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穎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以及社會生活的一門課程,實現(xiàn)了課程的生活化,這就要求教師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來設計生活化的活動主題,來引導學生從學校、家庭、社會出發(fā),挖掘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引領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 生活化 意義 建議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一門課程,這門課程是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形式是活動,主要環(huán)節(jié)是進行實踐,主要特征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因此,對于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要選擇能讓孩子們?yōu)橹膭痈信d趣的主題。主題的選擇也要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真正走進綜合實踐探究課當中。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參與綜合實踐的親身體驗能力,教師在活動與日常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多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聯(lián)想有助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
一、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意義
1.學生的合作意識能夠得到培養(yǎng)
在綜合實踐的課堂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能夠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有許多活動是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的,這就需要孩子們在實踐的過程當中與他人來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務。長期以往合作活動的進行,能夠教會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技巧,而學會這些技巧,對學生今后的生活以及工作都有極大的益處。
2.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得到培養(yǎng)
生活實踐探究需要學生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需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去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拓展,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活動的過程中主要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以及探究意識,通過綜合實踐課程能夠使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研究能力。
3.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能夠得到培養(yǎng)
綜合實踐活動課最大的特征是動手實踐。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確定以后,需要學生對課題進行研究實驗,對問題的實驗以及一些制作都需要學生動手操作,并且在整個過程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這樣在學生探究與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動手的能力就自覺地得到了強化。
4.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夠得到培養(yǎng)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學生要完成一個小課題,解決一個小問題,就需要動用各種手段來獲取信息,并把得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恰當地利用。一個課題完成了,問題解決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自然而然就會得到鍛煉及提高。
二、構建有效綜合實踐活動課堂的建議
1.以主題為線索,整合活動內容
由于一些學校的傳統(tǒng)活動沒有站在課程整體的角度來設計,活動的內容完整性不夠,比較分散零碎。教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可以采用主題為線索,將活動的內容進行整合,讓活動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教師也可以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多增加一些調查、探究、訪問等內容。當然,教師也可以參考教育局整合研究的主題,從基地實踐、勞技服務、手工制作、參觀訪問、社區(qū)服務、專題研究等方面來進行研究,除了這些主題,教師也可以根據社區(qū)資源、學校實際產生其它的活動主題。
案例:如每年組織的郊游活動都確定不同的主題,每一年都是不同的主題,教師在確定主題之后,要將活動內容設計得豐富一些,能夠吸引到孩子們的注意力。在外出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方面,學校以及教師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學生的外出安全問題,安全第一。學校的組織領導者不能因為害怕承擔責任而不開展實踐活動,或者使實踐活動趨于形式化。學校可以簡化程序,設置好實踐方案,為外出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提供可能。
2.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活動視角
新課改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遵循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綜合實踐過程當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主題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從活動主題或課題的提出,到活動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動實施,以及活動的總結、交流與評價,教師都要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動手來進行實踐活動,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地指導,切忌教師包辦。
案例:學校可以開展傳統(tǒng)活動,如六一兒童節(jié)的活動,在以往的活動中,往往是少先隊大隊部布置任務,各中隊按照相應的要求布置場所、設計游戲,學生沒有參與機會,大多是領一張游戲劵到各處玩玩就完了。我們可以開展“我的游戲我做主”的綜合實踐活動,活動可以分為:(1)課間游戲大集結。可以通過實地觀察、訪問和問卷調查,積累資料,了解本校學生的課間游戲情況;還可以記錄游戲的玩法,并在課間一起玩一玩。(2)聽爸媽講那過去的故事。引導學生將傳統(tǒng)經典游戲重新回歸校園。以摘抄資料、繪示意圖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3)“我們的奇思妙想”,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編、創(chuàng)新游戲,使學生玩出新意,玩出成就感。
動手實踐貼近學生生活。小學綜合實踐課的開展應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展開。教學實踐也證明,綜合課內容越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開展的效果就越好。比如,可以開展有關自然環(huán)境的內容,黃豆發(fā)芽試驗,養(yǎng)金魚、氣象天天記錄后的思考等;也可以開展一些與科學技術有關的小制作,如利用家中的廢舊玩具制作小汽車、小飛機等;還可以進行一些實驗,如鹽或糖的溶解實驗、磁鐵實驗等;也可以讓學生收集科學家的故事等;還可以開展一些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活動,收集民間諺語、詩歌朗誦、每天為學生講故事,等等。與日常生活緊密關聯(lián)的事情也可以作為綜合課的活動內容開展,例如講一講、寫一寫幫媽媽做菜的事情,自己洗衣服的事,等等。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在做中考察,在實驗中探究等一系列活動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以“學生能否會做”作為教學和評價的主要指標開展活動,這樣也能提高綜合課的有效性。
三、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新課改提出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適當地改變教學方法,不能一味地以自己本身為主體。學生的潛力是無限大的,人的創(chuàng)造力也是在創(chuàng)造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綜合實踐的過程的時候,要組織學生多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不斷地開發(fā)學生的潛在能力,多去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活動的開展,教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在鍛煉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教學中多運用貼近生活的游戲
小學生的年級比較小,愛玩是他們的天性,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課程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學生喜歡做游戲這一特點,設計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主題,在活動中適當地加入一些學生喜歡的游戲,讓實踐活動的整個環(huán)節(jié)實踐性占有大的比重,利用游戲是學生產生興趣的最佳途徑。如在進行長度測量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游戲的方法,讓幾個學生一起合作,用尺子來量自己的課桌,也可以丈量班級黑板的長度。通過對孩子們日常生活中常見實物的丈量,能夠調動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同時也提高了綜合實踐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國家規(guī)定的一門必修課程,很好地貫徹體現(xiàn)新課改理念。教師在教學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時,要轉變思想,與時俱進,多學習專業(yè)知識,更新各項知識,還要跟上新課改的要求,完善教學體系,充實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實際,推進綜合實踐活動的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