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亮

有人說,教育改革以來,我國中小學從學制,到課程,幾乎沒有根本性本質變化,更不要說革命性改進了。在新的世紀里,仍然沿用19世紀的工業化教學方法與千年前的科舉式應試考試。
當然不是。目前,在一些民辦學校、國際學校中,甚至在一些有進取精神的公辦學校,已經出現了EP課程和IP課程,為基礎教育帶來全新的內容和色彩。教育導向再次指引了課改的新方向。
先行先試
國際學校在國內開辦至今已有數十年的歷史,數量從剛開始的20多家發展壯大到將近600家(其中包括公立學校開設國際班),北京就有77家。眾所周知,國際學校又被稱為貴族學校,因為其學費較之公立學校高出很多。這些學校因為本身辦學較為獨立,在課程改革方面也有較明顯的自主性。
北京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原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學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在校學生1800余人,雙語教學,開設了國內基礎課程、小學EP課程、初中IP課程、高中AP課程。
北京王府學校在北京市昌平區,開設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學習課程,以國內課程、IGCSE課程、AP課程、A-LEVEL課程為主。
北京私立匯佳學校位于北京市昌平區,集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十二年制,開設了國內中小學基礎教育課程、IB課程、AP課程。
這些國際學校除了開設標準的基礎教育課程IB或者A-LEVEL之外,還開設AP、IP或者EP課程。所謂的AP課程,是開設在高中里的大學課程,被稱為大學先修課。而EP和IP則是開設在美國初中、小學里的先修課程。其課程內容大致如下。
數學:典型的數學課程包括代數、幾何、三角幾何和微積分等。中小學生應盡早修這些基礎數學課程,為高中階段的高級數學和科學課程做準備。
科學:美國大學希望學生在高中階段修至少3年實驗室科學課程,因此生物、物理或者化學、地球或者空間科學在高中學制里各安排兩個學期。
社會科學:學習文化和歷史方面的課程可以幫助理解本土和世界時事政治。美國的初中EP課程這樣安排:美國歷史(兩學期)、美國政府(一學期)、世界歷史或世界地理(一學期),再花一個學期修社會科學類的其他課程。
藝術:全球許多大學都要求或者建議初高中學生有一兩個學期選修藝術課程,包括:工作室藝術、音樂、舞蹈或者戲劇。
AP課程:學生可以將考試通過的AP學分折抵美國大學學分,減免大學課程,達到縮短學時,節省學費的目的。由于美國高中也實行學分制,所以學生在美國的初中和小學的EP和IP課程中得到的學分可以在高中階段被承認。
目前,有超過120多所中國學校引進了美國的AP課程項目。而引入EP和IP課程體系的并不多。這是因為,絕大部分學生就讀國際學校的目的,通常是到美國讀大學,AP課程的學分在大學中得到承認。只有為留學美國高中和初中的學生,他們在EP 和IP課程中得到的學分才有意義,所以選擇這兩項課程的學生也就很少較少。
AP是美國大學先修課程,任何國內非國際高中學有余力的學霸,即使在學校沒有修這門課,也可以通過自學,或者輔導,參加統一考試。在考完以后,大學理事會寄發一張成績單。
公辦校“先修課”
在公辦校體系內,一些優秀高中與知名大學有緊密聯系,開設中國版的大學先修課。在這些高中里的一部分幸運高中生,選課后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大學課程,所獲學分還可部分獲得高校認可。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聯手部分高中,推動這個項目變成了現實。
2014年,中國大學先修課理事會成立,包括知名高校、高中在內的40余所學校通過中文慕課平臺“學堂在線”推出“慕課版”大學先修課,供學有余力的高中生選擇。目前,這個課程體系得到了很大發展。
北京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均嘗試過大學先修課,清華附中等中學也進行過相關研究。但由于時間空間所限,線下先修課推廣困難。中國大學先修課體系在全國選定多所項目學校進行合作,從大學的附中體系走出來,把范圍擴大,所有高中都有機會成為項目學校。
項目學校是指加入“中國大學先修課程項目”的學校,分為中學和大學。項目初期中國教育學會在全國范圍內遴選100所優質高中進行試點,開設中國大學先修課程;并邀請一些知名大學加入,加入的大學將承認中國大學先修課程的成績,作為大學日后自主選拔錄取時綜合評價的重要依據之一。有意向加入“中國大學先修課程”項目的學校,也可在官網向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大學先修課程”項目組提交加入申請。
此前部分高校推出的先修課,只是從現有教材中選擇一本教材推薦給中學生,沒有針對中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往往教學效果不佳。此外,先修課需要學生、中學層層申請,如果中學未申請開設先修課,則本校學生無法選修。這個“慕課版”先修課由中學和大學共同設計,課程針對高中生特點,進行重新設計和調整。更重要的是,線上慕課,只要學校在慕課平臺注冊,學生就能自由選修。
目前,這個中國版的先修課程體系,已經舉辦了10輪考試,數萬人次參加了考試,每年為數百名學生發放獎學金。
中國版的大學先修課與美國最大的不同在于,這個課程不是你想學就能學,而美國的先修課體系是全面開放的,沒有資格限制。中國教育學會規定了學生的報名標準,一是學有余力的學生,建議成績排在前10%的學生。二是學有志趣,對某一學科領域有濃厚興趣,且有志于對該領域深入學習的學生。三是學有專長,某一學科或課程基礎扎實,且成績突出的學生。鄭州外國語學校教務主任曹四清介紹說,該校報名的學生,在高一就已經把高中三年的數學課程學完了,這些學生高一的時候考試高三的數學,都能考130多分。其他成績沒有這么好的學生,就與先修課無緣了。
課程改革深水區
中國版先修課和國外先修課最大的不同是,課程沒有全面開放,學分往往不能被更高一級學校認可。
據了解,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國內十多所高校,曾通過網絡面向全國優秀的中學生教授大學課程。有高校曾表示,先修課成績將作為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但是在江蘇無錫天一中學教師李偉看來,大學先修課程目前和自主招生沒有硬掛鉤,主要是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學習平臺。“自主招生主要是高考內容的加強版,對大學內容有所涉及,但涉及的都是概念性的東西,比如極限、行列式的定義。對自主招生的考試沒有多大幫助,但對學生解決具體問題的思維上有幫助。”
目前,“中國大學先修課程試點項目”40多個考試考點覆蓋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成功組織了10次全國性考試,參與考試的學生數萬人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擔心的是,開設大學先修課程是給想飛的孩子插上翅膀,但要注意不要讓大學先修課異化為大學掐尖的另一個渠道。很多學校開先修課時受到升學等因素影響,一些高校將先修課的成績作為錄取依據,先修課有可能被高校掐尖的意圖所左右。最關鍵的是堅持先修本身是源于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而不是出自考試要求的目標,才能讓先修課健全發展。
殊不知,被大學優先錄取,這正是先修課的本意。不但要被優先錄取,還要被承認學分免修,這才是完整的先修課。
“大學先修課”無疑是中學教育的改革與進步,但由于“大學先修課”與升學相掛鉤,尖子生很可能成為大學自主招生的對象,這等于提前對高等教育資源進行了“預約”。進一步強化的結果,高等教育資源有可能進一步向“精英”中學、“精英”學生傾斜。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取消先修課選課的資格要求,全面放開選課限制,才能讓全國每一個有意向的學生公平獲得先修課學習資格。
但這太難了。如果真的放開先修課,甚至讓全國每一個學生自由選課上課,并最終引導高校錄取學生,高考就會失去價值,所謂的重點中學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阻礙課程深度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高考和所謂的重點學校。
課程新目標
在教育界,課改已經是昨天的話題了。在教育專家看來,課改從思想到行動都已經停止。這從先修課多年不能取得全國性推進,就能看出。先修課至今不能向全國每一個學生開放,還是舊思想觀念的限制。
河南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徐玉斌說,如果升學沒有這么大壓力,高中本來就應該學先修課所涉及的這些東西。是高考把學生的知識接觸面限定在了現有范圍。
徐玉斌說,高中本來應該是為大學課程做準備,而目前的課程安排是為了高考。不只是高中,整個中小學基礎教育階段,只要學生具有接受能力,就應該開設新學科、傳授新知識。
現在教育部的態度是,鼓勵高中開更多選修課。除了先修課,教育部門也考慮增加選修課,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這種思路已經貫徹到目前的課改后教學體系當中。這實際是在肯定中小學開設更多新學科的同時,否定先修課的認可學分。在固定的知識考核體系內開設新學科,由于其不被考核體系認可,傳播效果有限。
目前,北京海淀區上地學區依據“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在2020年前,把大學先修課程下移至小學和初中。現在,這個學區里的小學生也能學到大學先修課了。
北京上地學區內的4所中學、5所小學,把大學先修課程從高中下移到中小學后,依托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上地學區青少年拓展實驗室,由自動化系提供大學導師支持,帶領院系博士、碩士研究生對中小學生進行指導。小學定位在學科實踐的興趣培養上,中學定位在學科實踐深度拓展上,旨在讓學生提前了解大學不同專業研究的領域,為未來選擇專業打下基礎。
2019年9月,教育部聯合多個部委發布了促進線上教育相關文件。相信今后全國的中小學都能通過在線教育渠道,獲得大學課程下沉到高中、初中和小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