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素芬
【摘要】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地使用一些歷史故事,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歷史故事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對歷史知識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分析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必要性、運用原則,探究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 歷史故事 課堂效率
隨著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課改的持續推進,歷史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為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做出了重要貢獻。現如今,許多學生和初中歷史教師對歷史學科不夠重視,這將嚴重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這是我們華夏兒女共有的文化記憶,而我國也正處于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轉折處,我們應該時刻重視中國悠久歷史的宣揚和學習?,F在的教學中,初中歷史過于枯燥乏味,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缺乏興趣,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需要大量的學習樂趣,所以我們應該采用更生動形象的講課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增加課堂趣味性,從而提高初中學生學習的效率。
一、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必要性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從他人管教向自己主動學習的關鍵時期,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帶領學生走向正確的學習軌道。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合理地利用歷史故事,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培養學生多面性發展。
1.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歷史屬于文科科目,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青春期,正在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在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建立一個有趣的課堂氛圍,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適當地加入歷史故事,就是在枯燥的理論知識中加入調味劑,將有效激發學生對于歷史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于教師來講,在課堂當中,加入適當的歷史故事,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初中歷史課本中,大多數知識過于枯燥無聊,靈活性不高,學生在學習時如果僅僅學習課本中的知識,那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將只局限于課本,很難有課堂外的拓展以及延伸。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講述歷史故事將有效地拓展學生們的知識面,引導學生聯合自己所處的歷史環境,去思考體會歷史課堂當中的一些真實的故事,將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本知識。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將賦予歷史以新的人文色彩,幫助學生了解和體會歷史背后存在的意義和規律,豐富學生的精神感受,長期以往下去,這將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促使學生去思考歷史問題中隱含的真實故事。
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現如今,國家大力提倡要提高學生對于知識和學生發展思想的結合性,在初中歷史教學課堂上,更是如此,教師通過在課堂上穿插講述一些歷史故事,讓學生們真實體會歷史時代背景,去了解歷史的真實性,教師在教導過程中,也要向學生傳到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培養學習的民族凝聚力。教師在授課時要充分選取有思想性的歷史故事,從故事中挖掘人生的真理。通過歷史故事中,一些優秀人物的歷史選擇,以及人生事跡,促使學生學習歷史人物中優秀的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二、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引入歷史故事的原則
教師可以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引入歷史故事時,這將有效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效率,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這將使學生從歷史故事中,明確歷史事實,掌握歷史知識,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知識。
1.歷史故事的真實可靠性
真實可靠性就是在講,教師在選擇歷史故事時,要時刻注意歷史故事的真實性,教師不能為了教學目的隨意編造事實,甚至杜撰一些不切合真實歷史的故事,否則,歷史故事不僅失去了其真正的意義,而且將破壞教師在學生心中的樣子,這將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教師在選擇一些歷史故事時,要注重歷史故事的出處,其是否有足夠的權威性,教師在歷史故事選擇要做好把關,給學生以真實的歷史,否則可能歪曲學生價值觀。
2.歷史故事的趣味性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引入歷史故事是為了改變教師的傳統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初中學習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可以做到長時間依舊記憶猶新。對于一些歷史知識,書上往往只是只言片語,且情節跳動過快,只挑選重要事件。一些可以同樣體現歷史的有趣故事一般都被課本邊緣化,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調整講課的方式,用適合學生的思維方式去講述歷史情節,發揮教師個人魅力,吸引學生跟隨教師,但是要注重歷史故事的真實可靠性,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求知欲。
三、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營造歷史氛圍,增加課堂互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在講解歷史故事時,要注意貼合教材內容,不能過于脫離教學計劃,否則所講解的歷史故事將會過于空洞。教師可以采用歷史故事進行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授課時要給學生營造足夠好的歷史氛圍,這將有助于學生理解歷史故事中的人文情感。比如,教師在講解初中歷史片段鴉片戰爭中,我們為了讓學生更加能體會到鴉片戰爭的民族屈辱性,教師可以在上課前,拿出歷史講義,向同學說:講義每人一份,但是每個人必須向我上交一定的物品,才能拿到講義。等講義發完之后,通過詢問學生感受,然后讓學生記憶這種情感,再接著講述課程,將有助于學生更深層次理解鴉片戰爭,中國被迫開放大門的屈辱性。
2.注重情感表達,豐富學生的想象性
教師在講述歷史故事時,要做到可以生動形象,注意情感的表達,講課內容不能過于枯燥無聊。在講解時要注意語言表達能力,運用情感對歷史故事進行渲染,使學生能夠全身心融入歷史故事的真實情景中去,這樣不僅能夠向學生表現出教師的豐富歷史文化知識,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補充學生對知識的缺漏,使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養成堅毅的性格。比如,在講述抗日戰爭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充分調動自己的情感,向學生們傳達偉大的抗日戰爭精神和堅強不屈的情懷。教師也要把一些著名人士的歷史故事向學生傳達,不僅幫助學生對歷史情節的串聯,還將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將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接觸面進一步過大,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愛國主義進行正確地引導。
3.課后鞏固,保持學生注意力
課后適當的總結,對于歷史課的教學質量具有重大的影響。初中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生很難在課堂上將教學內容完整的記憶,尤其是臨近下課階段,教師必須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用一個貫穿全部課程的一個總結性小故事,來吸引大家回憶本節課所學內容。
四、結束語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歷史故事有著廣泛的作用,將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學生通過教師講述的歷史故事可以對課堂知識有著更加深刻的記憶與理解,這將有利于學生學習的進步?,F如今,歷史學科不僅作為初中生必學科目,也是高中以致大學在校生必須掌握的重要課程,對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的培養有著重大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用適合初中生歷史學習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將意味著,作為教師必須采用更適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有著重大的作用,歷史故事具有很強的故事性與趣味性,將有效地吸引學生的眼球。在歷史故事的選取時,我們要保證歷史故事的真實有效性,教師在講述歷史故事時,要利用個人魅力保證歷史故事的趣味性。這將打造活躍的、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韓亞東.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赤子,2019,(7)?:209.