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婧
摘要: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國教育部更是把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作為新時期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著力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具有愛國主義情懷,把家國情懷放在首位,仁義禮智信,溫良恭謙讓,做一個新時期的合格接班人。本文筆者就從幾個方面談一下在新時期如何對初中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希望可以給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點啟發。
關鍵詞:傳統美德教育;愛國主義;仁愛教育;禮儀教育
前言:
通過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目前的初中生家庭以獨生子女居多,父母的溺愛使得學生不懂得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自私,懶惰,依賴性強,做事情拈輕怕重,只看到個人的小利益,而很少以全局意識為重,缺乏集體榮譽感。這樣年輕的一代很難擔負起國家的重任,所以,弘揚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傳統美德教育是我們目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必須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下文筆者就從幾個方面來具體加以闡述。
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主題教育
作為祖國的炎黃子孫,祖國未來發展的引航員,我們一定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接過愛國主義的大旗,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從小就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我國悠久的文化和歷史。知道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是由無數個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所以必須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引導學生具有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常抓不懈。通過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了解歷史,更加的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祖國人民,增強初中學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對學生進行仁愛教育
通過調查研究得知,目前學生普遍缺乏團結互助的精神。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很難考慮到集體和他人的利益。同學之間常常是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缺乏團結友愛的精神。這種現象恰恰反映了“仁愛”精神的缺失。著名的教育學家孟子曾經說過:“仁者愛人”,意即要去愛別人,幫助別人,體恤別人。所以,任課教師我們必須要引導學生去做一個“仁者”,做一個懂得愛,懂得寬容和饒恕的人。要主動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要做一個“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智者,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體會快樂與成就感。
另外,我們要教導學生懂得“孝道”。古時候,就涌現出了很多孝順父母的人物形象,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把“孝悌”精神傳承和發揚下去。父母十月懷胎,歷經艱辛萬苦將我們養大成人,我們又何嘗不應該用愛去回報他們,贍養其老呢?但是,縱觀目前的一部分學生,把父母對他們的悉心照顧看作是理所當然,不但不懂得知恩圖報,而且經常和父母頂嘴,對父母的命令置若罔聞。針對于這一現狀,我們必須要加強對于學生的孝悌教育,讓他們意識到父母對他們的養育之恩,設計主題教育活動去拉近家長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比如說,可以嘗試展開“角色對換”活動,讓學生做一天的父母,體驗一下父母的艱辛,相信學生就會深有感觸,對自己的行為作出修正。
三、對學生進行勤儉教育
眾所周知,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即使是在經濟發達的今天,依然應該繼承和發揚下去。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輩人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打下來的,我們不應該坐吃山空,而是要傳承這種美德,為子孫后代集福,打造新時期的“金山銀山”。雖然現在的生活質量提升了,但是我們依然要保持勤儉節約的美德,引導學生不要浪費,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一度水,一度電。做到出門斷水斷電,避免不必要的損耗。另外,就餐時,要引導學生響應號召,“光盤行動”,不剩飯菜,如果有節余,一定要打包,不要鋪張浪費。寫作業時候,用過的紙張反面還可以做演草紙。勤儉節約并不是讓學生做多么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我做起,從文明修身開始,養成一個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四、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儀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社會風貌。所以,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我國的這一傳統美德,將學生的禮儀教育貫徹到底。禮儀是一種行為規范,是對自己以及他人的一種尊重,體現的是自身的修養。對于中學生而言,我們要從自身做起,言談舉止得體,不說臟話,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說笑打鬧。與人說話不惡語相加,要如和煦的春風,給予人溫暖。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也告誡我們一句善語,能給人增添無窮的力量,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會感到暖入心田;同樣,一句傷人的話語,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也會令人寒徹心扉,傷人至深。所以,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注意文明禮貌用語,從自身的修養做起,做一名文明有愛的好學生。
五、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
正所謂“身正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示范作用是無窮大的。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必須要具備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職業素養。在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傳統美德的同時,一定要自己首先做到,嚴于律己。只有自身言行一致,舉止動作規范得體,才能夠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讓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提高學生的道德品德修養。作為一名年輕的青年教師,我們一定要轉變思想與觀念,深入了解我國的悠久歷史和文化,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以嚴格的標準約束自己的行為,謹言慎行,做一名傳統美德教育的踐行者。
結論:
綜上所述,傳統美德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一線教師必須要從自身修養抓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弘揚有利于時代發展的進步,是新時期一項重要的責任與使命,我們必須要認真的貫徹執行下去,讓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之花常開不敗,促進中華民族的繁榮與昌盛。
參考文獻:
[1]陳連英.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傳統美德的傳承與發揚[J].成功(教育版),2017 (02)50-51.
[2]蘇薇薇.淺談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文學教育(上),2014 (07)142-143.
[3]吳惠枚.談初中語文教學的德育責任與踐行途徑[J].學周刊,2017 (25)47-48.
[4]王延梅.淺談傳統美德教學在語文工作中的發展及其意義[J].教育教學論壇,2015 (2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