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克尚
摘 要: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育部號召“停課不停學”大規模開展線上教學為背景,以作業管理為切入點,分析在線教育作業問題,從教師、學生和家長三個角度給出改善對策。
關鍵詞:在線教育? ? 電子作業? ? 教學質量
2020年初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肆虐中華大地。受疫情影響,教育部通知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延期開學,但學生的學業又不能長期耽誤,教育部印發了“停課不停學”通知,已經呼喚多年的在線教育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的契機。
與部分社會培訓機構相比,公辦學校所有教師開展線上教學時存在準備不足、操作不熟等諸多問題,被迫成為“十八線主播”的各科教師們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糗事。因受軟硬件限制、教師技術有限、學生不夠自律等因素影響,在線教學質量沒有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
上好一堂網課,是硬件、網絡、環境、理念、技術、資源、互動等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缺一不可。評價一堂網課好壞的標準也有許多,從學生和家長角度來看,最實用的標準莫過于作業,一堂課上完后知識點有沒有掌握,從作業可以看出來。基于此,本文試圖從作業管理這一角度切入,探索如何提高在線教育的質量。
一、在線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差異
(一)傳統教育優勢與不足
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在教室里按課表為多位學生按計劃講授教材內容,有即時性、現場感、多互動、強體驗等優點,但也存在投資大、效率低、教學模式固化、知識更新滯后、空間受限、受群狹窄等不足。
(二)在線教育的優勢與不足
在線教育沒有時空限制,引入手機平臺等降低了師生、生生交流成本,師生可以更好地討論、解惑答疑,師生關系更平等。同時,在線教育也存在高缺課率、低體驗性的不足。
二、在線教育作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停課不停學期間,作業管理主要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作業不匹配
“雙師”課堂模式中,講課的各地名師布置的課堂作業可能與不同學生的學習程度不匹配。難度高的作業,一般學生做不來;一般水平的作業,優等生又難以提高。這需要線下教師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補充。
(二)作業提交難
部分學生自律性差,雖然各科教師一催再催,依然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如數提交作業,影響教師批改進度。
(三)作業批改量大
疫情期間,因為不能提交紙質作業本,很多教師要求學生拍照上傳提交作業,由于技術有限或沒有規范,學生提交的作業照片有模糊不清的、有正反顛倒的、有半邊半截的……教師在一張張照片下圈注批字,耗時費力。
(四)批注效果差
教師在照片上的手寫批注,因為不方便,難以書寫很多內容。反饋給學生后,學生同樣難以辨認、難以理解教師的批閱意圖,不知道自己真正錯在哪里,從而無法有效更正。
(五)反饋不及時
因為批改量大、網課教學安排等原因,作業難以及時有效反饋給學生;過兩天之后再反饋,學生大腦里已被新的知識點占據了,失去了修改更正的最佳時間。
三、提升在線教育作業管理的策略
如上所述,在線教育作業管理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為了提高在線教育質量,有必要解決相關問題,優化作業管理,提升教學質量。
(一)教師角度
1.在作業布置上
(1)提供學習資源鏈接。網絡是沒有邊界的教育場,有關于知識的豐富資料。在線教育模式下,教師在布置作業環節,可以向學生提供網絡上豐富優質的多媒介學習資源鏈接,從而打破原來書面作業的單一性,用豐富的音頻、視頻鏈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2)平衡傳統作業和電子作業。要平衡傳統作業和電子作業,作業布置形式和內容要有趣味性和多樣性,要有情境性練習,模擬學習、生活情境;有項目化練習,要求學生完成某一工作任務;有展示性練習,學生可錄語音、拍小視頻發到群里,同學互賞、點贊、評分。
(3)拉開作業層次。作業既有基礎題,最好在當堂練習中就解決掉,又有拓展提高題,滿足不同程度的學生需要。由于學生是居家學習,在傳統作業的基礎上還要布置一些綜合實踐性的作業,以加強互動、增強體驗,如音樂、美術、勞動技能展示等。
2.在作業批改上
(1)自動批改
改革傳統的作業批改方式,特別是有標準答案的客觀題,實現一鍵批改、自動批改,可以快速統計分數,完成作業記錄,方便教師查看學習成果,減輕教師負擔,提高工作效率。相關應用App現在有很多,如UMU互動平臺里設置“考試”環節。
(2)集章認證
可以采用數字徽章技術,開展知識模塊微認證,做完相應課程或單元作業后,可獲得一枚徽章,集齊四五個單元的認證徽章后可兌換紙質獎狀或其他獎品,讓完成作業環環相扣,積少成多,也更有趣。
(3)同伴互改
倡導成立學習小組,分組合作學習,相互批改作業,教師將作業批改與評價的權利交還給學生后,能夠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認識到發現錯誤、糾正錯誤是自己的事情。相互修改、即時修改,就讓學生即時確認、加深印象,提升學習效果,讓學生在互評互改中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3.在作業反饋上
(1)利用大數據分析學情并提供可視化報告。可以通過大數據對全班作業完成情況從不同維度進行分析,如完成時間長短、得分高低、全班排名、每一題的對錯率、每一個人多次作業完成情況前后變化等,同時可以提供可視化作業反饋報告,讓學生對本次作業個人和班級整體情況一目了然。
(2)語音反饋。在手機照片上批注作業存在注解不連貫、字體不規范、注解位置小、觀感差、邏輯性弱等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對于大批量作業,可采用語音反饋,可以在微信中直接語音批改,也可以在線錄音、上傳或以微課形式語音反饋。
(3)個性化輔導。借助信息化工具管理作業之后,教師可以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于對學生的個性化輔導上,幫助學生篩選出出錯率高的題目,向不同的學習者推出自己的易錯題集;結合學生個人的學習習慣,定制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學生角度
1.在思想上想通為什么要做作業
做作業的目的不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應是鞏固所學知識、發展個人責任,是為個人的長遠發展打基礎。只有腳踏實地地完成每天的作業,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實現自我價值。
2.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控制能力
要和傳統學習一樣,制訂一個較長遠的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生活,并嚴格執行計劃,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端正課堂態度,重視課堂學習。
3.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互聯網+教育”時代背景下,學生要能自覺準確地從互聯網上獲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良好的信息素養有利于學生正確使用信息解決問題。
(三)家長角度
家長要正確看待孩子作業訓練的作用和意義,為孩子高效完成作業創造硬件基礎條件和良好的家庭氛圍,提前知曉孩子作業內容,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完成各科作業時間和順序,協助學校、教師進行作業過程監督和結果檢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包攬包辦,以溫和的態度、堅定的決心執行作業完成及正確率情況的獎懲機制。
在線教育還是新生事物,作業布置、完成、提交、批閱、反饋、改正等各環節還存在各種不足。我們要允許試錯,寬容不完美。這些問題,相信在教師、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有效配合下會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提升在線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徐瑋.高職院校在線教育績效評估模型研究與實踐[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8.
[2]張玲菊.“互聯網+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J].教育信息化,2017(19).
[3]胡小勇,劉志純.在線賦能,慕課經受時代考驗[N].中國青年報,2020-4-18(03).
(作者單位:江淮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