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仁東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要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必須要清楚自己所面對的是怎樣的課堂,以良好的教態給學生積極的影響,課堂上讓學生手腦并用,擅于創設懸念,并通過不斷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語文教師;高效課堂;創新策略;實踐
隨著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的使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又開啟了一段新的歷程。每個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具有終身教育的思想,通過不斷學習新教材,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模式,給學生學好語文提供快樂學習的課堂體驗,為小學語文課程改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要清楚我們面對的是怎樣的課堂
教學應該是一個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而非教師單向傳授知識,但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許多教師以自我為中心,要求學生被動的接受語文知識,久而久之,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逆反的心理。語文作為基礎學科,而小學階段正是為以后學習打基礎的重要時期,如果在這段時間內采用錯誤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認為學習是一種負擔,就會對以后的學習生活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是語言文字上的運用,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就會讓學生失去主動探究文字知識的積極性。文字源于生活,培養學生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正是語文課程存在的意義,然而大多數教師們以學生的應試能力為主要目標,忽略了對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
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可愛的孩子,他們的健康成長關乎祖國的發展與未來。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認清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在語文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積極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象以及各種課堂現象,從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出發去引導他們愛上語文、認真學習語文,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基。
二、以良好的教學態度給學生積極的影響
教師的教學態度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教態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教師的衣著,教學時的心情、表情、動作、神態等,這些都是能否搞好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學生在課上會不自覺地觀察教師的教態。教師的教態于無形中會影響課堂氣氛,而這種氣氛又直接作用于學生。所以教師在進入教室之前首先要調整好自己,良好的教態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教師除了要注意外在的衣著整潔外,還要注意用親和、自然的態度去面對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以及精神面貌。具體可以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進入教室的那一刻要面帶微笑。對學生微笑能讓學生消除對教師的懼怕感,讓學生以輕松的心態對待學習。設想如果教師一走進教室就板著臉,一副心情不好的樣子,學生必然會感到壓抑,上課時變得緊張,課堂氣氛也會變得壓抑,從而達不到預想的效果。相反,如果教師微笑著面對學生,課堂氛圍自然就會輕松很多。
二是給學生鼓勵。鼓勵帶給人的力量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教師的肯定、鼓勵能讓他們充滿信心,更加有動力。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用肯定的目光看著學生,對學生微笑;回答完后教師要多夸贊學生,無論是否答對,都應先鼓勵學生:“敢于表達就是好樣的”“你真棒”“回答得真好”,等等,對表現好的學生還可以獎勵小紅花或者一些其他的小獎品,以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教師不能用有色眼光看待學生,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讓學生自信地學習,快樂地學習。
三、讓語文課堂成為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的課堂
語文課堂是否需要學生動手?有些老師可能并不十分在意語文課堂上的動手操作。其實動作是思維的具體體現,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手腦結合,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自然都能得到訓練。原來的語文教學很少有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如何讓語文教學變得更靈活是教師一直在認真思考的問題。加入動手操作可讓語文課變得更加形象,不再單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習生字,如果讓學生通過抄寫很多遍來記憶,難免會枯燥,學生記憶起來也比較困難。這時教師可以把一些生字拆分開,把只有生字一部分的卡片打亂,讓學生拼湊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增強了對文字的記憶,還能學習到新組成的生字。再比如學生很難做到堅持記日記,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圖畫的形式來“寫”日記,讓學生把自己當天的生活畫到日記本上,等到課上,教師選幾位學生講一講自己畫的是什么,或者讓學生在圖畫上標注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日記,而且還豐富了表達能力。
四、擅于創設懸念來激活學生的思維
語文課堂必須注重學生思維的培養,因此教師應擅于創設懸念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教師不習慣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道怎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擔心課堂氣氛太活躍會無法維持課堂紀律,導致學生沒有太多心思學習。其實不然,太過安靜、整齊往往會壓制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教師在講臺上唱獨角戲,學生只顧低頭記筆記,師生之間的交流少之又少,沉悶的課堂氣氛反而難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設置一些有趣味、有挑戰性的、充滿懸念的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對疑問往往有探究的欲望,在講課文之前先把故事的一些關鍵情節“透露”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會更加集中,也更有興趣去學習。對于下一節課要講的內容,教師也可以像下集預告一樣提示學生,使學生對下節課的學習內容有所期待。學生為了早點知道結果,不用教師要求,往往自己就會主動預習,有助于培養他們思維的敏捷性。
五、通過強化教學反思促使自己不斷成長
強化教學反思環節,是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新的重要內容,加強教學活動的反思,不僅要求教師認真思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要讓學生主動與教師溝通,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完善教學方法[2]。某小學在五年級范圍內推行課后互評活動,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在課堂結束后,學生和老師互相評價,以及定期安排其他教師旁聽,積極推動教師、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溝通,全面優化教學方式方法。這樣的活動一經展開,使該校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顯著提升,教師意識到傳統模式落后的同時,主動的與學生交流探討,力求建立更加適合學生,貼近學生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卞南鳳.小學高年級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探究[J].名師在線,2019 (25):11-12.
[2]宋巧花.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實現策略[J].甘肅教育,2018 (15):103.
[3]劉彤彤.以生為本,構建語文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7 (4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