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紅巖
摘要: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師值得認真研究的課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等,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思維片樣策略展開詳細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培養;課堂教學;策略
科技的突飛猛進,競爭尤為激烈,需要人們有創新意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肩負著培養學生創新意思的重任。學生只有具備創造性思維才能不斷創新,創造性思維即為散發性思維,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去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思維培養現狀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是傳統的,教師一直遵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原則。而有的教師只重視傳授學生知識,忽略了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具體表現有:
1、以教為主。教師教、學生學,其結果培養出的學生高分低能。有的教師寧愿培養一個高分低能的學生,也不愿培養一個低分低能的學生。這一做法無疑是荒謬的,如果按照這樣的思想去教育學生,無疑就會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制約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2、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忽視課外的學習,培養出的學生視野非常狹窄,或許他們會把某一篇文章倒背如流,但卻不知某個著名的科學家是研究什么的。這樣教出來只知道死記硬背,唯題目是從的學生是難以有什么創造性思維的。
3、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學生在家長和教師整天的“學習,學習,再學習。”聲中,神經繃得緊緊的,長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之下,就會變得自信心不足,懦弱,自卑,遇到困難就顯得手忙腳亂,更談不上遇到問題能有所創造性地解決了。
4、不重視創造力的培養。有關資料表明: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實質上是科技知識、創新及其轉化能力的差距,歸根到底是人才數量、質量及人才創造能力的差距。我國的中小學課堂上對學生創造力的開發培養普遍重視不夠,極大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創造能力不高的現象,從而直接導致了以上差距的形成,這無疑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二、小學語文課堂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聽說讀寫的要求,都含有創造思維能力培養的因素。在語文教學中,如能注意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不但可調動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而且能夠強化教學重點,幫助突破教學難點,是發展學生智力的關鍵。
1、注意培養創造性想象。創造性想象是不依據現成的描寫,而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在頭腦中獨立的創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是任何創造活動的組成部分。沒有創造想象,生產勞動、技術發明和科學創作、藝術作品等一切創造活動都無法順利進行。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想象力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對學生學習知識,增強技能、提高語文綜合素質等都有重要意義。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平時可以充分利用課本的各有利元素,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象。
2、肯定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意識是人們對創造活動的需要、愿望和動機,包括好奇心、求知欲和興趣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須從肯定其創造意識,激發好奇心和培養求知欲開始。可見對于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即便是幼稚的,不切實際的,老師也應當同樣給以肯定和鼓勵,同時加強指導,因為有時候,這些幼稚的好奇心、求知欲說不定就是創造的開始。對小學生來說,有時幼稚并不可怕,反而可怕的是老師對幼稚的責難。只有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不至于把他們的創造意識掐滅在萌芽之中。
三、通過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形象思維又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直觀地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理解事物的本質聯系,需要以直觀的物體或圖像作為中介。多媒體以其激發興趣、創設情境、拓寬訓練方式等方面有其過人之處,便使它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首先要充分運用直觀的多媒體教具,使課文內容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表象,為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儲備材料。其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課外閱讀、參觀旅游、調查訪問等,讓學生接觸社會,實地觀察,體驗社會生活和自然風光,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擴大知識領域,積累形象的材料,讓這些表象材料為學生形象思維的形成服務,在一定的時機誘發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四、培養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所謂發散思維,是指從已知信息中產生大量變化的、獨特的新信息的一種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圍、不因循傳統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的特點是“求異”,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因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關鍵。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十分重視培養小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學習方法,鼓勵學生敢干超越教學現實的精神,如應答或復述課文時,設法變換敘述方法、方式;分析句子時進行多句比較、多問比較;造句要求別出心裁;分析問題時運用多維分析;課堂學習敢于對教材、對老師的講解提出異議,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展開不同意見的爭論,打破盲目順從、迷信書本、被動地聽講、被動地回答問題的局面;閱讀時能對讀物進行比較評論,善于設計訓練習題等等。引導學生的思維突破常規和經驗的禁錮,不斷產生新的答案,有價值的答案出現的概率就愈來愈大,使學生的思維向獨創性、靈活性方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吳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J].中國教師,2018 (S2):38.
[2]陳春玲.談語文課堂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18 (30):10-11.
[3]郭曉希.小學閱讀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 (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