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文鳳
摘 要:學校師德建設不僅對學校自身的教育及教學質量有直接影響,更對我國教育事業長遠發展有重要影響。本文基于內外因理論,認為師德師風建設要兼顧內部和外部因素,探索中等職業學校師德師風建設路徑,即依靠中等職業學校自身的理念、制度和環境,形成“理念—制度—環境”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師德建設路徑,其中,理念是師德建設的先導和內在動力,制度是師德建設工作的重點和保障,環境是師德建設工作的依托和催化劑。
關鍵詞:師德建設? ? 理念—制度—環境? ? 中等職業學校
隨著我國進入新時代,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教育的發展關鍵在于教師,2019年12月26日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提出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激勵教師成為新時代的“四有”教師,目標是基本建立起完備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體系和有效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我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歷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對教師愛崗敬業和無私奉獻的贊美。隨著我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轉變,新時代教師不僅要自身專業實力夠硬,更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因此,加強新時代學校師德師風建設迫在眉睫。
一、中等職業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意義
(一)有利于中等職業學校回歸教育初心
學校教育的初心就是培養人才,教師的初心就是教書育人。改革開放以來,中等職業教育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了較大的發展,中等職業學校每年為不同地區經濟建設輸送大量一線工作的技能技術人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各地區勞動技術型人才缺失的局面,促進了經濟發展。但是中等職業學校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受到多元文化影響,如快節奏的經濟生活使得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急功近利、學校重視技能而忽視學生理論修養等問題。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始終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石,中等職業學校應該回歸教育本心,培養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二)有利于教師自我成長和發展
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師德也是對合格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中等職業學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可以幫助教師銘記教師的責任和義務。一方面,由于教師職業具有示范性,教師的行為習慣、思考方式、興趣愛好等都可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產生作用和影響。另一方面,教師從新手成長為專家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學的能力,還可以收獲學生的尊敬和愛戴,而由此產生的職業成就感和幸福感會使教師擁有高度的職業認同感,促使教師積極主動地提升自身能力、不斷進步和成長,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三)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的成長成才之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受到學校以及教師的影響。因為教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最長,學校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家庭教育。中等職業學校所傳達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以及教師自身的行為習慣、人格魅力等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作用。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往往比較自卑,而且普遍缺乏自制力、易沖動,這就更需要學校和教師有更多的包容心、耐心和愛心,用“愛”和“責任”對待他們,讓他們明白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只是類別不同,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長處,引領學生全面發展。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更應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承擔起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全面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
二、中等職業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現狀
(一)師德建設中理論與實踐存在脫節
中等職業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無論是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還是中等職業學校自身都具有重大的意義。2014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也提出,職業學校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加快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大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在理論上都很重視學校師德師風建設,也都把立德樹人作為目標,但在具體實踐中卻存在很多問題。從教師自身來說,一些教師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申請課題或者評職稱等方面,缺乏愛崗敬業精神,對于學生關愛程度不夠。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教師自身道德如果存在問題,又如何給學生樹立良好榜樣、樹立教師的威信?從學校來說,中等職業學校雖然重視師德師風建設,但缺乏具體可行的實踐方案,容易造成師德師風建設流于形式。
(二)師德師風建設各項制度不完善,缺乏靈活性
師德師風建設雖然是中等職業學校一項重大的工作,學校也圍繞師德師風建設建立了多項制度,如師德考核和評價制度、師德培訓制度、教師個人檔案制度等。但由于師德師風建設涉及范圍廣,加上制度實施、執行和監管缺少相應的配套措施,導致師德師風建設成效不顯著。
首先,總體來說,現有關于師德師風建設的各項制度具有強制性,較少考慮教師的需求。中等職業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主體是教師,所以在制定規則時應該從教師角度出發,以此來增加教師的認同,以使教師主動遵守各項規定。
其次,師德師風建設各項制度在實施過程中方法不當,這也是阻礙師德師風建設的原因之一。建立各項制度是提升師德師風建設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例如對于教師師德師風評價,多實行一票否決制,就過于強調懲戒。大部分教師只知道自己做錯了,卻沒有理解自己所犯錯誤以及給學校、學生造成的影響,缺乏相關的師德師風問題預防機制和后續整改措施。
最后,中等職業學校在師德師風培訓制度上存在學校培訓的內容與教師的實際需要不匹配的情況,導致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對于不同的教師應該安排不同的培訓,例如對于新手教師,應該注重增加對教師職業理想相關內容的培訓,增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使他們敢于承擔教師的責任與義務。
(三)以活動為抓手,創設利于師德師風建設的環境
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創設有利于中等職業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環境,要充分發揮中等職業學校自身文化的感染、熏陶作用。提升學校教師的師德,不能是空洞的理論學習和說教。道德的提升是一個知情意行全面提升的過程。各個中職學校在師德建設過程中都致力于開展多種形式、內容多彩的活動,為提升學校教師師德營造良好的環境。例如圍繞師德定期開展“尋找最美教師”“我最喜愛的教師”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系,更有利于教師增強職業認同感、產生職業幸福感,從而在創設的文化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提升教師的責任感、成就感。
三、師德師風建設路徑探究
綜上所述,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具有重大意義。不僅有利于中等職業學校回歸教育初心,而且有利于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自身的成長與發展,進而促進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文基于內外因理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主體,固然是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重點,但外因也具有加速或者延緩事物發展的作用。所以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師德師風建設要兼顧影響師德師風建設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在分析中等職業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現狀的基礎上,以自身學校的優勢和理念為基礎,建立和完善多項師德師風建設制度,并依托本校所營造的良好的師德師風建設環境,以此形成“理念—制度—環境”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師德師風建設路徑。
(一)理念:師德建設工作的先導和內在動力
理念是提升教師師德的先導和內在動力。這里的理念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中等職業學校所呈現出或者追求的包括培養目標、學校校訓以及辦學特色等在內的整體風貌;二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個體自身的道德素質。
從學校來說,學校應該從根本上堅持以立德樹人為目標來培養人才。“立德”就是培養道德,“樹人”就是培養人才,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只有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才能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會重視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建設,才能擁有一批高質量的教師教學隊伍。只有中等職業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辦學宗旨和目標,學校的各個部門以及各個領導才會重視全體教職工的個人品德以及師德師風工作。中等職業學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應該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培養其理論與技能于一身的高素質人才。
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來說,教師秉持什么樣的道德理念,就會做出什么樣的道德行為。新時代的中國處于自媒體、大數據時代,信息傳播、更新速度飛快,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被放大,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對于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提升教師師德應該從教師個人出發,教師只有對于教師職業有高度的認同感,積極主動地提升自身的師德素質,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教師師德。
(二)制度:師德建設工作的重點和保障
制度是提升教師師德的保障,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教師師德提升也需要師德制度的不斷完善作為保障,制度包括師德講評、師德培訓等制度。
首先,建立并完善教師個人師德檔案制度。建立師德檔案的初衷是提升學校教師的師德水平,進而促進學校整體師資隊伍質量的提升。因此,要完善和規范教師師德檔案袋的管理和運行,防止檔案袋只是走形式的情況,應該不斷豐富和完善教師檔案袋的指標,及時更新教師檔案管理,充分發揮教師師德檔案袋對于教師師德行為的監督和診斷功能。
其次,完善教師的考核評價制度。對于教師師德行為的考核和評價并不是為了評價教師個人的優劣等級,而是不斷激發教師熱愛教育事業、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的熱情和決心,鼓勵教師不斷進步。
最后,建立完善的師德工作培訓制度。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教學時間緊張,所以要將長期培訓和短期培訓相結合,充分考慮教師的時間和需求,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培養。同時,培訓還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豐富教師參與的途徑,增強吸引力。
(三)環境:師德建設工作的依托和催化劑
中等職業學校所營造的環境氛圍是學校開展師德建設工作的依托,依托不同的環境可以實現不同的目標。環境也為師德建設工作提供一個大環境,起到一個催化劑作用。例如,學校師德建設文化環境氛圍濃厚,就更容易激發教師主動提升自身素質,向身邊優秀教師榜樣學習,從而促進學校師德隊伍素質提升。
中等職業學校環境可以分為物質環境和精神文化環境。本文所指的環境是中等職業學校經過歷史文化沉淀的精神文化環境。
如何營造有利于師德建設工作的環境?筆者認為,一方面中等職業學校可以活動為抓手,營造良好的師德、師風環境。每一所中等職業學校都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可以根據自己學校的優勢開展各具特色的活動,通過活動來營造所需要的師德建設環境。另一方面,依托其他平臺,例如微信公眾號等,定期舉行一些活動,如尋找師德小故事的征集活動;也可以學校各個部門之間相互溝通與合作,共同促進學校師德、師風建設。例如部門之間經常召開座談會,討論、學習如何提升學校教師的師德;定期對教師進行講評工作,評選出師德標兵,抓住身邊的道德榜樣的力量。通過榜樣讓教師樹立大局意識,知道怎樣做是對的,從而使每一位教師都能朝著正確方向邁進,凝聚全體教師的力量。
四、小結
通過部分中等職業學校所開展的師德建設工作,可以看出新時代師德建設工作取得了很大進步。在地位上,高度重視學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在制度層次上,各個學校都不斷完善自身關于教師師德評定以及激勵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在提升途徑上,大部分學校都在積極探索多種途徑和措施提升教師師德素養,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學校制度與教師內在的需求相結合,關注教師師德知情意行的全面提升。
中等職業學校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理念、學校制度、學校環境三者是一個相互影響的整體,提升教師師德必須把三者結合起來,共同促進教師師德的提升。教師作為這項工作的主要參與者和實踐者更應該主動樹立對教師職業的高度認同感,不忘初心。
參考文獻:
[1]楊小微.用心血和智慧點燃心燈[N].人民政協報,2019-9-11.
[2]劉麗華.運用檔案管理手段促進高校師德建設提升[J].蘭臺內外,2018(13).
[3]魏影.新時代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研究[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9(3).
[4]任振宇,邵琨.高職院校師德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徑[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0).
(作者單位: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