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郁
摘要:本文闡述了音樂教育對航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培養合格人才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航海教育應有機融入音樂教育以適應航海院校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分析了目前航海院校音樂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開展音樂教育補短板、善創新、搭平臺的基本建設思路。
關鍵詞:航海院校 ?立德樹人 ?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0)24-0114-04
一、航海院校加強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一)音樂教育對于立德樹人具有獨特而重大功能
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必須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并舉,相互促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要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長。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回信,提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時代課題。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要把“綜合培養協同育人”作為根本途徑。國家高度重視并對全面改進美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2015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1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從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具體任務、組織保障等方面對加強學校美育提出了明確要求。明確學校美育工作要在樹立學科融合理念、完善課程設置、科學定位課程目標、加強教材體系建設、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深化教學改革、豐富藝術實踐活動、推進評價改革、加快藝術學科創新發展、配齊配好美育教師、改善場地器材建設配備等方面扎實推進,這必能推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邁上新臺階。從實踐來看,高校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陣地,而音樂教育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音樂是人們抒發感情、表現感情、寄托感情的藝術,音樂對社會的文明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音樂教育能夠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升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面實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的目標,音樂教育承擔著重要的使命和責任。
(二)航海教育應有機融入音樂教育,適應航海院校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
相比其他高校,航海院校教育具有崗位針對性、國際通用性、法律規定性和國防軍事性等特性。在我國發展航海教育,對開發和利用海洋、鞏固海防、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航海院校的畢業生就業領域具有明顯的行業性,航海類專業畢業生基本上從事遠洋船舶運輸工作,船舶是工作場所,遠離陸地。船舶航行在大海大洋中,配員有限,基本是海天一色,工作、生活相對枯燥、單一,容易產生孤獨感,身心容易疲憊。船員如果會一點樂器、愛好音樂,就能夠做到眾人一起樂,也可以自娛自樂,可以自我調節,減輕壓力、消除寂寞,從而有利于工作和生活。可以說,了解一些音樂知識、懂得一些樂器操作,既能健全人格,又能有利工作。讓航海類專業學生了解、熟悉、掌握一些音樂知識、充實人生,可以使他們適應未來職業發展,使他們生活更有情趣,思想更有創意,工作更有效率,領導更有藝術,人生更加豐富。
二、航海院校音樂教育現狀與問題
(一)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一是人才培養方案中重視音樂素養的培養。在我國開設航海類專業的院校既有獨立建制的航海院校如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廣州航海學院,也有設置在綜合性大學中的如武漢理工大學、集美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寧波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天津理工大學等。上述學校均開設有航海技術、輪機工程、船舶電子電氣三個航海類專業。學生就業面向主要在中外相關船公司工作,從事遠洋運輸活動。航海院校在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有非藝術類本科專業學生至少修滿2個學分方可畢業。在通識課程教學安排中會設置一組藝術類的選修課,包括開設“音樂理論與欣賞”“聲樂藝術”“合唱與指揮”“音樂劇”“管樂藝術欣賞”等等,而“音樂與欣賞”作為藝術類的基本選修課程提供給學生選擇。我國現有航海類院校也一直開設有“音樂與欣賞”之類的課程,而且選課的學生多,同時也積極鼓勵師生開展航海音樂研究與實踐。如廣州航海學院面向航海類學生開設了《音樂理論與鑒賞》《合唱與指揮》《音樂劇》《管樂》等課程,在航海類專業協同育人省級平臺中專門設立了航海類人才培養中音樂藝術研究與實踐課題,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省級平臺中構建了航海校園原創音樂平臺。
二是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措施。航海院校除了給予課程保證之外,同時給予了其他一些保障:配備了一定的音樂教師、場地、設備;設有藝術類教研室或掛靠團委或直接由教務處在業務上進行管理;鼓勵音樂愛好者成立音樂社團或樂隊;支持參加各級各類藝術演藝活動等等。
三是注重了藝術實踐活動。大力推廣惠及全體學生的合唱、合奏、集體舞、藝術實踐工作坊等實踐活動,開展了高雅藝術(音樂)進校園活動,積極參加教育系統和一些綜合性的演藝展示活動,有的高校藝術(音樂)團體開展了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的聯誼活動,還有的開展了一些國際交流互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但總體上看,包括音樂教育在內的“美育”仍是德智體美勞“五育”中的短板,航海院校音樂教育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一是音樂師資力量薄弱。有些學校雖然設有藝術類的教研室或藝術指導中心,但教師數量有限且兼職人員多,數量與質量都不能滿足要求。現在航海本科院校進人基本以主體專業和高層次為主,將藝術專業人才作為專門人才加以引進的不多,即使原來專職進來后來也有一些改行了。教師少、高層次不多很難開展音樂教學研究,更談不上如何有效地對接人才培養方案,影響了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二是音樂教學設施不足。相當部分航海院校還沒有專供音樂教育用的教室,藝術活動與交流也沒有相對正規獨立的場所,樂器配備不齊、功放、音響等設備陳舊,效果較差。
三是音樂課程開設單一。由于教師、場地、設備等限制,所能開設的音樂類課程有限,缺乏課程系統性和時間連續性,基本停留在一時期一門課上。
四是課內課外對接不夠。由于開設課程有限以及教師的數量與質量問題,音樂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需求對接不夠,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或興趣。
五是教學方式互動不強。由于都是大教室上課,學生人數居多,有時達到300人以上,很難開展探究性、啟發式的教學活動,學生教學形式以傳統方式方法居多,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校園音樂平臺不夠,影響了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學習與實踐,影響了音樂愛好者主觀能動性發揮。
六是開展課程思政不夠。高校課堂教學是構建“三全”協同育人模式的主渠道,強化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融合,關系到把“立德樹人”落實到各環節全過程。課程思政應該是在授課的過程之中,積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春風化雨開展思想引領。把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與教學體系等融為一體,通過深化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實踐鍛煉,把黨的教育思想以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等思想政治教育導向與各類課程固有的知識、能力傳授有機融合,充分發揮教育教書育人的作用。目前在音樂教學課程思政方面,還存在著理解不夠深入、機制不夠完善、教師的專業知識與講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聯系的針對性、時效性還有待加強。
七是學生音樂基礎缺乏。對于航海院校尤其對于航海類專業學生來說,因為生源問題,大部分學生缺乏基本的樂理基礎,音樂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對不足,造成了高選課率下的低效教學。
三、航海院校音樂教育建設思路
(一)補短板,明確音樂教育目標
要堅持正確方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美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引領學生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增強文化自信。學生的發展包括人的身體和智力的協調發展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豐富和完善。航海院校的音樂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以普及的、平等的、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歸屬的教育,是通識教育培養“完整的人”的有機共同體。
一是在辦學指導思想上要重視美育的功能與地位。“美育”短板存在于各級各類學校,要形成學校、教師、學生共同重視美育的環境和氛圍,建立包括音樂教育在內的藝術教育教學各項工作齊抓共管的協同機制,推進航海院校音樂教育發展的合力。
二是要明確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目標。音樂教育要以體現培養高尚的人文精神和品格為核心,以培養能力為重點,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李嵐清同志曾講過:音樂的美育功能還不只是一般的提高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對人的智力開發,特別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鍛煉表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幫助,音樂對社會的文明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
三是要合理配備音樂教育所需要的師資、場地、設備、器材,提供開展音樂教學、研究、交流活動的經費。有條件院校可以有專門的音樂廳、劇場,引進高水平的音樂教師以及專門的經費預算。
四是要加大開課力度,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公選課,如音樂入門、基本樂理、怎樣識簡譜和五線譜、中外音樂欣賞、視唱練習、歌曲寫作、外國音樂史、民族音樂欣賞、樂隊配器基礎、電腦音樂基礎、合唱、曲式和作品分析基礎等相關課程。
(二)善創新,改革音樂教育思維
要堅持創新發展,要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鍛煉等方面持續改進。
一要創新課程體系,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和航海院校特點,構建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音樂類課程體系,針對不同專業未來職業特點創新課程設置,滿足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需求。
二要創新教學內容,以大航海文化為特征,將音樂教育、活動與航海專業教育、活動有機結合,編寫新的教學大綱,安排新的教學內容。建立以涉海元素為特征的健康向上作品庫,從背景音樂資料收集、整理、分析入手,進而構建航海院校豐富的音樂資料庫。
三要創新教學方式,組建教學改革與協同育人團隊,開展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校內校外,課堂教學與音樂實踐的互動,協同推進音樂課堂教學和課外音樂活動的有機對接。
四是有機融合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教學活動。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所在、使命擔當,要真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其他各門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教師要充分挖掘音樂類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每一個環節,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與音樂知識體系教育有機統一。例如在課程設計上適當增加一些革命歌曲、紅色音樂作品以及一些體現真善美音樂劇等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三全育人”目標。
五是參加各種演藝活動,拓展學習交流空間。要在普及與提高之間做好綜合平衡,要有計劃地組建不同類型的音樂社團,做好平時基本功訓練,積極參與教育系統、宣傳部門的音樂演藝、比賽、觀摩等活動,不斷拓寬學生視野,提升藝術修養和人文素養。
(三)搭平臺,整合音樂共享資源
一是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構建航海校園原創音樂平臺,開展學生音樂作品的發布和評價,使部分有音樂潛能的學生將音樂學習、欣賞與創作活動相結合。
二是在完成音樂課堂教學任務、音樂實踐活動基礎上舉辦年度新年音樂會,開展校園音樂活動交流,收集整理具有航海背景的音樂資料、圖片以及原創作品,師生共享音樂教育成果。
三是設立高雅藝術進校園專門經費,鍛煉骨干隊伍,進行系統訓練,加強學校之間、學校與社區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航海院校音樂藝術素養的提高和普及,讓高雅音樂進班級、進專業、進宿舍、進校園、進社區、進校企合作基地等,實現校園內部、學校與社會的良性有機互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課題組.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DB/OL].2020.
[3]教育部.交通運輸部關于進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3號).
[4]李嵐清.關于在高等院校提倡交響音樂的講話[J].人民音樂,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