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 李萬銀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了解國內外形勢、理解黨和國家大政方針以及提高自身思想修養的一門重要必修課。直面新時代“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面臨的諸多挑戰,只有找準著力點,從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維度認真審視自身不足,并形成改革創新的工作合力,才能找到破解困境之出路,才能全面提升當下“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立德樹人的特殊作用。
課程建設背景
多年來,國家相關部門一直非常重視“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近年來更是出臺了多項極具分量的政策制度。但是,當前我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中存在的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目標還存在不少差距。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以及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工作指明了建設方向;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教社科〔2018〕1號)、2019年8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做好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工作明確了具體路徑。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應該以此為契機,積極貫徹落實,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真正擔當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的重任。
存在的問題
問卷調查發現,盡管近年來各高校對“形勢與政策”課重視程度和建設力度日益加大,但總體上不論是學校層面、教師層面,還是學生層面,都存在著不少問題,改革創新勢在必行。
學校管理方面的問題 同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一樣,“形勢與政策”課承載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鑄魂育人的生命工程、基礎工程、戰略工程。如此艱巨的一項任務,必須依靠黨的堅強領導才能實現。然而,當前不少高校黨委尚未完全擔負起該項責任。相對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來說,“形勢與政策”課存在著體量小、課時少、缺乏學科依托等問題,難以引起學校的重視。學校領導層面的重視不夠,必然帶來教務部門和教學單位的教學管理不規范、教學過程不完整,課前、課中、課后“教學閉環”難以形成;一些學校領導思想認識不到位,直接導致對上級有關“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文件要求落實不到位,教學部門不上心、教師授課不用心、學生上課不走心的被動局面。
教師教學方面的問題 與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同,“形勢與政策”課師資短缺問題尤其突出,生師比高,學緣結構不合理,優質師資嚴重不足。基于課程自身的特點,教學主題和內容應當一直緊跟時代常變常新,但是教材編寫速度卻跟不上時勢發展的速度,時效性問題突出;在線精品課程和案例庫資源有限,以及內容過于寬泛,導致高層次的教學和學術研究難以開展;教學模式單一陳舊,“一言堂”問題依然存在等。這些問題,是導致學生上課體驗感、獲得感低下的重要原因。
學生學習方面的問題 “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全方位提升學生政治思想素養、開拓人生視野、塑造人生格局的課程。總體上看,多數青年學子是關注國內外時事熱點、關注國家大事的,但仍有部分同學對“形勢與政策”課的重要性缺乏認識。目前有不少學生受到功利主義的影響,體現在課程學習上,就是過度關注個人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的提高,短視化現象比較嚴重,對似乎不關乎其就業和考研的“形勢與政策”課漠然置之;更有個別同學沉迷于網絡游戲,沒精力關注“形勢與政策”課,缺乏當代大學生的使命擔當。
三個維度推進課程改革
《意見》進一步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承載的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功能,是深入貫徹落實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的路線圖和施工圖,對于新時代高校辦好“形勢與政策”課指導意義重大。以此為遵循,筆者認為,要徹底扭轉“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弱勢地位,應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
學校維度:誰來抓和如何抓 落實學校黨委主體責任。黨的堅強領導是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源泉動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黨的創新理論對學校“形勢與政策”課堂教學的思想引領,是“形勢與政策”課提質增效的堅實政治保障。《意見》更是明確提出了要落實黨委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工作全局的主體責任,并將之作為高校意識形態和黨建工作的標志性內容。黨委對包括“形勢與政策”課在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負主體責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制的制度優勢,也是落實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法寶。《意見》提出了推動建立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帶頭抓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機制,這些新理念新要求,可以說是抓住了解決學校“形勢與政策”課難題的“牛鼻子”。在建立健全校領導負責,多個職能部門協同配合、齊抓共管,各二級單位逐級承擔、主動參與的領導機制下,二級學院黨委要徹底摒棄“學生是我的學生,思政課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課”的狹隘觀念,樹立上下“一盤棋”思想,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才能形成全校努力辦好思政課、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專業課教師做好“課程思政”工作、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
教師維度:改什么和如何改 上好新時代“形勢與政策”課,需要新理念新思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加強,但面對互聯網時代的迅猛發展、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價值觀念多元多樣等新挑戰,面對網絡時代的“原住民”,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在內容供給、手段改進、方式創新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矛盾和問題,教師隊伍整體能力水平不高、內容供給低端甚至無效、手段方式弱等問題必須解決。
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要樹立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政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育人者要先受教育。作為新時代的高校教師,只有做到自身高境界、寬視野、大格局,才有可能給學生引領航向、指點迷津。“形勢與政策”課教師只有恪守初心,苦練內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宣講上理直氣壯,內容上周密準備,教學上精心設計、精確指導、精準發力、精彩施教,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在繼承老中青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參與不同專題的講師團中努力提升自身業務能力和水平,才有可能在一堂堂生動且深刻、適度而有挑戰度、有意思又有意義的“思政金課”中給學生帶來更多的獲得感、成就感。
在內容供給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供給側改革的視角審視當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我們需要圍繞教學要點,拓展課程內容的深度和厚度,改變無效、低端的供給,擴大有效、中高端供給,提高學生的抬頭率、點頭率。同時,借助改革創新,對“形勢與政策”課出現的新變化及時作出調整,在內容供給上盤活存量、擴展容量,強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增量,扮演好學生智慧的“催生婆”的角色,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
在方式方法上,廣大教師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充分激活自我,積極創新教學模式,由“我說你聽”的單一交流轉變為平等對話,消解主客二元對立,在交互主體的交流交鋒滲透融合中,積極提高“形勢與政策”課所授內容與學生意愿的吻合度、與學生專業知識的契合度、與學生已有價值觀的關聯度、與現實生活以及學生自身發展需求的相關度。面對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積極創新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如開展分類型、分層次小班教學,構建科學考核評價體系,利用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進一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提升課程親和力與針對性,讓既帶有新鮮感、陌生感,又沾著泥土、帶著露珠的“形勢與政策”課入心入腦。
學生維度:為什么學和如何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可以第一時間傳播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引導學生厚植家國情懷,自覺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另外,學好“形勢與政策”課,還可以幫助青年學生澄清國內外各種錯誤觀點,有助于他們看清紛繁復雜的表象背后的邏輯與真相,學會用理性、科學、客觀、全面的思維辯證、歷史地看待中國與世界。學生需要在“回歸常識”“回歸本分”中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端正學習態度,穩定學習情感,積極參與到“形勢與政策”課的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中去。現實中,有不少學生在“形勢與政策”課教育過程中表現出學習動機的“近景性”,有功利主義傾向,弊端明顯。因此,新時代青年學子應登高望遠,把握時代潮流,自覺將學習“形勢與政策”課的重大意義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起來,與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聯系起來,矢志追求,砥礪前行。
結束語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要想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畢生難忘、終身受益、充滿獲得感和成就感的課程,就必須在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指引下,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只有學校、教師、學生三方面相向而行、共同發力,才有可能將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打造成為“工藝”精湛、“配方”新穎、“包裝”時尚的“靈魂課程”,教育教學目標才能最終達成。
【本文系《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創新工作室(Szzgjh1-1-2018-10)、安徽省優秀青年人才基金重點項目(2013SQRL093ZD)、2014年安徽省高校優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項目的階段成果】
(作者單位:安徽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