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遠曦
摘要:文博類電視節目作為文化類節目的一種,既是傳播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時也因其節目的敘述對象——“文物”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已推出兩季的熱播電視節目《國家寶藏》即是一檔敘事獨特、傳播廣泛的文博類節目。《國家寶藏》在敘事層面的的突出特點體現在敘述主體的多元化,節目通過四個典型的敘述主體的設置,展開國寶的“前世”和“今生”,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關鍵詞:國家寶藏;敘事;敘述主體
一、《國家寶藏》節目概述
《國家寶藏》每季包括十期節目,除第十期外,每期介紹三件從同一博物館選出的文物,并發起投票,最終選出各博物館一件文物舉行九件文物的特展。每期節目時長約100分鐘,平均每件文物約35分鐘,介紹三件文物所運用的結構相同。
每件文物的介紹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即國寶“前世傳奇”、“今生故事”,并都使用了短片與演播室現場相結合的表現方式。第一部分以明星(國寶守護人)到博物館實地接觸文物的短片作為開始,約3分鐘的短片播放結束后,明星手持節目組特制“印信”進入演播廳,放置印信后走上舞臺進行時長約1分鐘的介紹,銜接主持人串詞,正式引出“前世傳奇”的舞臺劇表演。舞臺劇表演一般以作為國寶守護人的明星為主角,時長8至10分鐘,演繹圍繞文物發生的歷史故事。表演結束后,畫面切入另一演播室內的九名博物館館長對文物介紹進行補充,作為第一部分的收尾。
第二部分由再次回到舞臺的國寶守護人與主持人兩個人的交流開始,引入“今生故事”的展開。“今生故事”同樣由一段以人物為中心的2到3分鐘的短片開場,播放結束后“今生故事講述者”走進演播廳。隨后主持人、明星、“今生故事講述者”三個角色共同在舞臺上進行現場的演示或講解,最后主持人宣布為講述人與明星辦法國寶守護人印信,共同宣讀守護誓言。
二、《國家寶藏》敘述主體分析
(一)主持人
《國家寶藏》從節目的表現形式來看,作為一檔綜藝節目,仍然具有真人秀節目的特點,無法視為完全的虛構文本或紀實文本,而其中的主持人和明星各自的身份也是雙重的。在節目中,主持人張國立與明星都是作為自己本人出現的,然而如果只是本人卻無法與整個“國寶”的主題產生聯系,因此出現了“001號講解員”與“國寶守護人”兩個虛構的身份,用來傳達與國寶相關的信息。
(二)明星嘉賓
節目中只設置有一個主持人,但在介紹不同國寶時都搭檔有不同的明星作為“國寶守護人”。在節目中“國寶守護人”既作為明星嘉賓,同時也是暫時的“主持人”與“001號解說員”張國立共同完成一件國寶的展示。“國寶守護人”不是只在節目的特定環節才出現,而是從入場后,在演繹前世傳奇,引出今生故事,以及與今生故事講述人的交談的過程中都發揮作用,直至一同宣誓結束這一國寶的展示。不同的明星嘉賓與主持人的搭檔也增加了節目敘述主體的多樣性,也是每件國寶個性化的具象表現。
(三)專家
從節目的一開始就被介紹的九位博物館館長是節目敘述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前文明星的形象相對應,他們是作為專業者的形象代表。九位館長雖被命名為“看門人”,但依然是作為博物館館長這一職業與專業形象發揮作用,是所有形象中最特殊的一群人。他們被安排在一個獨立的演播室,在節目中出鏡時長較短,主要為兩部分。首先出現于開篇的博物館的介紹短片中,他們可以看作是博物館人格化的代表,象征著當期的主題博物館。另一個出現場合則是對文物的專業介紹中,作為專家發揮博物館方面的專業性與權威性,傳授專業知識而不是進行點評。
(四)今生故事講述人
相比以上其他的次敘述者,今生故事講述人在人物身份的著名性方面是最低的,可以說是《國家寶藏》中的“素人”形象。《國家寶藏》在“今生故事講述者”的選擇上體現了多元化的特征,不局限于傳統上容易讓人聯想到的文博行業的從業者。更廣泛的講述者行業也讓這一文博類的節目更貼近觀眾與生活,除了界限較模糊的藝術、歷史專業的從業者,一些很難與文博專業產生聯想的專業,例如:航發、密碼學、馬術、計量科學、生命科學、通信、海軍軍事、地圖學等都在節目中有所涉獵。
三、《國家寶藏》敘述主體特色
(一)四種次敘述者的設置與功能
在專業領域的表達中,前兩種角色的功能與后兩種不同,但是都是共同為“國寶”服務。其中,主持人作為一個人格化的敘述者,處于更高的敘述層次,其余的次敘述者受他引導。主持人與明星都不是文博專業的代表,但二者共同完成了節目流程的串接,明星通過舞臺劇的表演和與文物的對應將物與個性化的公眾人物聯系起來。博物館館長承擔著專家傳授知識與代表所對應的博物館的作用,與其他的次敘述者從空間上相互獨立。而今生講述人通過自身經歷與文物的緊密聯系延伸了文物在當下的內涵,也拓寬了敘事內容與受眾范圍。
(二)不同敘事主體的特點
在節目大敘述者的統領下,不同的次敘述者在不同層次的敘述框架內進行表達。主持人層次最高,由明星協助,但是主持人與明星由于專業性的缺失,敘述以觀眾容易理解、更準確的信息傳達為主。明星在提高了節目關注度的同時,在敘述中更加受到敘述框架的限制,保證內容為文物服務,以防喧賓奪主。人物個性的弱化在博物館館長的角色中也有所體現,不同于其他文化類節目塑造的明星學者形象,博物館館長表述的書面化語言和內容對于知識的側重,體現了其個體性在敘述者指揮下的削弱,形象更為單一。最后,“今生講述人”是《國家寶藏》中個體性較強的次敘述者,在節目中可發揮的方面更廣。因此在這一部分的敘述中產生了意動型敘事文本,推動節目儀式感達到一個高潮,通過指向未來的“宣誓”儀式增加觀眾的代入感,把更廣泛的行業與民族精神納入到敘事框架當中。
結語:
總體來說,《國家寶藏》是一個運用國家級平臺打造的電視端綜藝節目。由于涉及的領域專業性較強,敘事框架內多樣化的次敘述者的設置,讓具有歷史與當下意義的文物故事得以在多個時空維度展開,符合大眾的接受能力,也起到了科普文物知識的作用。電視的媒介載體,使得多種敘述體裁的融合得以實現,精致的視聽包裝的渲染吸引受眾的同時,也激發了公眾的民族自豪感。同時《國家寶藏》的敘述主體選擇不局限于文博專業的領域,而是在其他相關領域進行展開,擴展了節目內容范圍和受眾范圍,也展現更廣泛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