,讓同學們在欣賞作品的同時,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結合多種藝術形式開展具有一定針對性的德育教育,采用音樂、舞蹈、戲劇、美術、影視等具體形式,以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和視角,把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愛國主義、時代精神等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現出來,讓同學們能夠更直觀、更自覺地接受德育教育。最后,藝術專業課教師也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提升自身政治視野和政治理論素養,樹立“課程思政”理念,以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來進一步挖掘和研究藝術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深化藝術院校“課程思政”建設[2]。
(二)不斷創新“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方法
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方法,對于“課程思政”建設快速健康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學方法是否適當,教學手段是否豐富,直接決定著“課程思政”建設的水平和質量。作為藝術院校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方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和探索。首先,要進一步強化課堂的德育教育。結合藝術院校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理論根基較淺等自身特點,把互動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情境式教學和體驗式教學融入課堂德育教育中,同時增強藝術專業課程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其次,要進一步強化課外社會實踐教育。把藝術專業課的社會實踐教學同德育教育相聯系,不斷探索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具有藝術院校特色的“課程思政”社會實踐教學新模式,為學生們建立良好的社會實踐平臺,并通過多種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教學中來。最后,要進一步強化網絡德育教育,通過構建網絡平臺,搭建網絡論壇,組建網絡聊天室,開設網絡課程,加強網絡監管等方式,強化“課程思政”網絡平臺教育效果[3]。
(三)不斷優化“課程思政”效果的考核評價
科學的“課程思政”建設考核及評價體系,對于豐富“課程思政”建設模式、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學生的參與度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優化“課程思政”效果的考核評價,首先,要建立科學的與“課程思政”相配套的教學評價體系,把重點落在對學生品德、人格的考核上,使藝術院校的專業課教學不僅僅只是展現知識傳播的過程,更要突出展現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過程。其次,要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意見,通過課堂問卷調查,課后師生交流會等形式,及時獲得學生學習的狀況等信息,把學生關心、關注的問題作為探索和研究的出發點,并根據反饋信息及時對自己的教學做出調整和整改。最后,要建立一整套與“課程思政”相適應的考核獎懲機制,并將考評的成績與教師的薪酬、津貼、評優、評職等相聯系,提升藝術院校專業課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專業課教師開展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積極性和創新性。
藝術院校的“課程思政”建設,由于受到學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模式等因素的影響,在“課程思政”建設推進過程中呈現出一定的特殊性。通過不斷查找問題、探尋原因、找尋規律,統一行動,逐步探索適合藝術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發展的新模式,才能更高效地、更有針對性地達到“課程思政”建設要求,真正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撐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2]?劉欣.“課程思政”的內在價值與實踐路徑研究[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
[3]?童鳳蓮.淺談課程思政建設[J].教研探索,2018(32).
[責任編輯: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