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來 朱軍 李麗 熊嬌 婁楊
摘 ?要:學困生現象已日益成為高校育人工作的難點之一,而班導師作為解決學困生問題的一線工作人員,其工作策略十分重要。通過對學困生的學習態度、動機、基礎、歸因等方面的調查,了解學困生的心理品質與現實訴求。在深度分析調查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班導師切實可行的學困生精準幫扶策略,包括全面做好學業問題預防工作、及時找準學業問題癥結所在及精準幫扶學困生解決學業問題這3個方面。
關鍵詞:學困生 ?班導師 ?學業幫扶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2(c)-0187-04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Universities and Study on the Working
Strategies of Class Tutors
LI Qilai ?ZHU Jun ?LI Li ?XIONG Jiao ?LOU Yang
(School of Vehicle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universities.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learning attitude, motivation, foundation and attribu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realistic demands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are understood.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urvey resul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practical and feasible strategies for accurate help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cluding comprehensively preventing academic problems and finding out the crux of academic problems in time and precisely help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to solve their academic problems.
Key Word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Class tutors; Academic support; College students
近年來,存在學業問題的大學生(簡稱學困生)已逐漸成為高校不可忽視的一類特殊群體,并且呈現出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如何有效幫扶學困生已成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面臨的一項十分嚴峻的課題。目前相關研究多數從學校管理角度尤其是學籍預警制度上著手解決問題,例如,朱艷霞提出進行入學預警、考勤預警、成績預警、選課預警、學籍異動預警,倡導建立各類信息數據系統[1],張林玲認為高校學籍預警制度應形成全過程、全系統、多元化的內涵[2]。還有部分研究探討了學困生成因,例如,陳恩茹等研究者認為學習基礎差、學習目標缺失、心理素質較差、自控能力差是學困生形成原因[3],周新虎等指出情緒、情感和人格因素、網絡成癮因素、家庭因素及學業自我效能感等因素是影響大學生學業的四大主要因素[4]。總之,這些研究表明學困生在學習目的、專業興趣、學習態度及學習紀律存在普遍問題,原因在于學習動力不足、缺乏專業興趣、學習倦怠突出、價值取向走偏等內在方面,以及基礎教育弊端、家庭教育誤區、社會不良風氣、高校管理缺陷等外在方面,幫扶對策重點加強學校相關管理制度[5]。
盡管上述各項研究全面地分析了學困生的各類成因,并提出了各項有效管理措施,但是對于處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一線的班導師而言,還是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策略。為此,該文通過調查問卷直接調研學困生,旨在切實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和學業訴求,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班導師的學困生幫扶路徑。
1 ?調查對象與工具
1.1 調查對象
隨機調查重慶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學院存在掛科的學生273名,其中不包含掛科已成為歷史的學生。其中男生229人,女生44人;2018級135人,2017級113人,2016級25人;擔任班級學生干部或加入其他社團180人,相反情況93人;生源地為農村的151人,城市的122人;獨生子女105人,非獨生子女168人;家庭經濟困難154人,家庭經濟不困難119人;父母有穩定或正式工作128人,相反情況145人;單親家庭19人,核心家庭214人,其他情況40人。有效問卷273份,問卷回收率100%。
1.2 調查工具
根據王軍妮等研究者編制的調查問卷進行修改制作了《學困生學習調查問卷》[6]。問卷分為兩個部分,前部分為背景調查,包括性別、年級、高中學校性質、家庭結構、擔任學生干部情況、戶籍類型、獨生子女情況、父母工作、家庭經濟情況;后部分為問卷調查,包含31道題,圍繞學習的態度、動機、基礎、歸因等方面了解學困生的心理品質與現實訴求,均為是非判斷題,例如我經常參加其他社會實踐(比如家教/兼職等)而耽誤了學業,根據自身情況回答為是或否。
2 ?調查結果與原因分析
2.1 調查結果
結果顯示,超50%的學困生首選認為,一是在學習方面無計劃無目標,得過且過;二是有考研打算;三是期望在學業上得到幫助;四是學習差是因為學習方法欠佳;五是缺乏恒心和毅力。與此同時,身邊的學習氛圍不好,自己較為懶散、無追求,沉溺網絡、游戲、沒心思學習,基礎差,壓力大等也是學習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另外,從調查結果還可以看出學習方法不當、專業興趣淡薄、學習信心不足、學業前途迷茫等學困生自身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業表現。
2.2 原因分析
2.2.1 學習目標極為缺失
學困生缺乏有效學業規劃與合理學習目標進而導致學習漫無目的,加之學習方法不當,從而出現學業障礙,這其中的直接原因主要在于學困生沒能很好地適應大學具有自主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學習模式,本質上是習慣了中學以高考升學為目標的老師進行學習規劃與家長強烈督促的被動地“推著走”的學習方式,也就是學習缺乏主動自主性。
盡管約2/3的學困生在調查中表示具有考研打算,實際上其中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是真的有考研打算,之所以認為自己想考研,是因為他們對于大學畢業后做什么沒有目標或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同時考研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顯得很有“追求”又具有一定神秘感的事情。
2.2.2 學習態度沒有端正
學困生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這說明在課程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情況下,他們從內心深處還是渴望走出“困境”,回歸正常的學習軌道。但同時又表現出不愿意學習、不堅持學習、自我管理渙散、沉溺網絡世界、沉迷游戲娛樂等情況。還有部分學生將學習差的原因歸結于學習氛圍不好或偏科與基礎差。
盡管這些原由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在學習行動上卻難以見到他們踏踏實實、主動自覺地參與學習和完成任務。
2.2.3 學習方法不再適合
除了學習目標不清楚和學習態度很散漫外,還有一類重要原由就是學習方法問題。相當一部分學困生認為自己學習出現問題的原因在于學習方法不對,他們往往還是沿用中學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但這明顯是不再適合大學學習的。
中學教育管理和大學教育管理完全不同,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學學習以考學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而學生只負責背書和做題,其他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老師和家長安排。大學學習不存在感受強烈和明顯直接的考學,轉而是以自我負責為核心的自主學習,這讓習慣了被動學習的學生難以適應。
總之,以上討論與分析的諸多非智力因素給班導師開展學困生相關工作提供了切實又直接的切入點與突破口。
3 ?班導師工作對策策略
3.1 全面做好學業問題預防工作
3.1.1 夯實學業規劃,明確學業目標,掌握學習方法
近2/3的學困生表示學習上無計劃、無目標,這也是當今大學生群體的一個普遍現象,因此,在預防學生出現學業問題上首先是加大夯實學業規劃,明確學業目標。其中大一入學、學期之初是開展此項工作的關鍵時期。特別在大一入學之初,讓新生充分認識到自身學習階段的變化,尤其是大學與中學教育管理模式的巨大差異,引導他們樹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三自意識”。與此同時,密切配合專業導論相關課程或講座,培養新生的專業興趣,加深他們的專業認知,因為調查中有近1/4的學困生表示對專業不感興趣。在此基礎上,細致地引導每位學生制訂學習規劃,開展學習計劃,比如可以施行學業規劃卡片。
3.1.2 強化班級建設,提高心理素質,塑造良好學風
周圍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調查中40%之多的學困生表示自己周圍的學習氛圍不好,這其中主要包括班級氛圍和宿舍氛圍。同時,調查中還顯示部分學困生表示“想好好學習但做不到”“不愿意努力學習”“懶散不愿學習”“沉溺網絡游戲”,這些都與心理素質有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強化班級建設、提高心理素質、塑造良好學風顯示勢在必行。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讓學生們都參與進來,在此過程中提高集體情感、增強心理素質。常開展集體或單獨談心談話活動,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位學生的心理動態,鼓勵他們認真學習、充滿信心、追求進步。再就是,嚴格嚴肅管理上課出勤,多方多面促進課程學習,比如缺勤逃課學生必須“零容忍”處理、班級學霸分享學習等。
3.2 及時找準學業問題癥結所在
3.2.1 外部調查,從他人觀察視角尋找學業問題外在表現
由于很多學困生不能有效合理歸因自己的學業問題,所以有必要結合日常管理對于出現學業問題的學生開展進一步的“走訪調查”。首先,要從同宿舍的學生中調查,重點了解學困生的日常作息、宿友關系;其次,調查學困生平時交往密切的朋友,重點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個性特點;再次,向班級學生干部了解學困生日常在校表現,重點了解他們的班級印象、課堂表現;最后,一定要與學困生的家長或親密人士了解其曾經在中學或在家中的表現,甚至包括近期家中是否發生大事。總之,從學困生外部了解其學習狀態與行為穩定性。
3.2.2 單獨調查,從自我認識視角發現學業問題內在原因
作為對于學困生的幫扶,最重要最關鍵的還是其本人對于自身學業問題的認識狀況,這甚至可以說決定了在多大程度上解決學業問題。鑒于學困生本人可能不會很好地認識與反思自己的學業問題,在開展開放式的交流之前,可以讓學困生先填寫《學困生學習調查問卷》,引導學困生有的放矢地覺察自身學業問題緣由所在。然后,盡可能單獨面對面地同學困生進行開放式的談心談話,核心任務在于弄清楚“我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出現掛科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由于造成學習問題的原因因人而異多種多樣,所以問題答案可能不在調查問卷的范圍之內。另外,還可能出現問題答案同調查問卷表現相矛盾,此時就應該進一步深度交流幫助學困生澄清學業問題根源在哪;同時,對于那些自我認識恰當的學生給出的答案很可能與調查問卷結果較為一致。總之,通過封閉式問答和開放式交流,讓學困生從內心深切認識到學業問題緣由所在,是為下一步精準幫扶他們的有效前提。
3.3 精準幫扶學困生解決學業問題
3.3.1 自我謀定,增強戰勝學業困難的信心和切實開展解決問題的行動
在弄清楚學業問題背后的緣由之后,有效解決問題的前提在于有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實實在在的解決行動,因此精準幫扶學困生的第一關即為此兩點。一是增強學困生們走出困境的信心,可以通過“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告訴他們“在哪兒跌倒就在哪兒爬起來,加油!”“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奮斗!”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諸如在集體活動中讓他做他擅長的事情等來增強信心。二是明確并強化用行動才能真正將問題解決,腳踏實地,堅持努力,防止三分鐘熱度、反反復復后悔等不利于問題解決的情緒或行為。不過,大部分學困生僅僅靠自身努力是改變不了學業問題的,還需要系統支持。
3.3.2 系統支持,營造積極促學的現實環境和健康穩定的心理支持
人類作為社會動物,脫離了社交網絡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系統支持在學困生解決學業問題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于部分學生而言其作用很可能是決定性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家庭系統支持,父母親人對學困生學習的適度關心是他們學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尤其對于來自農村的或非獨生子女的或家庭經濟困難的學困生而言顯得更為重要,因此班導師要同家庭系統成員保持良好溝通,信息互通,請求他們配合自身工作,關心關注孩子的學業成長。然后,也是最直接的是同學系統支持,宿舍室友、班級同學、往來密友,甚至異性朋友等都是學困生朝夕相處的學業伙伴,班導師要求這些同學多關心、常幫助、勤督促學困生的日常學習,讓他們處在積極促學的現實氛圍中。最后,也是最必須的是師長系統支持,尤其是班導師針對每位學困生的問題根源個性化的關注與督促十分必要,建立長效交流機制為學困生學業保駕護航,比如讓他們定期與不定期地匯報學習情況,進步給予肯定,落后給予鞭策。
4 ?結語
總之,班導師作為高校教育管理育人工作的一線人員,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上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在面對學困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工作中,更應該千方百計、開動腦筋、扎扎實實地精準幫扶他們,從而使得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得更加充分、更加徹底、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 朱艷霞.高等職業院校學籍預警機制與預警轉化途徑的探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6,18(10):115-118.
[2] 張林玲.關于建立高職院校學生學籍管理預警機制的思考[J].科教文匯,2019(4):19-20.
[3] 陳恩茹.高校學困生特點及轉化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9,6(26):156-157.
[4] 周新虎,李濤.大學生學業影響因素及學業支持策略研究[J].藥學教育,2018,34(2):5-8.
[5] 袁宗虎,陳夏初.高校學困生成因分析及其轉化對策[J].江蘇高教,2017(1):76-78,98.
[6] 王軍妮,程衛星,尹弘.學困生學業成績提升的創新思路[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7,38(5):461-464.
①基金項目:重慶理工大學科研啟動基金項目《“學困生”形成原因、預防措施、預警機制及幫扶策略研究》 (項目編號:2018ZD13)。
作者簡介:李啟來(1989—),男,漢族,重慶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