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如眾籌融資、電商融資平臺和P2P等的出現,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是也給小微企業融資帶來了新的風險。本文在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分析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現狀及成因,闡明了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融資的優勢與風險,在此基礎上提出小微企業應對互聯網融資風險的措施。
關鍵詞:小微企業;互聯網金融;融資困境
一、引言
小微企業作為我國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加就業崗位、維護社會穩定,增加國家稅收收入、推動科技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但是,許多因素阻礙了小微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其中首要的因素就是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互聯網金融利用大數據、電子商務、互聯網等技術,降低了小微企業融資的交易成本,為融資提供大量的信息,使融資的效率大大提升,改善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同時也給小微企業融資帶來了新的風險。
二、小微企業融資難現狀分析
1.小微企業融資現狀
近年來,我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總體取得較大進展,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明顯下降,其多元化融資渠道也得到了拓展。然而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這一世界性難題是一個長期、復雜、艱巨的過程。說明現在我國小微企業融資困難是常態,是小微企業想進一步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小微企業融資主要有如下問題:首先,我國小微企業融資仍以銀行貸款為主,融資渠道單一。其次,小微企業融資獲取困難,融資成本高。小微企業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自身規模較小,既缺乏信用背書,也缺乏房產等有效抵押物,很難受到銀行“青睞”。而民間融資利率較高,小微企業也難以負擔。最后,小微企業融資供需失衡,來自全國工商聯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44.2%小型企業存在融資需求,71.6%的微型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存在融資需求,62.7%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在100萬以下。然而,人民銀行2018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商業銀行發放的單戶500萬以下的普惠口徑小微貸款余額僅占全部企業貸款的2%,我國小微企業獲得的信貸支持和金融服務資源與其在國民經濟中承擔的重要作用難以匹配。
2.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小微企業融資難既有內因也有外因。
(1)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內因
①小微企業自身先天不足
首先,小微企業多為個人投資,生產技術水平低、產品單一、產品銷量不廣,造成其資產規模和盈利能力有限,資本積累不足。其次,小微企業對自身發展缺乏長遠的規劃,使小微企業的生命周期普遍較短,對抗風險的能力較差。最后,小微企業固定資產較少,多為流動性資產和無形資產,難以獲取條件高、程序復雜的銀行貸款。
②小微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不健全
小微企業人員少,規模小,造成其不注重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體制,這既對小微企業自身的發展造成阻礙,也對小微企業進行借貸產生負面影響。此外,小微企業缺少完善的內部財務制度,其會計財務制度不完整,財務信息對外不透明,財務報表不規范,對內對外財務報表不一致的現象十分普遍,使小微企業信譽受損,貸款方會考慮小微企業存在的道德風險,從而使小微企業更難獲得融資。
③小微企業的信用風險高
小微企業內部一般沒有專門的法律部門,經營者一般缺乏法律知識,造成其內部管理混亂,法律糾紛較多,尤其是在對員工的權益方面缺少保障,造成企業人員更迭頻繁,企業不穩定。此外,部分小微企業的經營者缺乏誠信意識,影響了小微企業的信譽度,增加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度。
(2)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外因
①信用擔保體系不夠完善
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可以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我國雖然開始逐步建設信用擔保體系,但是其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我國現有的擔保機構數量少、費用貴、規模小,難以長期運營。其次,我國現有的擔保機構擔保要求的對象還是集中于固定資產,對于小微企業來說,需要更多可擔保的資產種目。最后,我國缺少對擔保機構進行約束的法律法規,擔保機構承擔的風險過大,風險應對能力差。
②相關政策實施力度不足和法律制度建設滯后
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了很多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政策,但在實際政策落實中,小微企業并不能享受到政策所提供的優惠,加上我國市場體制不完善,使得資金還是傾斜于大企業。此外,在全國性征信體系的建設方面,我國缺乏完備的企業征信數據庫,并且小微企業信用資料也很不完善,給貸款方進行貸款審核增加成本,使貸款方貸款意愿減少。最后,我國商業銀行并沒有針對小微企業這種特殊的貸款群體設立下屬機構,面向小微企業的專業化金融機構在國外已經十分普遍,而我國雖然已經開始逐步設立發展小微企業的銀行,但是數量十分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③小微企業金融市場發展落后
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但還是不夠完善。一般來說,資本市場是融資的主要來源,但是由于我國資本市場不成熟,小微企業在資本市場很難獲得投資。國外資本市場關于小微企業的投資如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十分普遍,然而我國目前金融市場不完善,市場波動大,小微企業獲得風險投資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金融市場發展的落后也是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成因。
三、小微企業互聯網融資的優勢分析
1.互聯網金融發展概況
互聯網金融是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的金融業務中,通過互聯網這一媒介,將互聯網技術如大數據、搜索引擎、云端服務等技術應用到金融領域,使傳統的金融業務可以在線上開展,使金融領域的資金融通、信息傳遞、交易支付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一種創新金融產業。互聯網金融拓寬了金融業務的范圍,提高了金融業務開展的效率,增加了資金來源,使相關用戶能更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務,近年來在我國飛速發展,成為今后金融領域重點發展的一部分。據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9-2020小微企業融資狀況報告》顯示,2019年,12.3%的小型企業和48.7%的微型企業和個體經營者通過互聯網金融進行了融資。說明互聯網金融在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互聯網金融融資也存在相關風險。
2.小微企業互聯網融資的優勢
(1)互聯網金融可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傳統融資的方式在對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進行評估時,往往會進行實地調查,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審批比較嚴格,使小微企業融資難度和成本增加。而互聯網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的技術,可以快速、準確地對小微企業的資信進行分析,并且結合不同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推出個性化的融資方案,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此外,互聯網可以實現規模化貸款、高速的信息檢索和處理、便捷的支付方式和固定的交易流程,使貸款方以較低的成本進行信用評估,獲得相關數據,搭建借貸平臺,也使小微企業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獲取融資。
(2)互聯網金融更好地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都具有金額少、頻率高、借貸周期短的特征,并且眾多小微企業對資金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互聯網則可以運用高科技技術對其進行分析,制定出適合不同企業的個性化融資方案。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小貸,就是通過分析客戶的交易數據以及各種記錄,發掘客戶,了解客戶融資需求,對客戶的資信歷史記錄進行分析。這樣,互聯網金融公司不僅可以開發潛在用戶,而且還對用戶的信用水平做出較準確的判斷,為客戶制定出個性化的融資方案,使小微企業的特殊融資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降低雙方面對的風險。
(3)互聯網金融提高融資效率
首先,互聯網技術使信息的傳遞與收集更加迅速,使資金供求雙方迅速配對。其次,互聯網上民間投資者眾多,互聯網可以為這部分人提供投資選擇,使民間投資者需求和小微企業投資者的需求相匹配,增加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使資金得到優化配置。最后,互聯網金融打破了傳統金融時間、空間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投融資雙方借貸效率,節約了時間成本,簡化了審批的流程,省去了傳統金融繁瑣的步驟,使小微企業能夠快速、便捷地獲取金融服務,金融機構的服務效率也可以得到提高。
四、小微企業互聯網融資的風險分析
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貸款人或交易對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規定的義務或信用質量發生變化對交易雙方造成的風險。由于互聯網交易是虛擬的,借貸雙方的信息交流,互相聯系都是通過網絡,缺乏面對面的信息交流和實地調查,雙方并不能確保對方信息的真實性。此外,貸款方通過網絡進行貸款審核,無法確認企業的真實情況,加上小微企業自身的信用風險較高,使違約概率增加,信用風險頻發。
2.技術風險
互聯網作為高科技的產物,其技術方面的漏洞會造成極大的風險,破壞融資雙方的交易,給小微企業融資造成風險。例如外部黑客入侵系統,盜取用戶數據信息,挪用用戶資金,對用戶的資金安全造成威脅。此外,互聯網也可能會發生技術故障,出現技術漏洞導致病毒傳播,影響正常互聯網金融交易。
3.法律風險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法律建設不完善,缺乏針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業務特征的法律規定。對于互聯網金融市場準入沒有明確的規定,使很多不符合規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開放。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缺失會造成法律風險,使小微企業進行互聯網融資的活動無保障,融資中產生的問題沒有一個可靠的標準去判定,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所產生的復雜結果沒有進行判定和解決的依據,使互聯網金融處于無序的狀態,對互聯網金融的進一步發展產生阻礙。
4.融資平臺經營風險
由于互聯網的融資平臺數量種類眾多,進入門檻低,許多平臺經營不規范,風險防范和控制工作不到位,其經營風險可能會給小微企業帶來損失。例如,2015年12月8日,“e租寶”網站以及關聯公司在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中涉嫌違法經營活動,接受有關部門調查。隨后,“e租寶”涉案資金被有關地方公安機關查封、凍結、扣押,2016年1月警方公布“e租寶”非法集資500多億。此前的網貸平臺“眾貸網”和“數銀在線”,也因為自身的經營不善而倒閉,給小微企業融資者帶來重大損失。
5.信息安全風險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給借貸雙方帶來各種便利的同時,也會引起信息安全問題。互聯網金融企業需要獲取并分析人或企業的相關數據和信息,從而對個人或企業進行信用等級評定,因此互聯網平臺對信息管理保密方面監管的缺失,會造成個人信息泄露、銀行賬戶信息泄露、企業個人賬戶被盜的問題,對互聯網金融用戶造成威脅。
五、小微企業應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對策建議
小微企業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需要政府、小微企業和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三方共同努力。
1.政府推動完善相關法規制度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在現有金融法律的基礎上,將已有的適用于互聯網金融的法律向前推進,使互聯網金融也在其法律范圍內。此外,應完善互聯網金融行業準入制度、互聯網金融交易規范、互聯網金融交易雙方權利與義務方面的法律法規,維護良好的互聯網金融環境。對于小微企業的相關法律制度建設應該加以重視,對小微企業的融資審批、融資優惠政策應該予以落實,修訂專門針對小微企業的法律,更好維護小微企業的權益。
(2)完善金融監管體系
第一,政府應完善行業準入制度,對各種平臺進入互聯網金融開展業務進行評估管理,制定明確的標準,改變現在互聯網金融平臺魚龍混雜的狀態。第二,對于互聯網金融,政府應進行全面的、動態的監管,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創新不斷完善監管的內容,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變化,實現有效的、實時的監管。第三,政府應劃分不同層級的監管范圍,使中央與地方監管機構能夠高效、靈活地進行監管。
2.小微企業自身提升融資能力
(1)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
首先,小微企業應該學習優秀企業的管理制度,聘請對國內外企業管理制度有深度了解的專家,將先進管理經驗與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引進先進的管理系統,將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到企業管理中。其次,要完善小微企業的財務制度,小微企業同樣可以學習借鑒其他企業的制度,聘請專業的財務人員或者讓他們階段性地進行指導以減少聘請費用。最后,小微企業的創建者和管理者都應該加強對財務知識和管理知識的學習,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控自己的企業。
(2)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小微企業要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必須加強創新,創新是小微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擁有一席之地的關鍵。科技型小微企業要不斷創新優化自己的產品,擁有自己的專利,掌握核心技術。服務型小微企業則要不斷滿足顧客需求,提高自己的服務質量。此外,小微企業應該從自身產品的各個環節入手,與供貨商和銷售方達成穩定的伙伴關系,才能在資金鏈斷裂時為自己爭取時間。最后,小微企業應密切關注國家的各項政策,為自己爭取融資。
(3)拓寬融資渠道
小微企業不能過度依賴于銀行貸款和互聯網融資,而應采取分散的方式進行融資。可以利用民間借貸,還可以在資本市場爭取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小微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選擇不同的融資方式,拓寬自己的融資渠道,利用債權股權這兩種不同的投資方式進行融資,從而使融資來源增多,獲取更多的資金發展自身,減少融資風險。
(4)提高自身誠信意識和法律意識
小微企業的信用記錄是互聯網貸款方的重要判斷標準,由于互聯網金融運用了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小微企業的各項信息、信用記錄和其他數據都會被錄入數據庫,并且很多互聯網金融已經開始免去小微企業融資的抵押和擔保程序,我國征信體系也在逐步完善。因此,小微企業應該將信息真實、透明的公開,加強自身信用建設,誠信經營、按規履約,減少貸款方的信用風險。此外,小微企業應該提高法律意識,經營者應該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提高自己的法律道德素養,在企業內進行法律知識宣傳,增強自身的軟實力。
3.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加強自身建設
(1)健全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風險控制機制
首先,互聯網平臺的風險防范意識薄弱。許多平臺對小微企業信貸的審批和客戶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審查不夠嚴格,難以保障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因此,其應該與政府或評級機構合作,加強風險防范。其次,互聯網金融平臺對貸款的管理較少,很容易造成資金難以追回。互聯網金融平臺應該加強貸款使用的監控,可以與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合作,共同對小微企業進行監督,增加小微企業的違約成本。最后,互聯網金融平臺要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加強風險管理,保障互聯網金融安全。
(2)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運營應增強行業自律
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要加強自身建設,助力良好健康的互聯網金融融資環境。第一,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運營應遵循法律法規,遵守各項規章制度,降低法律風險。第二,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應保護客戶信息,加強信息保護建設,避免出現泄露用戶信息的現象。第三,互聯網金融平臺要保證金融產品的真實和有效,不能虛假營銷或者有隱藏條款。第四,互聯網金融平臺應積極向客戶普及金融安全知識,使風險防患于未然。
六、結語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小微企業在利用互聯網融資平臺緩解融資難問題的同時也應注意到其潛在的風險。小微企業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提高融資能力,需要政府、小微企業和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三方共同努力,給小微企業創造安全的互聯網融資環境,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報告(2018).
[2]李振化,林詩涵.2019-2020小微企業融資狀況報告[R].北京:全國工商聯,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螞蟻集團研究院,2020,(5):75-81.
[3]鄒麗.基于大數據的小微企業融資模式研究——以阿里金融為例[J].財會通訊,2019(24):130-131.
[4]李宏.經濟新常態下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再探討——評《互聯網金融發展與小微企業融資創新》[J].經濟縱橫,2017(07):129.
[5]鄒可,李晴宇.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20(13):138-139.
[6]葉慧敏,高煜欽.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我國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商業經濟,2019(05):89-92.
[7]吳奇翰.互聯網金融視角下我國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挑戰及對策[J].中國產經,2020(09):37-38.
[8]李艷麗.“互聯網+”時代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探討[J].智庫時代,2019(34):59-60.
[9]劉滿鳳,趙瓏.互聯網金融視角下小微企業融資約束問題的破解[J].管理評論,2019,31(03):39-49.
[10]牛瑞芳.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經濟分析——基于“長尾理論”的視角[J].現代經濟探討,2016(07):47-51.
[11]張維.關于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監管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9(24):130-131.
作者簡介:賀文娜(1997- ),女,陜西銅川人,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系金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