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職院校里面,師生關系的構建是很重要的,這不僅能夠能夠有效促進教育教學,還有利于推進人才培養的正向發展。新時期的高等教育法規,也對高職院校師生關系的構建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主要在于研究當前高職院校里面師生關系,希望能夠在高職院校良好的師生關系氛圍構建方面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新時期背景下;高職院校;師生關系
從高職院校的學生來源角度分析,高職院校的生源,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不愛學習(或不擅學習)在學習成績上稍微差一些的,另一類是在自我約束能力上稍松懈一些的。所以,大概率來說,高職院校學生在心理自我認可程度上,相較于本科院校的學生會稍微差一些,他們極敏感,既需要老師的關懷,又害怕與老師的進一步接觸,這對于高職院校里的師生關系的構建是很不利的。新時期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使得良好的師生關系于各大高職院校而言越發重要,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促進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正向發展是非常有效的。新時期的高等教育法規,也對高職院校師生關系的構建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校的教師們既能夠遵循高等教育法規,又能夠本著公平公正的態度,做到嚴格又不有失公允,本著關愛的心情既不過于干擾又不會顯得疏離。培養和建設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有效培養既會做事、又會做人的綜合型人才,這在各大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與院校發展中的已經成為了不可回避的問題。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
充分認識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并合理且有效的應用,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是在學習成績上不理想,高考不太成功的,學生的這種情況會讓他們中的部分人對自己不夠自信,在自我的認可度上不高。還有一部分高職院校學生是因為家庭關系比較復雜致使自己長期的壓抑,他們會形成一種不愿意交際的心態,又或者形成“唯我獨尊”心態的自命不凡的學生,長期的有利于集體生活之外。盡管這些情況,不能說他們就不想和他人交流,不想認可自己,其實他們的內心是非常渴望有人能關心、呵護他們的,他們也向往友誼,只是還需要在勇敢一些,需要有人能夠多關心一些。所以,這也就奠定了高職院校教師在和諧師生關系構建中的主導地位;也就決定了,各大高職院校的教師必須要花更多的時間以及精力和學生相處,這才能更有利于和諧的師生關系建設。
二、高職院校師生關系的現狀
缺乏一定的考核機制目前,各大高職院校大多都是用論文、科研等標準來考核高校教師,主要定位的是研究型,缺乏一定的機制來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這會導致大部分教師過于注重自我的個人發展,埋頭搞研究,忽視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大大得減弱了師生關系。
自我約束意識薄弱個別教師職業道德意識薄弱,不按規矩行事,有個別教師不能嚴格約束自己,做出嚴重違反師德師風的事情,如“葉成事件”;還有部分教師用各種暗示的方法向學生索要禮物紅包等。這些違反師德師風的事件,嚴重傷害著教師在學生心里的“偉岸”形象,破壞教師在學生心中的良好形象。
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在現今社會快速發展得背景下,一部分高校教師與學生對于各自得關系認定上有偏差,認為彼此之間的關系就是簡簡單單的知識雇傭關系。在學生心理,把自己當作消費者,來學校是交費了的,是來被服務的,簡單的把師生關系變成了買賣關系,無形之中覺得自己會更有優越感,更甚至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如向老師要求考試要讓過。必須保證自己能畢業。學生心理認為的這種不平等的關系,會造成師生關系的淡化。致使教師無心約束學生,獎罰淡化,學生也會無心學習,只注重考核的結果,嚴重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
服務熱情退化學生是教師工作的對象,也是服務的對象。對于受教的學生,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有專業化的輔導和教育教學外,還需要有強烈的服務意識,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服務,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新時代的大學生不同于中小學生,也不同于以往的大學生,他們是有想法有沖勁有創新意識的新時代青年群體,他們不僅需要知識的輸入,還非常需要人文關懷。但是,目前普遍有的現象,是高校教師只著重于三尺講臺的教學,上完課就走,下班就消失,學生鮮少能找到老師。課堂上相互交流的少,課余時間找不到老師,這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少,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發展。
三、構建高職院校良好師生關系的途徑
教師應堅定理想信念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學生喜歡的人生導師,就一定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教師們更能夠做不忘教育的初心,牢記自身身為人民教師的歷史使命。一個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的教師,會甘于研究教育教學,甘于埋頭理清楚與學生溝通交流的脈絡,才更有可能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在學生們的心中播下夢想的種子,從而幫助學生成長成才,助力他們去實現他們的夢想。一個擁有理想信念的教師,會嚴格遵守高等教育法規,踐行著作為一名高校教師的行為準則,會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
教師應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高校教師應該不僅是知識淵博的學者智者,還應該是道德修養的典范。因此,高校教師應該從自我反思出發,全面提高自我綜合素質,想辦法改進工作方法,用實際行動樹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教師的良好個人形象,不僅有利于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還可以通過言傳身教,高效率的切實履行教書育人。在師生關系的發展中,要把握好“度”。現在的大學生的自我認識度都比較高,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不能簡單的以教師身份傳授知識,還需要付諸情感與他們交流,更要做到以理服人。但是,不能過于遷就學生,更不能做出一些不符教師身份的事去迎合學生。在日常教育教學和生活中,也不能助長學生壞風氣的養成,要以學生腳踏實地求取真知為重,這樣不會使師生的關系變得庸俗化。
建立合理的考核機制各大高職院校應建立合理的教師考核考評機制,并在此基礎上盡可能的去完善考核機制,因為這是關乎到每一個教師切身權益的一個事情。一方面,合理完善有效的考核機制,這是對教師的一種肯定;另一方面,合理完善有效的考核機制,也是能夠有效的督促每個教師積極向上,奮力提升自我的業務能力的,對于有效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發展是一個有力的保障。合理的機制還能夠促使高校教師改變以往常規的陳舊觀念,增強責任感。但是,各個高校在制定自己的考核機制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各自的情況來制定,不能盲目的模仿,要能夠體現出各自院校的獨特性,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偏重性。并且,在設定高校教師的考核考評的時候,一定要適當的側重于師技與師德的考核,師技與師德對于高校教師隊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考核的時候如果分量不夠,對于自我約束力較弱的教師,可能會給他們一種不夠重視的錯覺,形成不良的風氣。同時,在制定考核機制的時候,也要適當的把學生對高校教師的評價也作為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在設置的時候要盡可能的合理,不能偏重性太強,因為太強太弱都不利于良好的考核機制的長期發展,而合理的評價與考核有利于推進高校教師在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中更加主動一些。
強化學生的自我認可度高等教育不同于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學中,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但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特殊性,往往會表現各異,會表現出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學生對自我的認可度也不高,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也不高。因此,在加強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各類教育教學活動的工作上,需要多加努力。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完整個體,都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但是都有一個共通點,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有的創新潛能。所以,我們需要承認他們的獨特性以及為要求獨立而表現得特定得發展意識,要能夠尊重他們,認可他們,并且對他們表達一定的肯定與表揚。通過肯定與表揚,可以給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正向的心理暗示,激勵他們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從而強化學生對自我的認可,這有利于師生關系的發展中學生更有勇氣與底氣,也更加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
師生的陳舊觀念需要改變各個高校都存在有一部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非常強烈甚至頑固的陳舊觀念,即“老師是傳授知識給你們的,是一門心思為你們好的,而且并不要求你們什么回報,所以,你們要仔細的認真的,聽我的就對了”。但是,現在是新時代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學生會乖乖的只像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樣單純的仰望著你嗎。不,不是這樣了,我們的學生們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并且,如今經濟發展之快的情況下,網速也是發展迅猛,學生能夠接觸到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來源廣泛的。我們現在的學生更需要的是一個他(她)成長路上的一個指引者,而不不僅僅是知識上的一個授業者。所以,咱們教師隊伍中的傳統的教育教學舊觀念急需要改變,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發展,跟上學生的步伐,做一名新時期的“新教師”。那么,只有教師的觀念需要改變嗎,學生的觀念也需要適當的適度的改變。新時期背景下,很多家庭都是一個或者兩個孩子,在家里是全家人的中心,都是全家人繞著他(她)轉,學生的一種自我優越感就越加強烈,到學校后,不能完全完成身份的轉換,內心還是需要大家都圍繞著他(轉),但是師生比例較大,學生會有所落差,所以學生的觀念也是需要有所調整的。要知道良好師生關系的核心是堅持人本主義,教師與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兩者之間是平等的關系,主要的區別在于教育教學工作中,一方是施教方,另一方是受教方。但是,兩者之間并沒有高低與貴賤之分,都是平等的,學生與老師都需要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以及共同合作中盡力的發展自己,尋求各自的成長。
教育教學工作是一個周期長、循環反復的工作,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建立良好教育教學秩序的最基本保障。師生之間形成的良好的感情上的雙向交流,有利于高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這也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論新時期高職院校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J].施海東.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8).
[2] 論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J].高青蘭.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50).
[3] “嚴、愛、寬、博、智”教育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朱林.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7).
作者簡介:陳琴敏(1992- ),女,貴州銅仁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